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时间:2020-10-24 10:49:31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市统计局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经济结束下降局面,实现了零增长,全市经济延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复苏向...
市统计局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经济结束下降局面,实现了零增长,全市经济延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复苏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对此,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表示:“我市经济结束下降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精准的政策效应。随着这些政策不断落地落细,我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对天津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中对四季度本行业和本企业运行持肯定态度的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半年回升3.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累计速度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
投资速度在1—7月实现转正的基础上逐月加快,当月投资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
褚丽萍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市生产需求继续回升,新兴动能彰显活力,发展动力持续积聚,整体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稳” “新”“好”: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上半年回升3.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不论是从供给端看还是从需求端看,都体现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从供给端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由降转增,比上半年回升5.8个百分点,大于全国(2.5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从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速度自7月起由负转正且增幅不断提升,比上半年回升5.3个百分点,大于全国(3.9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
“新”的动能加速释放。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生产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新产品生产不断加快,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产业升级持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当月速度连续六个月增长、三个月增速保持在20%以上,增加值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态势明显
褚丽萍表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着我们大力推动复工复产、积极引育新动能、实施接链补链强链、推进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工业生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前三季度累计速度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增长面在扩大。从行业看,前三季度,增加值实现增长的行业比上半年增加6个,行业增长面扩大1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40.5%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比上半年扩大8.6个百分点;从产能利用看,三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76.8%)比二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和原油产量提高(6.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最为显著。装备制造业进入三季度以来持续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制造作为我市制造业的重要支柱,逐步克服前期疫情影响,生产明显增快,9月当月汽车产量增长3.8%,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工业的恢复状况。
三是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全市以信创产业为旗帜,以智能科技为引领,加速推进工业经济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和1.3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8.3%,新能源产业增长34.5%,节能环保产业增长6.1%。与此同时,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下降8.3%,占比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市工业结构由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向新产业新动能转变的过程在不断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也是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亮点。”褚丽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制定实施2020年新增储备项目万亿行动计划,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全市投资速度在1—7月实现转正的基础上逐月加快,当月投资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我市持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四大行业投资全面增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在轨道交通项目带动下,交通运输和邮政投资增长32.5%;在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等项目带动下,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6.9%;5G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加快,带动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
工业投资速度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增长2.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上半年为下降9.5%。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7个制造业行业投资实现增长。
新动能产业和社会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将投资方向瞄准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和补齐民生短板,不仅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劲,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在建项目313个,同比增长8.3%,完成投资增长2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建项目191个,完成投资增长4.7%;高技术服务业在建项目122个,完成投资增长50.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均在25%以上。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9.5%和1.7倍。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半年回升3.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累计速度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
投资速度在1—7月实现转正的基础上逐月加快,当月投资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
褚丽萍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市生产需求继续回升,新兴动能彰显活力,发展动力持续积聚,整体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加快恢复态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稳” “新”“好”: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上半年回升3.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不论是从供给端看还是从需求端看,都体现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从供给端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由降转增,比上半年回升5.8个百分点,大于全国(2.5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从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速度自7月起由负转正且增幅不断提升,比上半年回升5.3个百分点,大于全国(3.9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
“新”的动能加速释放。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生产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新产品生产不断加快,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产业升级持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当月速度连续六个月增长、三个月增速保持在20%以上,增加值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态势明显
褚丽萍表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着我们大力推动复工复产、积极引育新动能、实施接链补链强链、推进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工业生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前三季度累计速度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当月速度连续五个月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增长面在扩大。从行业看,前三季度,增加值实现增长的行业比上半年增加6个,行业增长面扩大1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40.5%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比上半年扩大8.6个百分点;从产能利用看,三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76.8%)比二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和原油产量提高(6.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最为显著。装备制造业进入三季度以来持续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制造作为我市制造业的重要支柱,逐步克服前期疫情影响,生产明显增快,9月当月汽车产量增长3.8%,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工业的恢复状况。
三是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全市以信创产业为旗帜,以智能科技为引领,加速推进工业经济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和1.3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8.3%,新能源产业增长34.5%,节能环保产业增长6.1%。与此同时,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下降8.3%,占比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市工业结构由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向新产业新动能转变的过程在不断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也是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亮点。”褚丽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制定实施2020年新增储备项目万亿行动计划,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全市投资速度在1—7月实现转正的基础上逐月加快,当月投资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我市持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四大行业投资全面增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在轨道交通项目带动下,交通运输和邮政投资增长32.5%;在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等项目带动下,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6.9%;5G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加快,带动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
工业投资速度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增长2.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上半年为下降9.5%。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7个制造业行业投资实现增长。
新动能产业和社会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将投资方向瞄准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和补齐民生短板,不仅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劲,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在建项目313个,同比增长8.3%,完成投资增长2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建项目191个,完成投资增长4.7%;高技术服务业在建项目122个,完成投资增长50.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均在25%以上。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9.5%和1.7倍。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