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
时间:2020-11-19 11:14:38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 建设生态宜居天津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 建设生态宜居天津”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治理恢复,强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改善优化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自然环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社会普遍关注的濒危鸟类东方白鹳的全球总数量已经达到9000多只。
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
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路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据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我市共记录野生动物种类485种,其中鸟类416种。随着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经我市迁徙、停歇。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团队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共观测记录鸟类已达452种,较2014年记录种类增加了36种。
2015年以来,每年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数量都达数十万只,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更是达到100余万只。2020年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春季数量为40余万只,进入秋冬季以来数量已达32万余只。观测记录鸟类种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2020年的279种。
古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俗称七里海湿地)也是我市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观测到的鸟类数量由几年前每年20万—30万只,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万—50万只。鸟类品种由2016年的227种增加到2020年的258种,曾在七里海湿地消失10余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重返七里海湿地。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向好
路红表示,我市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滨海湿地保护,积极选划天津滨海国家海洋自然公园,纳入湿地保护体系,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11.3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北大港和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也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7年我市实施“1+4湿地保护规划 ”以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累计完成生态补水5.35亿立方米,有水湿地面积由此前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40平方公里。如今,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成效日益显现,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过境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针对今年候鸟数量大增的情况,11月9日上午,北大港湿地工作人员在南部水循环区域保育放流了10441斤鲫鱼苗,以满足目前逐步增加的鸟类补给需求;七里海湿地保护区于11月15日下午开展了保育放流,共投放1万斤鱼苗,以便为鸟类提供更为充足的进食环境。
野生鸟类滞留类型和栖息区域不断扩展
由于我市鸟类栖息环境不断改善,一些鸟类从最初的匆匆过客(旅鸟)到后面选择留下来越冬或繁殖。2016年至2020年,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成功做巢22个,繁殖幼鸟50余只。2019年至2020年,北大港湿地越冬滞留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多达1000余只,雁类等更是高达3万余只。
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鸟类与人们的距离日益拉近。每年有大量的红嘴鸥在海河城区段越冬,已成为海河一道靓丽新风景;还有连续几年在市区湖泊中观察到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等;我市科研团队还多次在城区池塘、郊野公园、田间湿地发现赤麻鸭、环颈雉和有着“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城市公园、居民小区也出现了更多的喜鹊、灰喜鹊、珠颈斑鸠、戴胜、麻雀等野生鸟类,这些变化均展现了我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哺乳类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据介绍,我市哺乳类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以食肉目和啮齿目物种为主。在食肉目野生动物方面主要以中小型食肉目物种为主,例如豹猫、猪獾、亚洲狗獾等物种的数量近年来有所增加,活动区域范围不断增大。在啮齿目物种方面,数量最多的是松鼠、岩松鼠,近年来区域扩散速度较快,几乎遍布天津各森林生态系统。在偶蹄目物种方面,经天津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天津蓟北山区长达近七年的红外监测,成功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的成年和幼体个体,不仅科学证实了天津存在野生斑羚种群
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
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路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据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我市共记录野生动物种类485种,其中鸟类416种。随着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经我市迁徙、停歇。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团队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共观测记录鸟类已达452种,较2014年记录种类增加了36种。
2015年以来,每年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数量都达数十万只,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更是达到100余万只。2020年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春季数量为40余万只,进入秋冬季以来数量已达32万余只。观测记录鸟类种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2020年的279种。
古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俗称七里海湿地)也是我市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观测到的鸟类数量由几年前每年20万—30万只,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万—50万只。鸟类品种由2016年的227种增加到2020年的258种,曾在七里海湿地消失10余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重返七里海湿地。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向好
路红表示,我市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滨海湿地保护,积极选划天津滨海国家海洋自然公园,纳入湿地保护体系,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11.3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北大港和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也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7年我市实施“1+4湿地保护规划 ”以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累计完成生态补水5.35亿立方米,有水湿地面积由此前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40平方公里。如今,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成效日益显现,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过境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针对今年候鸟数量大增的情况,11月9日上午,北大港湿地工作人员在南部水循环区域保育放流了10441斤鲫鱼苗,以满足目前逐步增加的鸟类补给需求;七里海湿地保护区于11月15日下午开展了保育放流,共投放1万斤鱼苗,以便为鸟类提供更为充足的进食环境。
野生鸟类滞留类型和栖息区域不断扩展
由于我市鸟类栖息环境不断改善,一些鸟类从最初的匆匆过客(旅鸟)到后面选择留下来越冬或繁殖。2016年至2020年,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成功做巢22个,繁殖幼鸟50余只。2019年至2020年,北大港湿地越冬滞留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多达1000余只,雁类等更是高达3万余只。
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鸟类与人们的距离日益拉近。每年有大量的红嘴鸥在海河城区段越冬,已成为海河一道靓丽新风景;还有连续几年在市区湖泊中观察到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等;我市科研团队还多次在城区池塘、郊野公园、田间湿地发现赤麻鸭、环颈雉和有着“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城市公园、居民小区也出现了更多的喜鹊、灰喜鹊、珠颈斑鸠、戴胜、麻雀等野生鸟类,这些变化均展现了我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哺乳类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据介绍,我市哺乳类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以食肉目和啮齿目物种为主。在食肉目野生动物方面主要以中小型食肉目物种为主,例如豹猫、猪獾、亚洲狗獾等物种的数量近年来有所增加,活动区域范围不断增大。在啮齿目物种方面,数量最多的是松鼠、岩松鼠,近年来区域扩散速度较快,几乎遍布天津各森林生态系统。在偶蹄目物种方面,经天津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天津蓟北山区长达近七年的红外监测,成功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的成年和幼体个体,不仅科学证实了天津存在野生斑羚种群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