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4-06-06 08:14:13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不锈钢材质的加工参数与我们校内课堂上传统的铝制品完全不同,我们要根据零件的材质,及时调整参数……昨天上午,在天...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不锈钢材质的加工参数与我们校内课堂上传统的铝制品完全不同,我们要根据零件的材质,及时调整参数……”昨天上午,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德玛吉数控技术中心,来自阳光泵业(天津)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王云波,为学生们详细讲授该企业所需零件叶轮的具体生产工艺。这是学校为了帮助学生精准就业开设的一门“微课”。
“学生毕业前,我们会根据其选择的不同方向,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企业‘微课’,加入企业的真实案例。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校长王海龙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近年来,学校聚焦工业发展需求,面向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培养了大批“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技能人才,也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引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正式挂牌成立,首批建设的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全部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设立的。目前,学校已建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天津10条重点产业链。同时,成立7个产教融合联合体或共同体、7个产业学院、15个校企联合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大学培养方向,围绕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紧密对接天津市重点产业链,设置新专业。可以说,学校从建校之日起,就一直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还邀请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新工科建设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王海龙介绍说。
近三年,该校毕业生与企业岗位平均供需比达到1∶9.6。上手快,对新技术掌握得也快,来了就能上岗——这是企业对中德毕业生的普遍看法。
去年,22岁的王添宝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生产自动化运维工作。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已经从实习生跃升为一名自动化工程师。回忆起校园生活,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开设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案例中,我积累了很多实际工作经验。”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案例+专业”相融合的特有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们的差异化需求。“比如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我们在飞行器专业舰载机降落过程案例中,练习导数的基本运算;在自动化专业机械臂精准工作过程案例中,理解曲率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在入校学习基础课时,就能够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王海龙说。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师是关键。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超过65%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知道企业的真实需求,教出来的学生更接“地气”。
今年3月,学校启动实施“专任教师联系企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摸清天津4000余家规上及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学校李传军教授团队走进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多次接触中,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团队成员带领学生积极服务企业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学校也聘请华海清科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路新春为学校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群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对学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进行指导。这是一次校企的深度合作,带来的是双方的共赢,也为学生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
“到2030年,我们将与5000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连接关系。深度产教融合直接服务于学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也将紧密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深化新工科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教材教学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面对未来,王海龙信心满满。
“学生毕业前,我们会根据其选择的不同方向,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企业‘微课’,加入企业的真实案例。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校长王海龙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近年来,学校聚焦工业发展需求,面向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培养了大批“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技能人才,也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引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正式挂牌成立,首批建设的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全部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设立的。目前,学校已建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天津10条重点产业链。同时,成立7个产教融合联合体或共同体、7个产业学院、15个校企联合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大学培养方向,围绕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紧密对接天津市重点产业链,设置新专业。可以说,学校从建校之日起,就一直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还邀请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新工科建设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王海龙介绍说。
近三年,该校毕业生与企业岗位平均供需比达到1∶9.6。上手快,对新技术掌握得也快,来了就能上岗——这是企业对中德毕业生的普遍看法。
去年,22岁的王添宝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生产自动化运维工作。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已经从实习生跃升为一名自动化工程师。回忆起校园生活,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开设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案例中,我积累了很多实际工作经验。”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案例+专业”相融合的特有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们的差异化需求。“比如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我们在飞行器专业舰载机降落过程案例中,练习导数的基本运算;在自动化专业机械臂精准工作过程案例中,理解曲率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在入校学习基础课时,就能够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王海龙说。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师是关键。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超过65%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知道企业的真实需求,教出来的学生更接“地气”。
今年3月,学校启动实施“专任教师联系企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摸清天津4000余家规上及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学校李传军教授团队走进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多次接触中,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团队成员带领学生积极服务企业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学校也聘请华海清科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路新春为学校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群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对学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进行指导。这是一次校企的深度合作,带来的是双方的共赢,也为学生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
“到2030年,我们将与5000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连接关系。深度产教融合直接服务于学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也将紧密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深化新工科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教材教学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面对未来,王海龙信心满满。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