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粽传情 浙江丽水以“山”字系品牌话乡村振兴
时间:2021-06-04 08:1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中新网丽水6月3日电(范宇斌 董易鑫)每年端午,新婚女婿都要用扁担挑长粽送到岳父岳母家,粽子越长就说明女儿在婆家过得越好。浙江省丽水市...
中新网丽水6月3日电(范宇斌 董易鑫)“每年端午,新婚女婿都要用扁担挑长粽送到岳父岳母家,粽子越长就说明女儿在婆家过得越好。”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居民张文珠说。“粽越长,情越深”是遂昌人对粽子的独特理解。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3日,“丽水味道”创意大赛·粽暨遂昌县大过端午活动在遂昌开幕,现场以当地箬叶为龙鳞,百根长粽为龙骨制作而成的“百米长粽”以龙舟造型现身开幕式。
“美食是一种文化符号,每一种地方美食都代表了当地民众对家乡的热爱。”香港跨界创作人、美食家、生活体验家欧阳应霁说。如长粽作为遂昌特有的传统美食,因有“粽越长,情越深”的寓意且适合全家人一起分享,又叫“长情粽”“分享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遂昌,一家人共享一根长粽才叫过节。”在丽水市民胡明畅眼里,端午是抹不掉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去的浓浓乡愁。
“我在杭州工作,每年端午前都会回遂昌和家人一起过节。”胡明畅回忆道,“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我和姐姐都会围在火炉前等着长粽出锅。一根长粽要蒸煮四到五个小时才能熟透,快出锅时香味就会特别浓郁。”
遂昌长粽香味浓郁得益于遂昌箬叶,其具有叶片厚薄适中、柔韧性强及与生俱来的一种含天然植物挥发性香味等特征,是粽子能散发出诱人清香品质的必备材料。据了解,遂昌县野生箬叶资源30万多亩,2020年该县采收箬叶2500余吨,年产值达6500万元。
遂昌长粽和箬叶的发展,仅是丽水以生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力量说,发展和保护统筹兼顾的故事每天都在丽水大地上发生,其中最为闪亮夺目的就是“山”字系品牌。
如丽水山耕,已成为该地点绿成金的“品牌标杆”。黄力量说。“2020年,‘丽水山耕’农产品实现年销售额108亿元,平均溢价达30%,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类榜首。”
开幕式还上演了昆曲表演,举行了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签约仪式,发布了“丽水味道”处州特色小吃十大标准,推介了丽水市二十四节气节庆活动乡村行游图,展示了以“丽水味道”为题材的书画作品。
坐拥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绿水青山”,丽水围绕“山”字系品牌建设,以节气文化搭台、活动产品唱戏,进一步传承弘扬乡村优秀农耕文化,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3日,“丽水味道”创意大赛·粽暨遂昌县大过端午活动在遂昌开幕,现场以当地箬叶为龙鳞,百根长粽为龙骨制作而成的“百米长粽”以龙舟造型现身开幕式。
“美食是一种文化符号,每一种地方美食都代表了当地民众对家乡的热爱。”香港跨界创作人、美食家、生活体验家欧阳应霁说。如长粽作为遂昌特有的传统美食,因有“粽越长,情越深”的寓意且适合全家人一起分享,又叫“长情粽”“分享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遂昌,一家人共享一根长粽才叫过节。”在丽水市民胡明畅眼里,端午是抹不掉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去的浓浓乡愁。
“我在杭州工作,每年端午前都会回遂昌和家人一起过节。”胡明畅回忆道,“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我和姐姐都会围在火炉前等着长粽出锅。一根长粽要蒸煮四到五个小时才能熟透,快出锅时香味就会特别浓郁。”
遂昌长粽香味浓郁得益于遂昌箬叶,其具有叶片厚薄适中、柔韧性强及与生俱来的一种含天然植物挥发性香味等特征,是粽子能散发出诱人清香品质的必备材料。据了解,遂昌县野生箬叶资源30万多亩,2020年该县采收箬叶2500余吨,年产值达6500万元。
遂昌长粽和箬叶的发展,仅是丽水以生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力量说,发展和保护统筹兼顾的故事每天都在丽水大地上发生,其中最为闪亮夺目的就是“山”字系品牌。
如丽水山耕,已成为该地点绿成金的“品牌标杆”。黄力量说。“2020年,‘丽水山耕’农产品实现年销售额108亿元,平均溢价达30%,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类榜首。”
开幕式还上演了昆曲表演,举行了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签约仪式,发布了“丽水味道”处州特色小吃十大标准,推介了丽水市二十四节气节庆活动乡村行游图,展示了以“丽水味道”为题材的书画作品。
坐拥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绿水青山”,丽水围绕“山”字系品牌建设,以节气文化搭台、活动产品唱戏,进一步传承弘扬乡村优秀农耕文化,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完)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