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愿去工厂并非“无解” 要提高收入和待遇
时间:2022-01-25 09:58:23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总工会界别洪刚委员不仅把自己的忧虑写进提案,还在讨论中反复发声,推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必须夯实的塔基。全...
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总工会界别洪刚委员不仅把自己的忧虑写进提案,还在讨论中反复发声,“推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必须夯实的塔基。全社会要合力引导年轻人回到工厂。”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一线职工委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上海不少制造企业存在较大岗位缺口,却很难吸引到人。
在委员们看来,产业工人待遇低、职业天花板低、荣誉感不强等“痛点”并非“无解”,关键在于全社会各方合力,重塑工人荣光。
招不来人让委员们“头大”
“这两年,你们企业一线工人好招吗?”
一个简单的问题,让来自一线的职工委员王军、洪刚和胡振球陷入沉默。
作为中国宝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的技能专家,王军无奈地表示,哪怕是“宝钢”这一响当当的招牌,现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不大,“有一年要招300多人,结果才来了半数左右。”
来自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振球,同样在为企业招聘和留人而感到“头大”,“一方面,招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特别难;另一方面,随着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其从业者收入远高于技能人才,所以企业千辛万苦招来或培养的人才,时不时就会跳槽。”
制造业正在逐步丧失对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这一现实让3位都是工人出身的委员非常痛心。
“没有了基数,缺乏后备力量的培养,还谈何中国制造?”王军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尽快补齐人才总量不足的短板,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因为待遇问题而“心不定”
“和我同期来上海打工的朋友,现在仍然在厂里的只有我一个人了。”胡振球告诉记者,当初曾经在生产线上一起奋斗的小伙伴陆续离开工厂,而现在进厂的不少年轻人,因为待遇问题而“心不定”,“我曾经非常看好的一位氩弧焊好手,无论如何劝说,最后还是辞职了。”
在3位委员看来,不能因为年轻人的这一选择而一味批评他们背离工厂,真正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制造业工人的收入和待遇。
“不少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利润水平普遍不高,工人工资的支付能力与新兴行业相比较弱。工人的薪酬直接与加班多少挂钩。”胡振球说,这种依靠加班提高收入的传统模式,现在很难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解题的“钥匙”在哪?“关键在于‘赋能’。”王军指出,只有用技能提升来成就职工,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才能让工人荣光回归,“同时制造业企业要愿意培养劳动者,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劳动力。”
曾几何时,上海“八级工”宁当师傅不当厂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八级工”的收入甚至超过管理人员,“有了这种示范效应,年轻人看到希望,才会愿意进工厂。”洪刚坦称。
社会资源要予以倾斜
3位一线职工委员均表示,缓解制造业缺工,不能把担子全压在企业身上,在社会资源上要给予必要的倾斜。
洪刚告诉记者,随着近些年外来务工人员观念的转变,一个人出来打工转变成拖家带口,尽管企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职工的住宿要求,但解决不了太多家庭的住宿难题,居住开销成为一线职工必须面对的生活成本。
“减少职工的住房成本,不也是相当于增加了其收入吗?”洪刚指出,尽管当前上海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但在不少产业园区,技能人才特别是制造业一线工人能够享受的比例不高,“还是希望能够增加住房供给,让这些年轻人住得起房、定得下心。”
“技能人才不仅有薪资的需求,还有事业上升空间、创新氛围、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需求,培养和留住技能人才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也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胡振球建议,要全面考虑工人的家庭和生活需求,尽量帮助优秀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加大公租房供给,优先满足技能人才住房需求,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难题,在产业园区、企业聚集地周边建立普惠性幼儿园等。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一线职工委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上海不少制造企业存在较大岗位缺口,却很难吸引到人。
在委员们看来,产业工人待遇低、职业天花板低、荣誉感不强等“痛点”并非“无解”,关键在于全社会各方合力,重塑工人荣光。
招不来人让委员们“头大”
“这两年,你们企业一线工人好招吗?”
一个简单的问题,让来自一线的职工委员王军、洪刚和胡振球陷入沉默。
作为中国宝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的技能专家,王军无奈地表示,哪怕是“宝钢”这一响当当的招牌,现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不大,“有一年要招300多人,结果才来了半数左右。”
来自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振球,同样在为企业招聘和留人而感到“头大”,“一方面,招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特别难;另一方面,随着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其从业者收入远高于技能人才,所以企业千辛万苦招来或培养的人才,时不时就会跳槽。”
制造业正在逐步丧失对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这一现实让3位都是工人出身的委员非常痛心。
“没有了基数,缺乏后备力量的培养,还谈何中国制造?”王军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尽快补齐人才总量不足的短板,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因为待遇问题而“心不定”
“和我同期来上海打工的朋友,现在仍然在厂里的只有我一个人了。”胡振球告诉记者,当初曾经在生产线上一起奋斗的小伙伴陆续离开工厂,而现在进厂的不少年轻人,因为待遇问题而“心不定”,“我曾经非常看好的一位氩弧焊好手,无论如何劝说,最后还是辞职了。”
在3位委员看来,不能因为年轻人的这一选择而一味批评他们背离工厂,真正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制造业工人的收入和待遇。
“不少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利润水平普遍不高,工人工资的支付能力与新兴行业相比较弱。工人的薪酬直接与加班多少挂钩。”胡振球说,这种依靠加班提高收入的传统模式,现在很难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解题的“钥匙”在哪?“关键在于‘赋能’。”王军指出,只有用技能提升来成就职工,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才能让工人荣光回归,“同时制造业企业要愿意培养劳动者,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劳动力。”
曾几何时,上海“八级工”宁当师傅不当厂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八级工”的收入甚至超过管理人员,“有了这种示范效应,年轻人看到希望,才会愿意进工厂。”洪刚坦称。
社会资源要予以倾斜
3位一线职工委员均表示,缓解制造业缺工,不能把担子全压在企业身上,在社会资源上要给予必要的倾斜。
洪刚告诉记者,随着近些年外来务工人员观念的转变,一个人出来打工转变成拖家带口,尽管企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职工的住宿要求,但解决不了太多家庭的住宿难题,居住开销成为一线职工必须面对的生活成本。
“减少职工的住房成本,不也是相当于增加了其收入吗?”洪刚指出,尽管当前上海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但在不少产业园区,技能人才特别是制造业一线工人能够享受的比例不高,“还是希望能够增加住房供给,让这些年轻人住得起房、定得下心。”
“技能人才不仅有薪资的需求,还有事业上升空间、创新氛围、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需求,培养和留住技能人才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也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胡振球建议,要全面考虑工人的家庭和生活需求,尽量帮助优秀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加大公租房供给,优先满足技能人才住房需求,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难题,在产业园区、企业聚集地周边建立普惠性幼儿园等。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