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德尔塔”凶猛,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器”

时间:2021-08-24 08:56:03   来源:新京报

[导读]2020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40%,达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今年...

2020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40%,达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和投资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但仍面临巨大风险。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强大冲击,也对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挑战。

  随着德尔塔变异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加剧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推动了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面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器”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8.07万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和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1%和22.8%,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速创近十年新高,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引擎。

  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路红艳介绍,疫情之下,由于中国对疫情防控得较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加上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出强大韧性,对全球供应链稳定和运转起到了“稳定器”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

  得益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韧性,2020年在大多数国家外国直接投资都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达到1490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资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表示,从前两个季度的外贸数据来看,中国外贸额增长速度非常快,相关产业不仅不受影响,还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专家表示,外资并不会因为疫情就减小对中国的投资,从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的本质来说,这种投资更多是市场的主动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倪红福强调,“中国市场规模摆在这里,那么大的市场谁也不想放弃。”

  无疑,出口额的逆势增长最能反映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点,今年1至7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1.66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5%,增速为10年来新高。

  国外疫情蔓延,中国供应链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期,东南亚、南亚地区疫情因德尔塔变异病毒出现持续恶化,大量企业倒闭,造成部分产业供应链趋于紧张。

  路红艳表示,全球部分地区疫情的持续恶化对中国供应链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各国对我国中间品出口需求较大,这些国家疫情持续反复,工业生产停滞,将导致对我国中间品出口需求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部分产业供应链下游劳动密集型环节呈现出逐渐向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趋势,这些国家疫情的持续反复或恶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制造业向外产业转移的步伐。

  按照专家的说法,如果全球疫情长时间持续反复,对我国供应链既有利又有弊。

  其中,产业转移减慢为中国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提供窗口期。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将进一步凸显中国稳定性优势。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可能面临断供风险。疫情的持续反复将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并将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在此背景下,中国部分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零部件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倪红福认为,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蔓延,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反而会迎来产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东南亚疫情不断蔓延,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减缓转移的步伐,这部分产业只能加快向国内中西部转移,这样更有利于中国重构国内的价值链体系。

  疫情变局之下全球供应链需要开新局

  德尔塔病毒的蔓延造成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将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韧性、弹性提出更高要求。供应链顺畅运行的关键需以国内经济为重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

  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疫情长时间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供应链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出于供应链安全、国家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考虑,将会致力于在本土及其他国家地区范围内重新布局关键产业链环节,实现供应链的多中心化、区域化。这将会进一步加速各个国家的供应链回流本土或向区域集中。

  路红艳表示,要保障中国供应链对外顺畅,一是要鼓励外贸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巩固出口优势。二是加强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新或升级双边自贸协定,与贸易伙伴关系国形成紧密联系,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疫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本土供应链作为“世界工厂”,辐射全球市场的“广度”,但依托充满活力的中国国内市场和亚洲区域市场,“中国工厂”、“区域工厂”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中国在继续拓展全球合作广度的同时,还要形成中国供应链能力赋能亚洲,亚洲供应链网络成为全球中心的格局。在这个新的格局中,中国依然占有优势地位。

  中国如何提升自身供应链的韧性

  疫情造成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韧性、弹性提出更高要求。当下,中国提高自身供应链韧性是应对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

  路红艳认为,提升中国自身供应链的韧性,在国家层面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二是通过延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黏合能力,鼓励重点行业将产业链从外向型、中间产品型向最终需求产业领域延伸。三是通过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发挥我国数字经济领先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作为产业链上的微观主体,企业是提高我国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参与者。

  在路红艳看来,应对疫情对生产带来的冲击,企业不仅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供应链竞争优势,还要梳理上下游供应商,实施供应链“备链计划”,开展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国内配套和国内替代,形成企业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倪红福也认为,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国外不可能跟中国“断链”。相反,在中国更加开放的前提下,国内企业需要高度关注供应链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关键技术上避免被国外“卡脖子”。

  保障供应链安全,需采取哪些防疫策略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防控措施是全球最有成效的。

  路红艳表示,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应继续采取严格的防疫策略,系统防控,精准防控。一是强化防疫意识。在持续疫苗接种的同时,任何人对防疫都不能松懈,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和定期定时消毒。二是继续加强对机场港口医院等重点区域工作人员的定期核酸检测和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入境人员疫情输入防控。四是加强进口生鲜冷冻食品和相关物品检测,确保进口产品输入安全。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环节因疫情而出现断裂或要素的缺失,都会造成整条供应链的停摆。在此情况下,推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数字化变革,打造智慧供应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也认为,在当前内外部环境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要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供应链的顺畅发展,中国应继续采取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

  在倪红福看来,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供应链环节只要没有阻止货物的流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