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热 文创产业火
时间:2021-01-16 09:20:48 来源:人民日报
[导读]用羊毛编织的藏式地毯,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药浴法调配的浴液,带有浓郁藏式风格的项链、耳环……新年伊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
用羊毛编织的藏式地毯,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药浴法调配的浴液,带有浓郁藏式风格的项链、耳环……新年伊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文创企业“组团”闯市场。
“近年来西藏旅游市场升温,带动文创产业发展,当地中小企业在文化传承、经营管理、品牌创意上正努力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西藏北京商会会长欧阳旭说。
越来越火热的文创产业,让万千游客对“世界屋脊”印象更深刻,也让当地百姓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
促就业,增收致富
俊巴渔村制作的皮具、拉萨小巷中制作的布偶、白朗县农民编织的藏毯……走进位于拉萨市“卓番林”手工艺品牌店,西藏各地出产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利用“公司+手工艺人+作坊”模式,“卓番林”将散落在西藏民间的近400名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利用农闲或空闲时间制作手工艺品。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古建大院内,50多岁的手工艺人巴宗正在“社区工厂”忙活,将手中的毛线编织成颇具藏族特色的布偶。
“‘卓番林’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免费技能培训,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找到了自身价值。”巴宗说,现在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今后我会尽心尽力地将学到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其他妇女,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姐妹实现增收。”
“卓番林”负责人卓玛告诉记者,“卓番林”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发现合适的手工艺者,为他们提供技术、设计、市场等,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开拓市场甚至为手工艺者提供贷款,确认产品合格后正式下订单。
在拉萨市妇联的支持下,2020年5月,“卓番林”在拉萨挂牌成立了“阿佳学堂+社区工厂”,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场景模拟和实操练习等培训,已帮助365名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助创业,激发活力
李傲然是名“90后”,大学毕业后在拉萨创业已有7年。在2020年当地一项旅游文创商品大赛中,她的“彩塘”吉祥青稞活性炭摆件,获得了“非遗传承创新”组金奖。
“这是我第二次参赛。”李傲然说,创业成功,还是要靠创意和创新。
此前,李傲然主打的产品是藏式奶茶。去年受疫情影响,在家赋闲的她把目光投向了青稞秸秆的开发利用。“现在市场上的活性炭大多是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西藏青稞年产量有80多万吨,青稞秸秆是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提升附加值,不仅能带动农民增收,还能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在专家的帮助下,李傲然顺利完成了青稞秸秆转化为活性炭的技术攻关。
“活性炭可以用于吸附有害气体,也可以用来净化水。我们把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起来,用唐卡画风打造出‘彩塘’系列摆件,市场前景看好。”李傲然说。
如今,李傲然在拉萨创业圈小有名气。青稞活性炭产品注册了国内专利,成为“2020科技助力经济”国家重点项目,并且顺利拿到了科技部的项目扶持,一家江苏的生物公司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我们今年又新签约了一批青年画师,计划设计、制作更多的文创产品。”李傲然告诉记者。
强产业,发展提速
“转遍八廓街,家家价不同。过去拉萨的旅游文创店里,商品普遍存在设计老旧、不明码标价等问题,旅游文化产业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小差距。”西藏旅游文创商品协会(筹)负责人方堃认为,现在情况大为改观,西藏的旅游文创产品已逐步升级。
在八廓街上,方堃的公司也经营三家文创艺术品商店。创办6年多来,方堃和合伙伙伴一直在探索西藏旅游文创产品的升级之路。通过创新设计、精工细作,他们将首饰、藏香、藏毯、围巾等文创产品进行现代化表达,让“西藏和喜马拉雅的美好生活”走进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据统计,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从业者约40万人,其中既包括设计、生产和经营的专门人才,也吸纳了大量农牧民从事特色种植养殖、非遗绘画、编织缝纫等工作。
为了促进旅游文创产业升级,西藏连续8年举办旅游文创商品大赛,筹建旅游文创商品协会、加强对原创设计与版权的法律保护,打出一套“组合拳”。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近年来推出的“西藏礼物”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体系,旨在通过示范作用,促进西藏旅游文创产品更加特色化、精品化。
“近年来西藏旅游市场升温,带动文创产业发展,当地中小企业在文化传承、经营管理、品牌创意上正努力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西藏北京商会会长欧阳旭说。
越来越火热的文创产业,让万千游客对“世界屋脊”印象更深刻,也让当地百姓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
促就业,增收致富
俊巴渔村制作的皮具、拉萨小巷中制作的布偶、白朗县农民编织的藏毯……走进位于拉萨市“卓番林”手工艺品牌店,西藏各地出产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利用“公司+手工艺人+作坊”模式,“卓番林”将散落在西藏民间的近400名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利用农闲或空闲时间制作手工艺品。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古建大院内,50多岁的手工艺人巴宗正在“社区工厂”忙活,将手中的毛线编织成颇具藏族特色的布偶。
“‘卓番林’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免费技能培训,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找到了自身价值。”巴宗说,现在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今后我会尽心尽力地将学到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其他妇女,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姐妹实现增收。”
“卓番林”负责人卓玛告诉记者,“卓番林”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发现合适的手工艺者,为他们提供技术、设计、市场等,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开拓市场甚至为手工艺者提供贷款,确认产品合格后正式下订单。
在拉萨市妇联的支持下,2020年5月,“卓番林”在拉萨挂牌成立了“阿佳学堂+社区工厂”,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场景模拟和实操练习等培训,已帮助365名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助创业,激发活力
李傲然是名“90后”,大学毕业后在拉萨创业已有7年。在2020年当地一项旅游文创商品大赛中,她的“彩塘”吉祥青稞活性炭摆件,获得了“非遗传承创新”组金奖。
“这是我第二次参赛。”李傲然说,创业成功,还是要靠创意和创新。
此前,李傲然主打的产品是藏式奶茶。去年受疫情影响,在家赋闲的她把目光投向了青稞秸秆的开发利用。“现在市场上的活性炭大多是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西藏青稞年产量有80多万吨,青稞秸秆是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提升附加值,不仅能带动农民增收,还能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在专家的帮助下,李傲然顺利完成了青稞秸秆转化为活性炭的技术攻关。
“活性炭可以用于吸附有害气体,也可以用来净化水。我们把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起来,用唐卡画风打造出‘彩塘’系列摆件,市场前景看好。”李傲然说。
如今,李傲然在拉萨创业圈小有名气。青稞活性炭产品注册了国内专利,成为“2020科技助力经济”国家重点项目,并且顺利拿到了科技部的项目扶持,一家江苏的生物公司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我们今年又新签约了一批青年画师,计划设计、制作更多的文创产品。”李傲然告诉记者。
强产业,发展提速
“转遍八廓街,家家价不同。过去拉萨的旅游文创店里,商品普遍存在设计老旧、不明码标价等问题,旅游文化产业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小差距。”西藏旅游文创商品协会(筹)负责人方堃认为,现在情况大为改观,西藏的旅游文创产品已逐步升级。
在八廓街上,方堃的公司也经营三家文创艺术品商店。创办6年多来,方堃和合伙伙伴一直在探索西藏旅游文创产品的升级之路。通过创新设计、精工细作,他们将首饰、藏香、藏毯、围巾等文创产品进行现代化表达,让“西藏和喜马拉雅的美好生活”走进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据统计,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从业者约40万人,其中既包括设计、生产和经营的专门人才,也吸纳了大量农牧民从事特色种植养殖、非遗绘画、编织缝纫等工作。
为了促进旅游文创产业升级,西藏连续8年举办旅游文创商品大赛,筹建旅游文创商品协会、加强对原创设计与版权的法律保护,打出一套“组合拳”。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近年来推出的“西藏礼物”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体系,旨在通过示范作用,促进西藏旅游文创产品更加特色化、精品化。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