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调整 后杠杆时代,房企如何穿越“凛冬”?
时间:2021-11-11 09:27:02 来源:新京报
[导读]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一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楼市降温、地市遇冷,部分高负债房企由于资金链紧张,陷入债务违约、经营困难、项目停工...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一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楼市降温、地市遇冷,部分高负债房企由于资金链紧张,陷入债务违约、经营困难、项目停工、裁员降薪等危机。
但是,降负债、挤泡沫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绝处才能逢生、否极自会泰来。复盘这一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什么?是如何突破困难砥砺前行?未来的机会点又在哪里?
挤泡沫与排风险
众所周知,房地产一直是一个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行业。高杠杆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规模的快速扩张,又伴随着高负债、高风险,尤其是在调控收紧、行业出现较大市场波动的时候,不少房企因为高负债而倒下。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住不炒”的总调控基调下,在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既有的政策基础上,“三道红线”“房贷两集中”以及“集中供地”等重磅政策轮番出台,并结合经营贷、信用贷等违规资金的严查,政策调控力度之大,令行业震动。
以“三道红线”为始,各大政策加码之下,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出现重大调整,市场销售和回款大幅下滑。克而瑞数据显示,在城市方面,10月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重点监测的29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22%,较2019年同期下降12%。而在企业层面,逾8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其中44家房企同比降幅大于30%,同比环比双降的百强房企数量达37家。
与此同时,部分高负债房企风险暴露出来,从最初的泰禾、福晟出现资金链断裂,到今年的蓝光发展、华夏幸福、恒大等个别房企相继发生债务危机,再到10月份花样年、新力控股、当代置业等房企美元债构成实质性违约。与此同时,因销售和现金流疲软引起的流动性减弱、再融资受阻,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10多家房企评级。
如果说此前房企的降杠杆降负债整体浮于表面,那么,“三道红线”以来,中央态度坚决,监管之下,房企降负债都落到了实处。万科董事长郁亮曾表示,“三道红线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层层监管与穿透下,2021年的房地产出现深刻变革,部分房企经历短期阵痛,诸如出现债务违约、经营困难、业务收缩与裁员的情况。但是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通过降杠杆降负债,可以挤出金融泡沫,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有利于改变过去盲目扩张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旭辉集团CEO林峰表示,行业去杠杆的决策从长期看、全局看,一定是对的,能为行业未来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对长期主义的企业是有利的。杠杆晚降不如早降,被动不如主动,趁行业风险还没有集聚到不得不爆的时候,主动系统地进行调整,才能平稳有序地降落。
十八般武艺“活下去”
早在两年前,郁亮曾发出“活下去”的论调,如今,一语中的。“活下去”成为不少房企的真实写照。
如何活下去?在2021年,我们看来,加速销售与回款、谨慎拿地、积极偿债成为整体趋势,组织架构调整与精细化管理、资产出售等频频发生。
诸如在销售端,虽然市场趋冷,但是各大房企仍然积极推动销售与回款;在土地市场,在“集中供地”和降负债、偿债压力下,房企更加趋于谨慎理性拿地甚至是减少拿地;在融资端,在整体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个别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通过出售旗下资产以换取生存空间;在组织架构方面,从头部房企到中小企业,持续上演战略调整,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精细化管理、轻资产化改革等举措追求效率发展。
事实上,随着杠杆红利逐渐消失,房企也从过去的资金驱动、资源驱动转为管理驱动。按照郁亮的话说,随着“三道红线”到来,金融红利时代结束,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管理红利时代,房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运营、服务等能力,才能突出重围。
除了自身努力外,政策大环境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9月底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主管部门的表态给了市场一定的信心,有利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的修复以及金融市场的常态化运转。
新的机会点在哪里?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行至新的“十字路口”,地产开发业务这个“基本盘”遭遇发展阵痛之时,不少企业思考,房地产行业未来的机会点在哪里?
林峰表示,很长时间以来,听到很多同行在猜测政策会出什么、什么时候出,讨论怎么降价打折,但很少听到有人讨论怎么研究客户、打造产品、提升服务,“不要忘记,那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事实上,围绕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房企可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租赁住房、物流地产、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寻找机会点。
以物流地产为例,疫情之下爆发出极大的需求和增长。世邦魏理仕《2021年中国投资者意向调查》显示,物流地产被47%的受访投资者选为最青睐的投资标的,自2016年起的历年调查中首次排名第一。光大证券指出,相较强劲市场需求,我国物流地产发展现状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物流地产正逐渐从房地产的另类投资变成核心的投资类别。
此外,围绕着客户与服务的物业管理,基于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的长租房等,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郁亮表示,“围绕城市同步发展,围绕客户同步发展,我们仍有巨大机会。”
但是,降负债、挤泡沫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绝处才能逢生、否极自会泰来。复盘这一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什么?是如何突破困难砥砺前行?未来的机会点又在哪里?
挤泡沫与排风险
众所周知,房地产一直是一个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行业。高杠杆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规模的快速扩张,又伴随着高负债、高风险,尤其是在调控收紧、行业出现较大市场波动的时候,不少房企因为高负债而倒下。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住不炒”的总调控基调下,在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既有的政策基础上,“三道红线”“房贷两集中”以及“集中供地”等重磅政策轮番出台,并结合经营贷、信用贷等违规资金的严查,政策调控力度之大,令行业震动。
以“三道红线”为始,各大政策加码之下,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出现重大调整,市场销售和回款大幅下滑。克而瑞数据显示,在城市方面,10月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重点监测的29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22%,较2019年同期下降12%。而在企业层面,逾8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其中44家房企同比降幅大于30%,同比环比双降的百强房企数量达37家。
与此同时,部分高负债房企风险暴露出来,从最初的泰禾、福晟出现资金链断裂,到今年的蓝光发展、华夏幸福、恒大等个别房企相继发生债务危机,再到10月份花样年、新力控股、当代置业等房企美元债构成实质性违约。与此同时,因销售和现金流疲软引起的流动性减弱、再融资受阻,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10多家房企评级。
如果说此前房企的降杠杆降负债整体浮于表面,那么,“三道红线”以来,中央态度坚决,监管之下,房企降负债都落到了实处。万科董事长郁亮曾表示,“三道红线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层层监管与穿透下,2021年的房地产出现深刻变革,部分房企经历短期阵痛,诸如出现债务违约、经营困难、业务收缩与裁员的情况。但是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通过降杠杆降负债,可以挤出金融泡沫,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有利于改变过去盲目扩张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旭辉集团CEO林峰表示,行业去杠杆的决策从长期看、全局看,一定是对的,能为行业未来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对长期主义的企业是有利的。杠杆晚降不如早降,被动不如主动,趁行业风险还没有集聚到不得不爆的时候,主动系统地进行调整,才能平稳有序地降落。
十八般武艺“活下去”
早在两年前,郁亮曾发出“活下去”的论调,如今,一语中的。“活下去”成为不少房企的真实写照。
如何活下去?在2021年,我们看来,加速销售与回款、谨慎拿地、积极偿债成为整体趋势,组织架构调整与精细化管理、资产出售等频频发生。
诸如在销售端,虽然市场趋冷,但是各大房企仍然积极推动销售与回款;在土地市场,在“集中供地”和降负债、偿债压力下,房企更加趋于谨慎理性拿地甚至是减少拿地;在融资端,在整体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个别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通过出售旗下资产以换取生存空间;在组织架构方面,从头部房企到中小企业,持续上演战略调整,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精细化管理、轻资产化改革等举措追求效率发展。
事实上,随着杠杆红利逐渐消失,房企也从过去的资金驱动、资源驱动转为管理驱动。按照郁亮的话说,随着“三道红线”到来,金融红利时代结束,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管理红利时代,房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运营、服务等能力,才能突出重围。
除了自身努力外,政策大环境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9月底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主管部门的表态给了市场一定的信心,有利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的修复以及金融市场的常态化运转。
新的机会点在哪里?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行至新的“十字路口”,地产开发业务这个“基本盘”遭遇发展阵痛之时,不少企业思考,房地产行业未来的机会点在哪里?
林峰表示,很长时间以来,听到很多同行在猜测政策会出什么、什么时候出,讨论怎么降价打折,但很少听到有人讨论怎么研究客户、打造产品、提升服务,“不要忘记,那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事实上,围绕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房企可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租赁住房、物流地产、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寻找机会点。
以物流地产为例,疫情之下爆发出极大的需求和增长。世邦魏理仕《2021年中国投资者意向调查》显示,物流地产被47%的受访投资者选为最青睐的投资标的,自2016年起的历年调查中首次排名第一。光大证券指出,相较强劲市场需求,我国物流地产发展现状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物流地产正逐渐从房地产的另类投资变成核心的投资类别。
此外,围绕着客户与服务的物业管理,基于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的长租房等,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郁亮表示,“围绕城市同步发展,围绕客户同步发展,我们仍有巨大机会。”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