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4年,疫情占3年,我们如何挺过重重难关
时间:2022-04-12 09:3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读]开店4年,疫情占3年,我们却越来越好,85后夫妻徐超和黄丹英辞去浙江杭州的工作,来到家乡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开了一家咖啡店。如今,这家...
“开店4年,疫情占3年,我们却越来越好”,85后夫妻徐超和黄丹英辞去浙江杭州的工作,来到家乡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开了一家咖啡店。如今,这家名为“企鹅咖啡”的小店,不仅是两人热爱的事业,还成了古镇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一二线城市职场人的刚需——咖啡,来到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上,会有怎样的“奇遇”?徐超坦言,刚回到古镇时他们并没有想好经营什么类型的小店,“恰巧遇到巷子里有一家咖啡店在转让,我们就接手了”。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他们把20万元启动资金几乎都用在了支付转让费、房租和装修上,“现在看来,投入硬成本太高,对于后期店铺资金运转并没有利处”。更让他们犯难的是,以前做广告设计和婚礼策划的两个人,对于咖啡相关专业知识并不了解。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开始跟着视频资料、书本知识学习摸索,有机会还去找同行请教经验。
好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咖啡店正式营业了。
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新市古镇,虽然堪称古老之胜、水乡之美,但与40余公里外的“风头正盛”的莫干山风景区相比,仍是逊色不少。徐超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尽管外地游客少,但古镇及周边城市乡镇的年轻人并不少,“因为新店带来的新鲜感,开店起初的生意还不错”。
但半年后,咖啡店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了。“一开始我们是甜品、咖啡、简餐等什么都卖,偏向于以前老式西餐厅或咖啡厅的经营路子”,察觉到生意下滑后,他们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停掉了利润不高和有积货风险的甜品等,把重点放在“走精品咖啡路线上”。
“在知道咖啡产品不‘抗打’后,我们把之前的老咖啡机、磨豆机陆续换新。客流量不大,那我们就钻研咖啡技术”。徐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那段时间,他开始尝试自己烘咖啡豆,“根据客人反馈,让咖啡口味更加符合当地人的选择”。慢慢地,咖啡口碑传播出去了,客流量也再次大了起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再次让他们面临了困境,甚至一度考虑是否要放弃。黄丹英说:“如果连喜欢的事情都做不下去,那别的又能做什么呢?”因为舍不得,他们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徐超看来,他们是“不破不立”。景区解封后,他们再次调整经营范围:以售卖咖啡为主,也销售自己烘焙的咖啡豆和小镇周边纪念品。“小镇里喝咖啡的人少,那我们就去外面寻找”。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周边城市举办的各类市集,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他们的咖啡。
“第一次参加市集活动,我们的咖啡不仅销量不错,还收到许多好评,这让我们信心倍增。通过一次次市集活动,我们也提升了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人专程从杭州开车到小镇,找我们来打卡喝咖啡。”
去年年初,咖啡店的客流量一下子大了起来,他们也意外收到了来自客人对环境的差评。“因为没有招聘店员,店内大大小小事情都是两个人在做,加上要穿插参与各地的市集活动,肯定会有疏忽”,黄丹英坦言,客人的评价也让他们意识到,在注重品控的同时,不能忽略服务、环境等用户体验,“该改进的地方就一定要改进”。
如今,他们的咖啡店已小有盈利,也招聘了专职咖啡师。即便如此,徐超也会每天留心产品品质,“比如烘咖啡豆,我会根据湿度、温度等每天进行调整。无论是意式咖啡还是手冲咖啡,好喝才是最关键的”。
“或许我们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甚至周而复始地做着,但有一天发现,自己把普通的事情已经做得很厉害了,这就是我在自己岗位上找到的成就感。”开店之余,他们每周都会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剪辑成Vlog发布在社交平台,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社交平台小红书数据显示,2021年有关“咖啡店创业”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长311%,其中3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回老家开家咖啡馆”的试水者越来越多。徐超和黄丹英也经常收到粉丝咨询,对此,他们提醒说:“除了要有前期房租、装修等费用支出的预算,也要考虑店铺运转经费;并不是设备等硬件好,就代表产品和服务也好,开店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用户体验。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一二线城市职场人的刚需——咖啡,来到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上,会有怎样的“奇遇”?徐超坦言,刚回到古镇时他们并没有想好经营什么类型的小店,“恰巧遇到巷子里有一家咖啡店在转让,我们就接手了”。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他们把20万元启动资金几乎都用在了支付转让费、房租和装修上,“现在看来,投入硬成本太高,对于后期店铺资金运转并没有利处”。更让他们犯难的是,以前做广告设计和婚礼策划的两个人,对于咖啡相关专业知识并不了解。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开始跟着视频资料、书本知识学习摸索,有机会还去找同行请教经验。
好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咖啡店正式营业了。
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新市古镇,虽然堪称古老之胜、水乡之美,但与40余公里外的“风头正盛”的莫干山风景区相比,仍是逊色不少。徐超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尽管外地游客少,但古镇及周边城市乡镇的年轻人并不少,“因为新店带来的新鲜感,开店起初的生意还不错”。
但半年后,咖啡店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了。“一开始我们是甜品、咖啡、简餐等什么都卖,偏向于以前老式西餐厅或咖啡厅的经营路子”,察觉到生意下滑后,他们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停掉了利润不高和有积货风险的甜品等,把重点放在“走精品咖啡路线上”。
“在知道咖啡产品不‘抗打’后,我们把之前的老咖啡机、磨豆机陆续换新。客流量不大,那我们就钻研咖啡技术”。徐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那段时间,他开始尝试自己烘咖啡豆,“根据客人反馈,让咖啡口味更加符合当地人的选择”。慢慢地,咖啡口碑传播出去了,客流量也再次大了起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再次让他们面临了困境,甚至一度考虑是否要放弃。黄丹英说:“如果连喜欢的事情都做不下去,那别的又能做什么呢?”因为舍不得,他们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徐超看来,他们是“不破不立”。景区解封后,他们再次调整经营范围:以售卖咖啡为主,也销售自己烘焙的咖啡豆和小镇周边纪念品。“小镇里喝咖啡的人少,那我们就去外面寻找”。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周边城市举办的各类市集,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他们的咖啡。
“第一次参加市集活动,我们的咖啡不仅销量不错,还收到许多好评,这让我们信心倍增。通过一次次市集活动,我们也提升了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人专程从杭州开车到小镇,找我们来打卡喝咖啡。”
去年年初,咖啡店的客流量一下子大了起来,他们也意外收到了来自客人对环境的差评。“因为没有招聘店员,店内大大小小事情都是两个人在做,加上要穿插参与各地的市集活动,肯定会有疏忽”,黄丹英坦言,客人的评价也让他们意识到,在注重品控的同时,不能忽略服务、环境等用户体验,“该改进的地方就一定要改进”。
如今,他们的咖啡店已小有盈利,也招聘了专职咖啡师。即便如此,徐超也会每天留心产品品质,“比如烘咖啡豆,我会根据湿度、温度等每天进行调整。无论是意式咖啡还是手冲咖啡,好喝才是最关键的”。
“或许我们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甚至周而复始地做着,但有一天发现,自己把普通的事情已经做得很厉害了,这就是我在自己岗位上找到的成就感。”开店之余,他们每周都会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剪辑成Vlog发布在社交平台,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社交平台小红书数据显示,2021年有关“咖啡店创业”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长311%,其中3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回老家开家咖啡馆”的试水者越来越多。徐超和黄丹英也经常收到粉丝咨询,对此,他们提醒说:“除了要有前期房租、装修等费用支出的预算,也要考虑店铺运转经费;并不是设备等硬件好,就代表产品和服务也好,开店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用户体验。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