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青少年“偶像观”变化令人欣慰

时间:2022-06-08 09:49:21   来源:光明日报

[导读]有机构近日对1560名14至35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93.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而同...

有机构近日对1560名14至35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93.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而同期另一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中小学生的十大偶像选择中,科学家位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影视明星比例高出1倍以上。

  从前些年有机构调查显示“超9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偶像”进而引发社会担忧,到如今“超9成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榜样”“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第一偶像’”,尽管调查统计的主体、方法不同,但如此明显的反差依然很能说明问题:近些年青少年的“偶像观”的确在悄无声息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相较于一夜成名的所谓“明星”,那些埋头苦干、艰苦研发、经世济民的科学家更有“偶像价值”。这真是一种令人欣慰的变化。

  偶像是理想的自我、心中的未来。个体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暗示着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群体推崇什么样的偶像,对应着时代的价值标准。为什么人们对一度甚嚣尘上的“明星崇拜”忧心忡忡?因为曾经一些演艺明星给孩子们传递的是“拜金主义”“娱乐至死”“一夜成名”等错误的价值引导,一些网红主播渲染的是“奢靡消费”“一夜成名”等消极的行为示范。如果那样的价值观被当成时尚、奉为标准,我们怎能不为下一代忧心?

  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我国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科技进步、民族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散发着理想之光,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还记得2019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出席湖南农大开学典礼时,引得学校“万人空巷”,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这样的偶像崇拜才有时代意义;还记得钟南山等专家到高校演讲,受到空前欢迎,这样的追星故事才打动人心;还记得屠呦呦获诺奖后,很多学子因之激荡起科学济世的理想,这样的榜样激励才有持久回响……科学家成为下一代的榜样,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实际上是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对此我们既要乐见其成,更要积极推动、促其深化。

  科学家的严谨认真决定了他们习惯于埋头苦干,往往不注重、不愿意主动宣传;而一些明星艺人热衷于光鲜亮丽、引人夺目,甚至炒作话题、吸引关注。打捞科学家的故事,传播好科学家的精神,把科学家可亲可爱、生动活泼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媒体、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的责任。进一步打通青少年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参与科学研究的渠道,是“明星般互动”的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家经常性地“上头条”“上热门”,相关部门在制度上应有更多安排。

  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第一偶像”只是第一步。让“第一偶像”成为导师、榜样、示范,榜样身上“看得见的哲理”,才能转化为指引后学不断投身科学、创新创造的生生动力。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