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表怎样“守护”独居老人?可以在全国推广吗?
时间:2020-12-12 08:30: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导读]一块智能水表,如何为独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上海正在探索一个什么样的老年人服务网络?《新闻...
一块智能水表,如何为独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上海正在探索一个什么样的老年人服务网络?《新闻1+1》连线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关注:智能水表,怎样“守护”独居老人?
智能水表+“一网统管”平台,24小时守护老人安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救护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智能水表的应用得益于上海每个区、每个街镇都有城市运行中心,城市运行中心是24小时运行,它搭建了“一网统管”的平台,能够把这些数据实时传递过去。如果发现了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微信端把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就是这个独居老人的联系人,还有居委干部,包括他的家属等等。这些联系人一般是所在的楼栋或者是小区里面的一些志愿者等等,他们会第一时间上门,如果发现一些情况,与我们的后台联系, 120或者其他的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平时有老人一对一联系机制,但是后来也发现不可能24小时全天候陪伴,怎么样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然后去提供关怀?疫情期间,我们就发现通过安装门磁可以掌握一些动态的信息,所以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对老人的动态信息进行掌握。正好中国电信跟水务部门也在我的驻区单位,我们就和民政部门一起跟他们商量,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智慧养老智能设备,独居老人是否都能接受?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随着这两年上海推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再加上现在的数字化转型,上海老年人对于智能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觉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段跟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还是要紧密结合起来的。
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面临怎样的压力?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区,怎么样让老人首先做到安全,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加幸福,生活更加有品质?我们也在想如何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全天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但还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共同参与。
可以在全国推广吗?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的创新背后是政府的用心和企业的有心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长宁区的个案实际上是智慧养老发展到现在一个实际的运用,它是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但智能水表它的技术并不复杂,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一种科技创新,但是这个技术在养老领域中运用,体现了政府很用心,第二个企业有心。它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它从智能水表发现问题到传到网上,然后网络后台要处理,之后志愿者和专业人员上门服务,整个体系是需要建设的,不是光装一个智能水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现智慧养老,需要政府理念的提升和市场配置的助推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进行试点背后体现了政府服务的理念,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利用现在物联网、互联网IT的技术,能够为养老服务创造更好的效益,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满足。同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水表本身不是政府在做,是市场在做,它是一个养老的产品,但是把企业做的养老产品纳入到政府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大的网络和管理系统和平台中间,它发挥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因此我觉得如果需要在全国推广的话,可能不仅仅是智能水表自己的技术,而更多是整体服务体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好养老?理念比钱重要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各个地方经济条件会有差别,各个地方都并不一定都要用同一种办法推广这个技术,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统、生活的居住模式,使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和符合当地养老服务管理的习惯。上海以前也是有互助门铃、安康通等等,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是可以服务的,只是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平台,能够使原有纯粹靠人力服务体系,服务效果更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理念,只要理念对了,观念对了,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市场中获得,有的时候也不是说一定要花大钱才能做成这些事情。
未来智慧养老:想象力+理念+富有人文关怀的技术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对于养老,想象力,尤其是理念,最后搭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才是在各地因地制宜之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养老服务做到现在,实际上技术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人文关怀,这个时候技术就会变得有温度,这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家庭、老人等等共同来推进这件事。共同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智能水表+“一网统管”平台,24小时守护老人安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救护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智能水表的应用得益于上海每个区、每个街镇都有城市运行中心,城市运行中心是24小时运行,它搭建了“一网统管”的平台,能够把这些数据实时传递过去。如果发现了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微信端把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就是这个独居老人的联系人,还有居委干部,包括他的家属等等。这些联系人一般是所在的楼栋或者是小区里面的一些志愿者等等,他们会第一时间上门,如果发现一些情况,与我们的后台联系, 120或者其他的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平时有老人一对一联系机制,但是后来也发现不可能24小时全天候陪伴,怎么样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然后去提供关怀?疫情期间,我们就发现通过安装门磁可以掌握一些动态的信息,所以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对老人的动态信息进行掌握。正好中国电信跟水务部门也在我的驻区单位,我们就和民政部门一起跟他们商量,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智慧养老智能设备,独居老人是否都能接受?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随着这两年上海推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再加上现在的数字化转型,上海老年人对于智能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觉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段跟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还是要紧密结合起来的。
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面临怎样的压力?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区,怎么样让老人首先做到安全,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加幸福,生活更加有品质?我们也在想如何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全天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但还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共同参与。
可以在全国推广吗?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的创新背后是政府的用心和企业的有心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长宁区的个案实际上是智慧养老发展到现在一个实际的运用,它是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但智能水表它的技术并不复杂,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一种科技创新,但是这个技术在养老领域中运用,体现了政府很用心,第二个企业有心。它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它从智能水表发现问题到传到网上,然后网络后台要处理,之后志愿者和专业人员上门服务,整个体系是需要建设的,不是光装一个智能水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现智慧养老,需要政府理念的提升和市场配置的助推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进行试点背后体现了政府服务的理念,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利用现在物联网、互联网IT的技术,能够为养老服务创造更好的效益,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满足。同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水表本身不是政府在做,是市场在做,它是一个养老的产品,但是把企业做的养老产品纳入到政府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大的网络和管理系统和平台中间,它发挥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因此我觉得如果需要在全国推广的话,可能不仅仅是智能水表自己的技术,而更多是整体服务体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好养老?理念比钱重要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各个地方经济条件会有差别,各个地方都并不一定都要用同一种办法推广这个技术,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统、生活的居住模式,使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和符合当地养老服务管理的习惯。上海以前也是有互助门铃、安康通等等,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是可以服务的,只是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平台,能够使原有纯粹靠人力服务体系,服务效果更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理念,只要理念对了,观念对了,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市场中获得,有的时候也不是说一定要花大钱才能做成这些事情。
未来智慧养老:想象力+理念+富有人文关怀的技术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对于养老,想象力,尤其是理念,最后搭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才是在各地因地制宜之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养老服务做到现在,实际上技术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人文关怀,这个时候技术就会变得有温度,这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家庭、老人等等共同来推进这件事。共同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