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未做调整
时间:2022-11-29 09:03:07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本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mmHg...
本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mmHg。以该标准估算,我国高血压患者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而新增的约2.5亿高血压人群中,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占有相当比例。一时间,“血压焦虑”在中青年人中蔓延。
本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同时指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正相关
分层分级管理初见成效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等。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公布将美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血压≥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认为可以预防更多高血压并发症。美国下调高血压标准时,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高血压联盟(中国)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在没有明确证据出台前,不会改变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此次她也表示,“现在不是提倡高血压范围越低越好的时代。”她认为,当前仍没有高质量证据指出,血压在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收益。
高血压联盟(中国)发起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版也将于近期发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我国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的指导性文献,自发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目前使用的是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推荐各级医疗机构按危险分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近年来,我国以高危人群为重点的高血压分层管理已经初见成效,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达到51.6%、45.8和15.3%。
控制血压先调整生活方式
服药时机血压达标值因人而异
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卢成志表示,如果下调高血压标准,我国高血压人群将呈“井喷”式增长,可能引起一些焦虑和过度治疗。但可以提倡高血压防控的积极态度,把心血管病的预防端口前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血压120/80mmHg定为理想血压。血压处于120~139mmHg/80~89mmHg不判定为高血压,属于正常高值。对于这部分人群,临床医生普遍推荐没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仅以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血压,比如平衡饮食、戒烟限酒、限盐限油、规律作息、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研究显示,通过“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血压下降2至20mmHg左右,部分早期和轻度高血压年轻患者可免受长期服药之苦。卢成志同时建议初次发现血压异常的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好做一次全面检查,看是否存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对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非常重要。
卢成志说,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首先是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益处,中高危患者也并不强求快速降压,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开始药物降压的时机和血压达标值都不同。比如65至79岁的普通老年人,通常血压≥150/90mmHg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150/100mmHg时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成人至少每年测1次血压
定期家庭测量注意规范性
卢成志说,无论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何变化,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首先要做到知晓自己的血压。目前建议18岁及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同时关注血压变化,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卢成志表示,由医生在医院和诊室测量的诊室血压是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但具有偶然性,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状况。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全面反映血压状况。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应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但精神高度焦虑的人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卢成志提醒市民,家庭测量血压要注意规范性。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方案认证(ESH、BHS、AAMI)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在使用期间,每年至少要到购买处或就医处校准一次。选购电子血压计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袖带。大部分电子血压计都配置适合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选择小袖带。家庭自测血压测量时间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每周测量3到4天。测量的正确姿势为,座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度角放在桌子上。上臂捆绑袖带,袖带下缘距离肘线2到3厘米,松紧能插入1到2个手指头。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血压之前,被测者应静坐15分钟,保持心情平和,这样测出来的数值才是最准确的。如果要想测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应当连续3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与诊室血压不同,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本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同时指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正相关
分层分级管理初见成效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等。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公布将美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血压≥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认为可以预防更多高血压并发症。美国下调高血压标准时,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高血压联盟(中国)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在没有明确证据出台前,不会改变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此次她也表示,“现在不是提倡高血压范围越低越好的时代。”她认为,当前仍没有高质量证据指出,血压在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收益。
高血压联盟(中国)发起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版也将于近期发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我国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的指导性文献,自发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目前使用的是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推荐各级医疗机构按危险分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近年来,我国以高危人群为重点的高血压分层管理已经初见成效,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达到51.6%、45.8和15.3%。
控制血压先调整生活方式
服药时机血压达标值因人而异
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卢成志表示,如果下调高血压标准,我国高血压人群将呈“井喷”式增长,可能引起一些焦虑和过度治疗。但可以提倡高血压防控的积极态度,把心血管病的预防端口前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血压120/80mmHg定为理想血压。血压处于120~139mmHg/80~89mmHg不判定为高血压,属于正常高值。对于这部分人群,临床医生普遍推荐没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仅以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血压,比如平衡饮食、戒烟限酒、限盐限油、规律作息、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研究显示,通过“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血压下降2至20mmHg左右,部分早期和轻度高血压年轻患者可免受长期服药之苦。卢成志同时建议初次发现血压异常的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好做一次全面检查,看是否存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对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非常重要。
卢成志说,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首先是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益处,中高危患者也并不强求快速降压,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开始药物降压的时机和血压达标值都不同。比如65至79岁的普通老年人,通常血压≥150/90mmHg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150/100mmHg时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成人至少每年测1次血压
定期家庭测量注意规范性
卢成志说,无论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何变化,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首先要做到知晓自己的血压。目前建议18岁及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同时关注血压变化,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卢成志表示,由医生在医院和诊室测量的诊室血压是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但具有偶然性,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状况。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全面反映血压状况。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应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但精神高度焦虑的人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卢成志提醒市民,家庭测量血压要注意规范性。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方案认证(ESH、BHS、AAMI)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在使用期间,每年至少要到购买处或就医处校准一次。选购电子血压计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袖带。大部分电子血压计都配置适合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选择小袖带。家庭自测血压测量时间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每周测量3到4天。测量的正确姿势为,座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度角放在桌子上。上臂捆绑袖带,袖带下缘距离肘线2到3厘米,松紧能插入1到2个手指头。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血压之前,被测者应静坐15分钟,保持心情平和,这样测出来的数值才是最准确的。如果要想测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应当连续3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与诊室血压不同,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