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怪柳初步试种成功 洞头探索“南红北柳”修复海岸线
时间:2020-12-10 08:01:2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导读]日前,在洞头的霓屿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南面,记者看到一番奇妙景象:滩涂上,种植着一排排整齐的南方植被红树林(秋茄),而在岸边的潮上带区...
日前,在洞头的霓屿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南面,记者看到一番奇妙景象:滩涂上,种植着一排排整齐的南方植被红树林(秋茄),而在岸边的潮上带区,北方植被柽柳也在此生长。“这里的柽柳还在试种阶段,目前长势良好,如果3年后仍能存活,就意味着洞头‘南红北柳’共生试种成功,这将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新借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王友绍说。
“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湿地修复工程。“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为主,以此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适宜在北方生长的柽柳,为何要在洞头试种?“最早是源于一次意外发现。”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昌达表示,为了修复海岸线,2016年起,洞头就在霓屿街道探索试种红树林,经过多年努力,区域内红树林长势喜人,如今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2018年11月,当地专家在调研红树林生长情况时,在种植区附近发现了多株形似柳树的野生小树苗。经过近距离观察和比对,确认正是柽柳。
“红树林和柽柳都是海岸线生态修复植被,北移红树林适宜种植于中、低潮间带,而柽柳适宜种在高潮间带。此前由于气候原因,洞头岸线修复在高潮间带都只能种植冬青、金叶女贞等景观类植被,但这类植被耐风浪性差,无法有效保护岸线。”李昌达告诉记者,野生柽柳的发现,代表着洞头也可以尝试规模种植柽柳,与红树林相互辅助,更有利于海岸线生态修复。
北方植被柽柳出现在洞头,是偶然还是重要突破口?为验证这一问题,洞头当地邀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专家、山东柽柳种植大户等实地勘察,分析洞头的气候、土壤环境,以及适种的柽柳品种等。经过一年多的悉心研究,今年9月,洞头第一批50亩人工种植柽柳正式试种。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柽柳已经长到约80厘米,“南红北柳”在洞头海岸线和谐共生。
“这也意味着‘南红北柳’生态交错区已初步形成。”李昌达表示,下一步,洞头将进一步扩大柽柳试种面积,在2021年底前,在洞头的霓屿、元觉街道岸线种植约200亩柽柳。与此同时,当地还将定期观测柽柳的长势情况,形成分析报告,进一步探索“南红北柳”共同修复海岸线的新模式。
“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湿地修复工程。“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为主,以此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适宜在北方生长的柽柳,为何要在洞头试种?“最早是源于一次意外发现。”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昌达表示,为了修复海岸线,2016年起,洞头就在霓屿街道探索试种红树林,经过多年努力,区域内红树林长势喜人,如今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2018年11月,当地专家在调研红树林生长情况时,在种植区附近发现了多株形似柳树的野生小树苗。经过近距离观察和比对,确认正是柽柳。
“红树林和柽柳都是海岸线生态修复植被,北移红树林适宜种植于中、低潮间带,而柽柳适宜种在高潮间带。此前由于气候原因,洞头岸线修复在高潮间带都只能种植冬青、金叶女贞等景观类植被,但这类植被耐风浪性差,无法有效保护岸线。”李昌达告诉记者,野生柽柳的发现,代表着洞头也可以尝试规模种植柽柳,与红树林相互辅助,更有利于海岸线生态修复。
北方植被柽柳出现在洞头,是偶然还是重要突破口?为验证这一问题,洞头当地邀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专家、山东柽柳种植大户等实地勘察,分析洞头的气候、土壤环境,以及适种的柽柳品种等。经过一年多的悉心研究,今年9月,洞头第一批50亩人工种植柽柳正式试种。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柽柳已经长到约80厘米,“南红北柳”在洞头海岸线和谐共生。
“这也意味着‘南红北柳’生态交错区已初步形成。”李昌达表示,下一步,洞头将进一步扩大柽柳试种面积,在2021年底前,在洞头的霓屿、元觉街道岸线种植约200亩柽柳。与此同时,当地还将定期观测柽柳的长势情况,形成分析报告,进一步探索“南红北柳”共同修复海岸线的新模式。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