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激活高校院所“创新源” 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牌”

时间:2020-08-23 07:36:46   来源:成都日报

[导读]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一线阵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成都有60余所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6;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A类学科数27个,排名全国...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一线阵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成都有60余所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6;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A类学科数27个,排名全国第7。

  《进击!乘风破浪科技人》本期将对话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张万里和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雁,看他们如何激活高校院所里的创新源泉,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张牌。

  张万里:

  高校如何打好校地“转化牌”?

  国字号实验室里的新材料“寻宝记”

  “这里就是我们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和我的团队就是在这里不断寻找‘新材料’,完成各项试验。”见到张万里时,他刚结束每天例行的研讨会,会议的时间不长,但是总要围绕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讨论许久。介绍实验室的同时,他已经更换好了实验用的防护服,一头扎进实验室继续之前未完成的工作。

  深耕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领域二十余年,张万里以电子科技大学为基地,不断上演着新材料“寻宝记”。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什么比发现一种新材料、找到性能更优良的器件更让人高兴。

  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张万里从2月3日起,就开始扎进实验室里全负荷工作做研发,“科研一刻都耽误不得,倒排时间表,一年到头都在和时间赛跑。”张万里介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科研团队在去年高温超导量子相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的成绩上,再一次在柔性显示领域取得突破。

  在张万里看来,突破和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地让科研成果实现转化更值得深入思考。“创新科技成果如果要转化成为实际生产力,首先要选准优势产业方向,成都本地基础好的产业能够承接学校的技术成果。”张万里表示,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协同发展模式,将产业功能区规划布局与大学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将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依托大学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开放,能够更好地提升创新资源的融合深度、使用效率。

  杨雁:

  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培养

  暑期进入尾声,相较于西南石油大学校园里的一片宁静,教师办公楼里却传来阵阵声音。在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6楼办公室里,杨雁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楼道里,或是和同事商量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工作,或是坐在电脑前不断敲击键盘整理相关资料。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杨雁深知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她告诉记者,如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加速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有很多的交叉研究,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

  基于此,西南石油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获得直接推荐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项目候选人的资格,为学校青年人才、拔尖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全方位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保障和动力。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