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津通世界
时间:2023-12-19 08:49:17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近日,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在津召开,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双方决定,共同支持生态...
近日,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在津召开,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双方决定,共同支持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打造两国“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
三分之一的盐碱荒地、三分之一的废弃盐田、三分之一的污染水面,这是昔日生态城建设的起步基底。惟其艰难,最能积累生态再造经验、张扬绿色发展信心。经过15载水土治理改良、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已成渤海之滨的生态高地、花园城市、人居样板。
15载的合作开发,见证了天津这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务实作风、实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用好自身开放平台、区位、港口、产业、科教等综合优势,脚踏实地深耕各个开放合作领域,在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等“十项行动”中大力拓展对外合作成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精耕“试验田”
依托对外开放,天津东部沿海的盐碱滩涂上,不断创造着传奇。
上世纪80年代,这里建起了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吸引外资、开放发展的引领者。
为落实我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合作协议,2008年9月,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奠基,再次开启盐碱滩上建设生态城市的传奇之路。中方投资公司和中新合资公司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成功探索出“在恶劣初始条件下实现生态立城”的可行路径。
经过彻底治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积存40余年工业废水的污水库变成风景怡人的景观湖,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打造32公里城市绿廊、40座各具特色的主题城市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编制实施“双碳”行动方案,在社区、工厂、产业园区探索“低碳—超低—近零—净零”减碳路径;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模式开展国家“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商业等高品质生活配套,打造500米优质生活圈;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建成涵盖建设、环境、应急等19个领域的“城市大脑”,推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42个应用场景,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慧城市典型地区;以产兴城,形成智能科技服务、文化健康旅游、绿色建筑与开发等主导产业集群……
为绿色转型打样,为“未来城市”探路。如今,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由一块“盐碱试验田”变成一座绿色智慧城,其生态治理技术、城市发展理念产生广泛影响,在多个地区推广实施。
精耕开放“试验田”,是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地方发展的先机。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8年间,深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累计实施581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自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5批次共118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今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位列省级排名第3位,连续4年跻身前三。
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高速成长。截至2022年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3倍,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本近万亿元,成为产业集聚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新高地”。
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对外开放平台形态齐备,政策优势叠加,空间潜力巨大。
当前,全市正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提升开放“试验田”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区域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放大政策协同效应。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推出15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行区域通办。今年5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泰达综合保税区)建设启动,自贸区、综保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成效。
拓宽“开放路”
渤海湾底,“三北”要冲,路通天下。
推进对外开放,天津区位、港口、交通条件独特而优越,天津港更是“硬核”优势。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这座百年大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使命。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近年来,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辐射能级,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稳居全球港口排名前十。
11月22日,一艘载着3699辆新能源汽车的货轮从天津港滚装码头泊位出发,驶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标志着又一条滚装新航线开通。至此,天津港外贸滚装航线已通达欧洲、美洲、澳新、中东、非洲、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拓航线、内广货源,天津港不断延伸服务外贸功能。今年以来,新开通地中海航运中东线、万海航运南美线、达飞东南亚线等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航线中“一带一路”相关航线达66条。在全国已设立120余家营销网点,开通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服务国内13个省区市,联通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4个口岸,不断开拓新客户和服务区域。
今年,天津着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加大对港口经济的推动力度,大力发展航运服务、航运金融、适港产业等,进一步提升港口要素配置能力和综合效益。滨海新区的造船、石化、海工装备、冷链物流、冻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东疆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网络货运等成群成势。中心城区的小白楼商圈打造国际航运服务聚集区,仅河西区内就汇聚各类航运企业超900家。
外资外贸连接着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天津吸引外资排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5%,接近一半。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等不利因素,天津积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在存量和增量上共同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在地外企增资扩产,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招商推介……上半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6家,同比增长7.8%,实际使用外资39.3亿美元,同比增长6%。
年初开始,外资企业纷纷加码在津投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开工,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投资20余亿元的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开工,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1.8亿元建设新车间,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智能装配中心项目开工,德国汉特曼集团追投1.4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外资经济的底盘和后劲不断夯实。
搭建“合作桥”
今年以来,天津线下展会和国际交往不断升温。
5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大咖齐聚津门,492家单位携千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参会参展,我市与各方共签约重点项目98个,协议总金额约815亿元。
6月,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七次在津举办。来自全球政界、商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和学术界的1500多位领军人物参会,共同探寻当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之道。
此外,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吸引了260余家国内外行业企业参展;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航运领域龙头企业、世界知名港口负责人聚首,共寻合作商机……
以会为桥,连通中外。来自全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天津交汇。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为东道主天津拓展国际对接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宝贵机遇。
友城交往,是天津常态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今年6月,以“友城合作与城市国际化”为主题的2023中国·天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暨第七届东亚门户城市政策论坛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与国际友城间的交流合作。
天津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友城交往的城市。1973年,天津市与神户市缔结为中日两国间第一对友好城市,也开创了中国国际友城交往的先河。今年适逢结好50周年,双方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官方多次互访,民间交流升温。来自神户5所高中的49名青少年走进天津,实地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播撒和平友谊种子。
不以山海为远,友谊之花遍开。今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市长苏米亚巴扎尔、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副市长尼古拉斯·里斯、韩国仁川市市长刘正福、新西兰惠灵顿市市长托芮·法瑙等友城代表先后访津。天津已与世界五大洲53个国家的99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友城间经贸、港口、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各层级的对口合作日益密切。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天津也在主动走出去,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名片”。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和埃及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在两国元首共同关心下,合作区已成埃及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埃及总统塞西评价其为“目前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最成功的项目”。
鲁班工坊是天津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以其“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受到所在国广泛欢迎。吉布提总统盖莱称赞:“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吉布提最好的礼物。”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天津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项目。仅仅过去不到7个月,12月9日,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开启试运行。首期开设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建有车辆维护、燃油汽车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实训区。“鲁班工坊将为哈萨克斯坦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导、强化人工智能应用的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该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萨亚萨特·努尔别克说。
2016年以来,天津发挥职教优势,已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共计22个国家建设23个鲁班工坊,打造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从技术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有力地服务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愿景。
天下之津,合作通衢。乘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东风,天津立身开放前沿,种好“试验田”、笃定“开放路”、广架“合作桥”,以点及面,全方位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篇章。
三分之一的盐碱荒地、三分之一的废弃盐田、三分之一的污染水面,这是昔日生态城建设的起步基底。惟其艰难,最能积累生态再造经验、张扬绿色发展信心。经过15载水土治理改良、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已成渤海之滨的生态高地、花园城市、人居样板。
15载的合作开发,见证了天津这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务实作风、实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用好自身开放平台、区位、港口、产业、科教等综合优势,脚踏实地深耕各个开放合作领域,在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等“十项行动”中大力拓展对外合作成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精耕“试验田”
依托对外开放,天津东部沿海的盐碱滩涂上,不断创造着传奇。
上世纪80年代,这里建起了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吸引外资、开放发展的引领者。
为落实我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合作协议,2008年9月,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奠基,再次开启盐碱滩上建设生态城市的传奇之路。中方投资公司和中新合资公司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成功探索出“在恶劣初始条件下实现生态立城”的可行路径。
经过彻底治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积存40余年工业废水的污水库变成风景怡人的景观湖,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打造32公里城市绿廊、40座各具特色的主题城市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编制实施“双碳”行动方案,在社区、工厂、产业园区探索“低碳—超低—近零—净零”减碳路径;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模式开展国家“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商业等高品质生活配套,打造500米优质生活圈;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建成涵盖建设、环境、应急等19个领域的“城市大脑”,推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42个应用场景,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慧城市典型地区;以产兴城,形成智能科技服务、文化健康旅游、绿色建筑与开发等主导产业集群……
为绿色转型打样,为“未来城市”探路。如今,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由一块“盐碱试验田”变成一座绿色智慧城,其生态治理技术、城市发展理念产生广泛影响,在多个地区推广实施。
精耕开放“试验田”,是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地方发展的先机。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8年间,深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累计实施581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自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5批次共118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今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位列省级排名第3位,连续4年跻身前三。
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高速成长。截至2022年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3倍,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本近万亿元,成为产业集聚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新高地”。
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对外开放平台形态齐备,政策优势叠加,空间潜力巨大。
当前,全市正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提升开放“试验田”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区域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放大政策协同效应。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推出15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行区域通办。今年5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泰达综合保税区)建设启动,自贸区、综保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成效。
拓宽“开放路”
渤海湾底,“三北”要冲,路通天下。
推进对外开放,天津区位、港口、交通条件独特而优越,天津港更是“硬核”优势。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这座百年大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使命。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近年来,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辐射能级,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稳居全球港口排名前十。
11月22日,一艘载着3699辆新能源汽车的货轮从天津港滚装码头泊位出发,驶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标志着又一条滚装新航线开通。至此,天津港外贸滚装航线已通达欧洲、美洲、澳新、中东、非洲、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拓航线、内广货源,天津港不断延伸服务外贸功能。今年以来,新开通地中海航运中东线、万海航运南美线、达飞东南亚线等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航线中“一带一路”相关航线达66条。在全国已设立120余家营销网点,开通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服务国内13个省区市,联通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4个口岸,不断开拓新客户和服务区域。
今年,天津着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加大对港口经济的推动力度,大力发展航运服务、航运金融、适港产业等,进一步提升港口要素配置能力和综合效益。滨海新区的造船、石化、海工装备、冷链物流、冻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东疆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网络货运等成群成势。中心城区的小白楼商圈打造国际航运服务聚集区,仅河西区内就汇聚各类航运企业超900家。
外资外贸连接着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天津吸引外资排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5%,接近一半。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等不利因素,天津积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在存量和增量上共同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在地外企增资扩产,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招商推介……上半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6家,同比增长7.8%,实际使用外资39.3亿美元,同比增长6%。
年初开始,外资企业纷纷加码在津投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开工,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投资20余亿元的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开工,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1.8亿元建设新车间,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智能装配中心项目开工,德国汉特曼集团追投1.4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外资经济的底盘和后劲不断夯实。
搭建“合作桥”
今年以来,天津线下展会和国际交往不断升温。
5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大咖齐聚津门,492家单位携千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参会参展,我市与各方共签约重点项目98个,协议总金额约815亿元。
6月,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七次在津举办。来自全球政界、商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和学术界的1500多位领军人物参会,共同探寻当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之道。
此外,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吸引了260余家国内外行业企业参展;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航运领域龙头企业、世界知名港口负责人聚首,共寻合作商机……
以会为桥,连通中外。来自全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天津交汇。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为东道主天津拓展国际对接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宝贵机遇。
友城交往,是天津常态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今年6月,以“友城合作与城市国际化”为主题的2023中国·天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暨第七届东亚门户城市政策论坛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与国际友城间的交流合作。
天津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友城交往的城市。1973年,天津市与神户市缔结为中日两国间第一对友好城市,也开创了中国国际友城交往的先河。今年适逢结好50周年,双方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官方多次互访,民间交流升温。来自神户5所高中的49名青少年走进天津,实地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播撒和平友谊种子。
不以山海为远,友谊之花遍开。今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市长苏米亚巴扎尔、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副市长尼古拉斯·里斯、韩国仁川市市长刘正福、新西兰惠灵顿市市长托芮·法瑙等友城代表先后访津。天津已与世界五大洲53个国家的99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友城间经贸、港口、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各层级的对口合作日益密切。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天津也在主动走出去,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名片”。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和埃及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在两国元首共同关心下,合作区已成埃及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埃及总统塞西评价其为“目前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最成功的项目”。
鲁班工坊是天津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以其“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受到所在国广泛欢迎。吉布提总统盖莱称赞:“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吉布提最好的礼物。”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天津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项目。仅仅过去不到7个月,12月9日,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开启试运行。首期开设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建有车辆维护、燃油汽车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实训区。“鲁班工坊将为哈萨克斯坦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导、强化人工智能应用的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该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萨亚萨特·努尔别克说。
2016年以来,天津发挥职教优势,已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共计22个国家建设23个鲁班工坊,打造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从技术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有力地服务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愿景。
天下之津,合作通衢。乘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东风,天津立身开放前沿,种好“试验田”、笃定“开放路”、广架“合作桥”,以点及面,全方位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篇章。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