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中国版“动画”:河北皮影艺人推皮走刀“刻”人生

时间:2022-08-12 17:5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手提哨棒出店房,迈开虎步走匆忙;想哥哥急奔阳谷县,我与兄长情义长……12日,河北廊坊安次区西太平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伴着时急时缓的...

“手提哨棒出店房,迈开虎步走匆忙;想哥哥急奔阳谷县,我与兄长情义长……”12日,河北廊坊安次区西太平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伴着时急时缓的唱腔,王氏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跃正双手操控皮影人,演绎着一场《武松打虎》。

  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电影”,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被称为中国版“动画”。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王氏皮影戏班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属河北皮影。”现年31岁的王永跃自幼跟随爷爷学艺,后来又到北京学习皮影戏知识和道具制作,受北京西派皮影大师路联达指导,掌握了能拉会唱又善雕刻的“全活”。

  王永跃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皮影人。其中《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皮影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整体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工作台上还零散放着一些尚未“拼装”的半成品,“这些是刚刚上完色的,再经过压制、连接、装杆后就是一件完整的皮影作品了。”

  “老式皮影人物上下身都是大袍,身形较短,老旧古板又不灵活。”在长期学习和制作中,王永跃对传统皮影进行了创新改良,他让影人“穿”上更符合古人穿衣习惯的长褂、裙子等,雕刻出腰身曲线,而且会根据需要将人物身形拉长,在腿部加装手杆,让影人可以灵活“走路”。

  在一本发黄的书本中,王永跃翻出几件爷爷留给他的“宝贝”。“这都是当年爷爷亲手做的,刀工和技法非常纯熟。”王永跃说,制作皮影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发汗、缝缀、装杆等八道工序。一张皮影要手工雕刻3000余刀,雕刻期间容不得丝毫分心,必须一气呵成。

  “现在干这一行的人不多了,但是皮影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王永跃说,现在他经常参加各类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表演皮影戏,手把手教孩子们雕刻皮影,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对于未来,王永跃说他还想寻找一种途径,让传统艺术与时尚品牌结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让人随处看到皮影、想起皮影、喜欢皮影。(完)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