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跑?
时间:2021-11-23 09:07:50 来源:新华网
[导读]今天,新能源汽车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什么变革?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跑?来听一听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的...
今天,新能源汽车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什么变革?“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跑?来听一听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的业内人士怎么说。
绿色引领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双碳”目标下,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
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3%,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用户需求成为牵引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既环保又节能,不用加油每个月还能省下一大笔花销。”刚入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上海市民张晓说,开新能源汽车也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尽绵薄之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市场化。”蔚来汽车CEO李斌说,截至今年10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45703辆。今年1至10月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122.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显示,进入2021年,尽管受到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在刷新历史纪录,1至10月份的累计产销量同比均增长了约1.8倍。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1%。
“减排降碳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为车企重塑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机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说,“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从碳足迹的角度来看,不仅需要降低汽车使用环节的碳排放,也需要兼顾能源生产、汽车制造、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
创新驱动 从“加速度”到“高质量”
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充电方便不方便、续航里程有多少、驾驶安全不安全,成为车主“尝新”关注的焦点。
“电池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电池材料科学进步非常迅速,公司2000多名研发人员中,有近1000名从事材料科学研究。
在续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李斌说:“我们在上海、合肥、慕尼黑、牛津等地设立了设计和研发中心,致力于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中国的车电分离模式加快创新发展,充电网络加快建设。蔚来、威马、吉利、北汽、长安和上汽等一批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换电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新能源汽车要持续长远发展,产品更安全、质量更可靠、操作更智能、用电更便宜、充电更方便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好未来的一个体现。”
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中国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25.3万台,同比增加50.4%,换电站1086座。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蓬勃的创新生态,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热土。
“安徽不断拓展的汽车产业价值链,为我们建设一个坚实的生产制造基地提供了良机。我们已经认证了超过1000家供应商,其中有20家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供应商都在合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CEO葛皖镝说,“大众安徽不仅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大众集团的研发主力军。”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10多年高速发展期。‘十四五’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师建华说。
智享未来 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你的爱车不但会判断你的疲劳指数、体察你的心情、识别驾驶过程中的分心和危险动作,还会贴心地自动泊车……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提速,这样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智能化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新动力。”李毅中说,汽车智能网联将车、路、人有机融合,将实现无人智能驾驶安全、高效、节能、减排。2020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也已开展测试验证。
在葛皖镝看来,伴随技术的进步,汽车生态系统迎来颠覆性变革。全新的个人移动出行时代,将创造更多社会效益,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泛在连接,驱动智能电动汽车“七十二变”,颠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汽车市场的竞争由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跨界协同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将聚合赋能智慧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汽车将由移动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更多方式的人机交互,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项兴初说,基于5G网络相关技术以及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能够实现车与车的交互、车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交互、车与云的交互,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绿色引领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双碳”目标下,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
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3%,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用户需求成为牵引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既环保又节能,不用加油每个月还能省下一大笔花销。”刚入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上海市民张晓说,开新能源汽车也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尽绵薄之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市场化。”蔚来汽车CEO李斌说,截至今年10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45703辆。今年1至10月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122.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显示,进入2021年,尽管受到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在刷新历史纪录,1至10月份的累计产销量同比均增长了约1.8倍。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1%。
“减排降碳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为车企重塑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机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说,“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从碳足迹的角度来看,不仅需要降低汽车使用环节的碳排放,也需要兼顾能源生产、汽车制造、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
创新驱动 从“加速度”到“高质量”
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充电方便不方便、续航里程有多少、驾驶安全不安全,成为车主“尝新”关注的焦点。
“电池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电池材料科学进步非常迅速,公司2000多名研发人员中,有近1000名从事材料科学研究。
在续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李斌说:“我们在上海、合肥、慕尼黑、牛津等地设立了设计和研发中心,致力于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中国的车电分离模式加快创新发展,充电网络加快建设。蔚来、威马、吉利、北汽、长安和上汽等一批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换电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新能源汽车要持续长远发展,产品更安全、质量更可靠、操作更智能、用电更便宜、充电更方便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好未来的一个体现。”
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中国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25.3万台,同比增加50.4%,换电站1086座。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蓬勃的创新生态,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热土。
“安徽不断拓展的汽车产业价值链,为我们建设一个坚实的生产制造基地提供了良机。我们已经认证了超过1000家供应商,其中有20家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供应商都在合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CEO葛皖镝说,“大众安徽不仅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大众集团的研发主力军。”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10多年高速发展期。‘十四五’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师建华说。
智享未来 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你的爱车不但会判断你的疲劳指数、体察你的心情、识别驾驶过程中的分心和危险动作,还会贴心地自动泊车……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提速,这样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智能化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新动力。”李毅中说,汽车智能网联将车、路、人有机融合,将实现无人智能驾驶安全、高效、节能、减排。2020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也已开展测试验证。
在葛皖镝看来,伴随技术的进步,汽车生态系统迎来颠覆性变革。全新的个人移动出行时代,将创造更多社会效益,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泛在连接,驱动智能电动汽车“七十二变”,颠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汽车市场的竞争由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跨界协同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将聚合赋能智慧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汽车将由移动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更多方式的人机交互,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项兴初说,基于5G网络相关技术以及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能够实现车与车的交互、车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交互、车与云的交互,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