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首次高考,作文题体现哪些新变化
时间:2022-06-08 09:45:42 来源:光明日报
[导读]高考作文,一向是最受关注的高考话题。它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大众视角。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小切口的人生百态,都如此令人回味。同时,题目...
高考作文,一向是最受关注的高考话题。它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大众视角。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小切口的人生百态,都如此令人回味。同时,题目本身分值高、分差大,考生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出题人如何考查出学生对相关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其中的博弈,值得分析。
今年是“双减”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目前出炉的7份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题目难不难?体现出哪些新特点?如何答好这些题目?我们邀请相关专家点评。
点评人:
陈维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参与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
陶曲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杨培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菁高级中学校长)
王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北辰(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
全国甲卷: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谈启示
陶曲勇:从题型上看,今年的全国甲卷作文题依然是属于材料分析类,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传统。
从内涵看,材料中对于匾额题名的艺术审美,属于美育范畴。需要指出的是,“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全国甲卷注重“五育并举”,完整地表达了国家的“育人观”与“选材观”。
从构思写作的角度来看,题目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为了给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直接从《醉翁亭记》中移用;有人借鉴化用;只有宝玉根据情境独创,不落俗套,思虑周全。命题者在给出艺术判断之后,要求学生不局限于艺术领域,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出发,展开深入思考。这既降低了命题难度,又契合了考生的前期准备,只要考生将上述三种方法略加提炼为:移用、化用与创造,那些熟悉的话题,例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传承与创新,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等,都是符合题意的,绝不至于无话可说。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王瑞:全国乙卷作文命题平稳,难度不大。今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作文命题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彰显“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核心价值,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在情境设置上,以表格和数据形式展示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伟大成就,直观呈现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同时,以“展示”“见证”“未来”等关键词将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紧密结合,增强青年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考生写作时可从多个逻辑层面展开,可以写“跨越,再跨越”的内涵,也可以写“跨越,再跨越”的原因或方法。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素材丰富、语言生动的文章会获得更多青睐。
全国新高考Ι卷:“本手、妙手、俗手”
杨培明:材料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于平实中见精巧和智慧,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观念、方法论,考查了学生清楚表达、清晰思维的能力。
逻辑起点是棋理,思维聚焦的却是人生之路。题目入手较易,在思辨能力、思维品质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作文题目蕴含的理性思路导图呈“Y”型,同样的一竖,定位于“本手”还是“妙手”,结果可能截然不同。紧扣“本手”和“妙手”、“妙手”和“俗手”的逻辑关系,或对比或深入阐述剖析事理,都可以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
杨培明:作文题目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新“四有”青年,充分显现了高考的育人价值和选拔功能。
材料不避热点,以宏取精,引导青年以时代“有为者”为榜样,综合个人兴趣爱好、时代创新需求,选择自己未来发展道路。其选拔功能体现在,不同思维水平考生对发展立足点的确定及表达不同。立足科技发展,选择培养科学素养;立足文化认同,选择挖掘民族传统;立足个性成长,选择强化专业精神……
考生可以择其一二写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既合乎时代要求又具独特个性的时代发展宣言。
北京卷:“学习今说”或“在线”
陈维贤:北京卷的议论文写作“学不可以已”延续了多年的“材料+命题”的形式,引导考生以当代视角思考学习问题,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而把个人学习和时代、国家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为精彩人生赋能。而提示中的“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又利于权衡选择。只要把握材料和提示,应该都不会跑题。
北辰:记叙文“在线”考查考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导语中提到“网络时代”和“疫情期间”,提示学生要联系、思考时代特征和自身经验,引导考生以“经历与见闻”为素材依据,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具体生活经历与感受体验。这一届考生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在线”的生活有利有弊,五味杂陈,学生对个中滋味可以有个性化、思辨性的感悟。这个题目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话可说,还能够引导学生盘点、梳理自身经历,正确认识和理解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等特殊情况,鼓励他们发掘其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品味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
天津卷:寻常烟火,是最美的风景
陈维贤:烟火气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是国泰民安的岁月静好,是最美的风景。乍一看似乎围绕“烟火气”展开写作即可,实际上重点在于烟火气背后,在于烟火气如何来的,如何看待,如何守护,如何发展。
从思想内涵来看,要考生思考美好生活、美好中国的“来路”“前路”,当下和未来。这与2021年“纪念日”的思维方式要求一致,只是内涵更开阔。
浙江卷:人才强省、创新强省
陶曲勇: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既可以说是出人意料,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一方面,命题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重视思辨的设计特点,出人意料。另一方面,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着重考察新时代青年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又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与往年的考题相比,今年的考题在审题立意方面应该说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留下了更广阔的论说空间,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提供机会一分高下,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但另一方面,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宏大叙事式的写作,考生往往立论趋同,论证乏力。由于试卷已经给出明确的导向,大部分考生的中心观点还是不会有大的偏离,但是角度单一、缺乏深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只要注重思维训练,注重阅读积累,就能写出立意深刻、角度新颖、表述准确的优秀作文。
今年是“双减”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目前出炉的7份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题目难不难?体现出哪些新特点?如何答好这些题目?我们邀请相关专家点评。
点评人:
陈维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参与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
陶曲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杨培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菁高级中学校长)
王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北辰(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
全国甲卷: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谈启示
陶曲勇:从题型上看,今年的全国甲卷作文题依然是属于材料分析类,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传统。
从内涵看,材料中对于匾额题名的艺术审美,属于美育范畴。需要指出的是,“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全国甲卷注重“五育并举”,完整地表达了国家的“育人观”与“选材观”。
从构思写作的角度来看,题目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为了给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直接从《醉翁亭记》中移用;有人借鉴化用;只有宝玉根据情境独创,不落俗套,思虑周全。命题者在给出艺术判断之后,要求学生不局限于艺术领域,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出发,展开深入思考。这既降低了命题难度,又契合了考生的前期准备,只要考生将上述三种方法略加提炼为:移用、化用与创造,那些熟悉的话题,例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传承与创新,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等,都是符合题意的,绝不至于无话可说。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王瑞:全国乙卷作文命题平稳,难度不大。今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作文命题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彰显“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核心价值,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在情境设置上,以表格和数据形式展示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伟大成就,直观呈现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同时,以“展示”“见证”“未来”等关键词将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紧密结合,增强青年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考生写作时可从多个逻辑层面展开,可以写“跨越,再跨越”的内涵,也可以写“跨越,再跨越”的原因或方法。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素材丰富、语言生动的文章会获得更多青睐。
全国新高考Ι卷:“本手、妙手、俗手”
杨培明:材料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于平实中见精巧和智慧,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观念、方法论,考查了学生清楚表达、清晰思维的能力。
逻辑起点是棋理,思维聚焦的却是人生之路。题目入手较易,在思辨能力、思维品质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作文题目蕴含的理性思路导图呈“Y”型,同样的一竖,定位于“本手”还是“妙手”,结果可能截然不同。紧扣“本手”和“妙手”、“妙手”和“俗手”的逻辑关系,或对比或深入阐述剖析事理,都可以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
杨培明:作文题目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新“四有”青年,充分显现了高考的育人价值和选拔功能。
材料不避热点,以宏取精,引导青年以时代“有为者”为榜样,综合个人兴趣爱好、时代创新需求,选择自己未来发展道路。其选拔功能体现在,不同思维水平考生对发展立足点的确定及表达不同。立足科技发展,选择培养科学素养;立足文化认同,选择挖掘民族传统;立足个性成长,选择强化专业精神……
考生可以择其一二写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既合乎时代要求又具独特个性的时代发展宣言。
北京卷:“学习今说”或“在线”
陈维贤:北京卷的议论文写作“学不可以已”延续了多年的“材料+命题”的形式,引导考生以当代视角思考学习问题,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而把个人学习和时代、国家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为精彩人生赋能。而提示中的“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又利于权衡选择。只要把握材料和提示,应该都不会跑题。
北辰:记叙文“在线”考查考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导语中提到“网络时代”和“疫情期间”,提示学生要联系、思考时代特征和自身经验,引导考生以“经历与见闻”为素材依据,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具体生活经历与感受体验。这一届考生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在线”的生活有利有弊,五味杂陈,学生对个中滋味可以有个性化、思辨性的感悟。这个题目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话可说,还能够引导学生盘点、梳理自身经历,正确认识和理解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等特殊情况,鼓励他们发掘其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品味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
天津卷:寻常烟火,是最美的风景
陈维贤:烟火气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是国泰民安的岁月静好,是最美的风景。乍一看似乎围绕“烟火气”展开写作即可,实际上重点在于烟火气背后,在于烟火气如何来的,如何看待,如何守护,如何发展。
从思想内涵来看,要考生思考美好生活、美好中国的“来路”“前路”,当下和未来。这与2021年“纪念日”的思维方式要求一致,只是内涵更开阔。
浙江卷:人才强省、创新强省
陶曲勇: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既可以说是出人意料,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一方面,命题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重视思辨的设计特点,出人意料。另一方面,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着重考察新时代青年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又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与往年的考题相比,今年的考题在审题立意方面应该说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留下了更广阔的论说空间,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提供机会一分高下,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但另一方面,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宏大叙事式的写作,考生往往立论趋同,论证乏力。由于试卷已经给出明确的导向,大部分考生的中心观点还是不会有大的偏离,但是角度单一、缺乏深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只要注重思维训练,注重阅读积累,就能写出立意深刻、角度新颖、表述准确的优秀作文。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