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五地 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时间:2021-08-17 09:24: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导读]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提出,培育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提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7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何花落上述5地?这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何是这5座城市?
——区位条件好,消费规模大,开放程度高,政策吸引力强
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自此,20多座城市开始冲刺这一目标。除了一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济南、青岛、大连、宁波、厦门等二三线城市也积极争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后出台了专门的政策规划。
最终,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北、上、广、津、渝。
为何是这5座城市?
绝佳的区位条件——上海拥有居世界十大港口之首的上海港,以商兴港、以港兴市;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的双中心,易于形成联动效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可以对接珠三角制造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体系,在消费方面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重庆是这5座城市中唯一的中西部城市,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消费规模大、质量好——今年上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48.44亿元,增速30.3%,位居全国榜首;北京社零总额为7227.5亿元,同比增长21%;广州社零总额5034.48亿元,同比增长19%;重庆社零总额6893亿元,同比增长29.9%;天津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7.2%。再看去年,在疫情冲击下,上海、北京、重庆市社零总额均突破1万亿元,上海和重庆还实现了正增长。
对外开放程度高——开放度高是这5座城市的共性。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这5座城市的国际品牌商品与服务、外国人数量、国际航班、列车游轮在全国都居于前列,具有良好的国际化基础。”具体来看,北上广代表了国内城市开放的最高水平;天津作为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外资进入早,蕴含丰富的商贸基因;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正在日益凸显。
此外,这5座城市都具有较强的政策吸引力,以税率低、易退税、出入境便利等政策,提升了消费吸引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商业吸引力,商业圈数量众多,商圈消费规模较大。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味着这些城市将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叉点上,发挥对内需的有力支撑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消费实力。
怎么建设?
——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
《规划》以专栏形式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确定培育建设范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带动辐射作用突出的城市开展对标创建,推动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十四五”期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怎么建设?
聚焦“国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创新方面,充分利用这些城市已经获批的自贸试验区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国际技术、资金、人才、商品、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国际化供给能力。”赵萍说。
紧扣“消费”——高标准推进商圈建设,引领消费潮流风尚,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全力打造消费升级的新高地。赵萍分析:“要对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形成吸引力,就要有在世界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外国游客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必须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中国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商圈建设。自2018年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重庆解放碑、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先后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突出“中心”——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中心。全球著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纽约、巴黎、香港等,均集中了众多全球知名品牌。近年来,首店经济在中国兴起,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球好物。去年,909家首店登陆上海,250家登陆北京,150家登陆重庆,112家登陆广州,62家登陆天津。今年,北京的首店数量爆发式增长,仅上半年就有434家首店、旗舰店落地。
“未来中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能是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可能是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赵萍表示。
作用多大?
——促进资源国内外双向流动,推动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7%——一组数据表明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赵萍表示。
据介绍,目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消费环境和消费市场亟待改善。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消费环境应当更加公平透明,最大限度保护国内外消费者权益,促进国际消费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制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及时弥补短板,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既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建平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促进与消费有关的产品服务、人员、资本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也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与此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产生重要的先行军作用。“这些城市将对亚太地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市场产生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此外,这些城市将集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张建平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通过不断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立足超大国内市场,形成对外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赵萍表示。
7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何花落上述5地?这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何是这5座城市?
——区位条件好,消费规模大,开放程度高,政策吸引力强
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自此,20多座城市开始冲刺这一目标。除了一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济南、青岛、大连、宁波、厦门等二三线城市也积极争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后出台了专门的政策规划。
最终,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北、上、广、津、渝。
为何是这5座城市?
绝佳的区位条件——上海拥有居世界十大港口之首的上海港,以商兴港、以港兴市;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的双中心,易于形成联动效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可以对接珠三角制造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体系,在消费方面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重庆是这5座城市中唯一的中西部城市,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消费规模大、质量好——今年上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48.44亿元,增速30.3%,位居全国榜首;北京社零总额为7227.5亿元,同比增长21%;广州社零总额5034.48亿元,同比增长19%;重庆社零总额6893亿元,同比增长29.9%;天津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7.2%。再看去年,在疫情冲击下,上海、北京、重庆市社零总额均突破1万亿元,上海和重庆还实现了正增长。
对外开放程度高——开放度高是这5座城市的共性。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这5座城市的国际品牌商品与服务、外国人数量、国际航班、列车游轮在全国都居于前列,具有良好的国际化基础。”具体来看,北上广代表了国内城市开放的最高水平;天津作为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外资进入早,蕴含丰富的商贸基因;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正在日益凸显。
此外,这5座城市都具有较强的政策吸引力,以税率低、易退税、出入境便利等政策,提升了消费吸引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商业吸引力,商业圈数量众多,商圈消费规模较大。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味着这些城市将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叉点上,发挥对内需的有力支撑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消费实力。
怎么建设?
——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
《规划》以专栏形式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确定培育建设范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带动辐射作用突出的城市开展对标创建,推动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十四五”期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怎么建设?
聚焦“国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创新方面,充分利用这些城市已经获批的自贸试验区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国际技术、资金、人才、商品、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国际化供给能力。”赵萍说。
紧扣“消费”——高标准推进商圈建设,引领消费潮流风尚,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全力打造消费升级的新高地。赵萍分析:“要对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形成吸引力,就要有在世界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外国游客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必须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中国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商圈建设。自2018年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重庆解放碑、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先后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突出“中心”——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中心。全球著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纽约、巴黎、香港等,均集中了众多全球知名品牌。近年来,首店经济在中国兴起,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球好物。去年,909家首店登陆上海,250家登陆北京,150家登陆重庆,112家登陆广州,62家登陆天津。今年,北京的首店数量爆发式增长,仅上半年就有434家首店、旗舰店落地。
“未来中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能是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可能是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赵萍表示。
作用多大?
——促进资源国内外双向流动,推动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7%——一组数据表明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赵萍表示。
据介绍,目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消费环境和消费市场亟待改善。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消费环境应当更加公平透明,最大限度保护国内外消费者权益,促进国际消费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制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及时弥补短板,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既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建平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促进与消费有关的产品服务、人员、资本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也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与此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产生重要的先行军作用。“这些城市将对亚太地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市场产生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此外,这些城市将集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张建平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通过不断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立足超大国内市场,形成对外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赵萍表示。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