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
时间:2021-10-11 09:17:41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导读]10月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据了解,今...
10月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据了解,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据人民日报消息,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主动求医的孩子病耻感低,治疗效果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何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一些青少年会利用网络表达抑郁情绪,这种现象的盛行甚至让网民们创造出了“网抑云”等不友好的词语。客观上看,无论是愉悦、焦虑还是抑郁,怎样的情绪表达性质都是一样,不要过多的要求大家不要表达,反而要允许这种抑郁情绪的适当表达。并且网络是一种不实名的表达,在表达的时候反而会更舒畅一些,这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办法,就像运动有时候也是一种舒缓情绪的方法一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陈旭透露,从临床上的感受看,儿童青少年前来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时,有约三分之一是自行前来、有约三分之一是家长带着过来、还有约三分之一则是由学校老师带着过来。
“老师有时候可以发现孩子行为上的一些变化,比如现在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症状——非自杀性自伤,老师和同学会注意到这种情况,这可能会成为促使老师带领孩子前来就诊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学校里孩子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老师更容易关注到的现象。还有一些住校生本身就长期跟老师和同学在一起,他们可能会是第一个提出要求孩子去医院进行筛查评估和就诊的对象。”
陈旭说,目前还有一些孩子在就诊前会自行在网上寻找一些量表进行自测,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有感受的,通过自测量表发现自己可能有一些问题需要医生的帮助,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在谈论心理疾病时,对“病耻感”和“病识感”的讨论常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何凡告诉记者,那三分之一的自行前来求医的儿童青少年的病耻感是很低的,他们求救的欲望甚至比一些成年人还要强烈,而这一部分自行前来求医的孩子,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也非常好,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是联合治疗。
“这些孩子的症状可能不是那么严重,但是他们很痛苦,比如有强迫、焦虑、抑郁的问题,或者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抽动的情况等等。”何凡表示,在接诊的过程中,他们反而会发现父母对孩子求医的行为不理解,“父母可能会觉得,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上学也没问题,跟同学相处得也好,有时候还哈哈大笑,甚至还能玩手机游戏。其实家长和一部分老师都不能理解,因为孩子的学业好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功能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存在很多不典型性
陈旭强调,跟成人相比,由于儿童青少年还处于大脑和身体的快速发展期,情绪也处于快速发展期,所以他们的抑郁障碍可能存在很多不典型性,表现为一种不稳定性。
比如成年人可能会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抑郁的心境、低落的情绪,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这种内化的情绪体验可能不那么深刻,可能更多的表现为外化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可能表现为跟父母争吵导致亲子关系受影响,可能表现为跟同学跟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此外,孩子还可能表现得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比如在家里摔东西,甚至推搡父母、虐待小动物,这些都体现为儿童青少年在抑郁障碍上的不典型性。对于成年人来说,抑郁障碍的人常表现为睡不着吃不下,那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它的不典型性可能表现为吃得多、睡得多。
“抑郁障碍既好治疗,又不好治疗。”陈旭指出,抑郁障碍患者需要规范诊疗,目前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精神科疾病里较好的有效率,但同时抑郁障碍又是不好治疗的,因为它容易反复。大概百分之七八十孩子的抑郁症在成年期都还会有复发,所以如何去监测预警,然后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预防复发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在治疗方面,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要更强调一个完善的支持系统。小到家庭父母,大到社区、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是支持系统,而支持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康复是极为重要的。
据人民日报消息,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主动求医的孩子病耻感低,治疗效果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何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一些青少年会利用网络表达抑郁情绪,这种现象的盛行甚至让网民们创造出了“网抑云”等不友好的词语。客观上看,无论是愉悦、焦虑还是抑郁,怎样的情绪表达性质都是一样,不要过多的要求大家不要表达,反而要允许这种抑郁情绪的适当表达。并且网络是一种不实名的表达,在表达的时候反而会更舒畅一些,这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办法,就像运动有时候也是一种舒缓情绪的方法一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陈旭透露,从临床上的感受看,儿童青少年前来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时,有约三分之一是自行前来、有约三分之一是家长带着过来、还有约三分之一则是由学校老师带着过来。
“老师有时候可以发现孩子行为上的一些变化,比如现在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症状——非自杀性自伤,老师和同学会注意到这种情况,这可能会成为促使老师带领孩子前来就诊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学校里孩子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老师更容易关注到的现象。还有一些住校生本身就长期跟老师和同学在一起,他们可能会是第一个提出要求孩子去医院进行筛查评估和就诊的对象。”
陈旭说,目前还有一些孩子在就诊前会自行在网上寻找一些量表进行自测,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有感受的,通过自测量表发现自己可能有一些问题需要医生的帮助,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在谈论心理疾病时,对“病耻感”和“病识感”的讨论常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何凡告诉记者,那三分之一的自行前来求医的儿童青少年的病耻感是很低的,他们求救的欲望甚至比一些成年人还要强烈,而这一部分自行前来求医的孩子,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也非常好,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是联合治疗。
“这些孩子的症状可能不是那么严重,但是他们很痛苦,比如有强迫、焦虑、抑郁的问题,或者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抽动的情况等等。”何凡表示,在接诊的过程中,他们反而会发现父母对孩子求医的行为不理解,“父母可能会觉得,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上学也没问题,跟同学相处得也好,有时候还哈哈大笑,甚至还能玩手机游戏。其实家长和一部分老师都不能理解,因为孩子的学业好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功能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存在很多不典型性
陈旭强调,跟成人相比,由于儿童青少年还处于大脑和身体的快速发展期,情绪也处于快速发展期,所以他们的抑郁障碍可能存在很多不典型性,表现为一种不稳定性。
比如成年人可能会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抑郁的心境、低落的情绪,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这种内化的情绪体验可能不那么深刻,可能更多的表现为外化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可能表现为跟父母争吵导致亲子关系受影响,可能表现为跟同学跟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此外,孩子还可能表现得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比如在家里摔东西,甚至推搡父母、虐待小动物,这些都体现为儿童青少年在抑郁障碍上的不典型性。对于成年人来说,抑郁障碍的人常表现为睡不着吃不下,那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它的不典型性可能表现为吃得多、睡得多。
“抑郁障碍既好治疗,又不好治疗。”陈旭指出,抑郁障碍患者需要规范诊疗,目前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精神科疾病里较好的有效率,但同时抑郁障碍又是不好治疗的,因为它容易反复。大概百分之七八十孩子的抑郁症在成年期都还会有复发,所以如何去监测预警,然后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预防复发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在治疗方面,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要更强调一个完善的支持系统。小到家庭父母,大到社区、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是支持系统,而支持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康复是极为重要的。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