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调查:仍有推送不良信息 老师兜售其他课程
时间:2020-08-21 10:01:45 来源:法制日报
[导读]● 一些网站平台无视社会责任,屡屡利用网课推广网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诈骗信息,危害广大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 一些网站平台无视社会责任,屡屡利用网课推广网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诈骗信息,危害广大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网课平台规范有序发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 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晰职能职责,完善法律法规,做到精准执法、联合执法,加强对网络平台和广告商的监管
近日,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网课平台规范有序发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此次专项整治将聚焦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例如,要加强网课页面周边生态管理,不得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不得利用弹窗诱导点击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页面;不得推送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不得利用公益性质网课谋取商业利益等。
在专项整治期间,开设涉未成年人网课的各类网站平台现状如何?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平台仍推送不良信息
目前,未成年人常用的网课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或学校专门开发的在线网络云课堂教学平台,一类是由社交网站开发的在线网课平台。
8月19日,《法治日报》记者登录一个网课平台时看到,该平台首页分为3个部分,最上面是动态公益广告,例如“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等,介绍了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给同学们提供丰富课程,使同学们在家自主学习。中间是1年级至12年级直播课程的课表,点击即可进入学习任一年级网课内容。最下面是特级教师课、名家大师课等。
在浏览过程中,既没有看到弹窗,也没有看到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等。随后,《法治日报》记者登录了另一个视频网站,在其中的学习模块也没有发现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在另一个视频网站上,学习频道中的部分模块已经关闭。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软件,打开之后便出现了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点击底部链接就可以对整治结果进行查看。在其发布的整治结果公示中称,已对平台上的动画动漫、直播、短视频、论坛和网课学习等版块中的不良内容进行了排查和清理,处理违规头像154条、违规昵称362条。除此之外,仅在直播聊天中就过滤掉近20万条敏感信息。
这家网课平台整改后,针对举报不良内容还设立未成年人举报受理电话和邮箱。《法治日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对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一名客服老师称,有问题的课程已经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再发现其他问题,也可以联系他们登记处理。
在登录一些带有网课功能的平台过程中,《法治日报》记者发现,有网课平台在整改后推出儿童/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中,所有呈现给用户的内容都经由平台进行筛选,且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评论等常规操作。
部分软件直接在青少年模式下通过单独的密码设置增设儿童/青少年账号,使用该账号浏览的内容受到限制。有的网课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还设置“时间锁”功能,软件使用时间默认为40分钟,单日使用时长超过默认时间则需要输入功能独立的密码才能使用。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了一些带有青少年模式的热门软件进行尝试。在设定完青少年模式的密码之后,这些平台会要求用户填写孩子的出生日期,个别平台还会要求用户填写性别。设置好账号之后,平台会提供一些内容分类供用户选择,选好后才能正式通过青少年模式使用软件。也有部分平台无需设置青少年账号,直接设定密码控制青少年模式的开启。
但是,《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开启和关闭青少年模式只需单独设置密码,在掌握密码的情况下,手机的持有人仍然可以随意开启或关闭青少年模式。有家长认为,这使得青少年模式在掌握了密码的青少年眼里形同虚设。
根据家长介绍,《法治日报》记者下载并安装了一款热门的社交类软件,在其中一个软件的设置选项中通过设置独立密码开启了该软件的青少年模式。继续往下操作,《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虽然无法进行和普通账号一样的常规操作,但这款软件在青少年模式下设置的账号仍能被用于给各个榜单进行投票,还能收到平台推送的与学习无关的新闻或信息。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学生小佳(化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青少年模式的确能过滤一些不良信息,但是对我来说,只不过是给‘爱豆’(偶像)投票用的而已。”
自己下载软件、自己注册账号、自己给自己设置并开启青少年模式,这是小佳,也是一部分追星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常态。《法治日报》记者按照小佳的指引在这家网课平台上注册了一个青少年账号,采访结束时即收到平台的一条新闻推送,“×××被曝出轨,私密照流出”。
网课浏览器弹出广告
互动评论区语言暴力
利用某浏览器上网课时经常看到弹出广告,这是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学生李轩(化名)遭遇的困扰。
李轩在上网课时,弹窗广告会从网页左侧时不时弹出,而广告的内容也相当“丰富”,不仅有游戏广告,李轩甚至看到了生发广告。
李轩向《法治日报》记者描述了游戏广告的大致场景:“要么是在那种石砖的路上有龙啊怪兽啊,要么就是在荒地上有野猪,然后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砍了几下‘爆’出好多特好的游戏装备。”
对于这种经常弹出来的浮夸广告,李轩觉得有点烦,但是又无法完全通过设置禁止广告弹出。为此,他特地换了另一款没有广告的浏览器。但是新的浏览器有时又会发生卡顿,最终,李轩只得又换回了原来的那款浏览器。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这款浏览器软件发现,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之后,浏览器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推送新闻与信息,但即使避开了“娱乐”这一选项,系统仍然会推送一些标题耸人的“新闻”。
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学生赵雨(化名)利用一款网课平台上培训班。据她介绍:“这款网课平台可以开摄像头、麦克风,系统会提醒什么时间有课,上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答对的,老师可以奖励学生,送个小奖杯什么的。我们可以在上面看文档、PPT、图片,老师板书也很方便,板书可以用图片的方式存下来。整个课程结束后,也可以看回放。”
除此之外,赵雨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学校网课平台的互动留言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会有同学在评论区胡说八道。”赵雨说,“例如,老师让一名同学回答问题,那名同学回答错了,评论区就会有人拿错误答案开玩笑。”
这让赵雨在回答问题时很慌乱,因为担心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有时即使确定知道答案,也不敢轻易作答。“网课平台为啥没有禁言的功能?”对此,赵雨很疑惑。
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学生高甜甜(化名)则是在直播课上看到老师做广告。
今年秋季开学后,高甜甜将上六年级,这个暑假期间,父母给高甜甜在某教育机构报名了线上课程。9时许,高甜甜的数学课开始上课,课程持续约两个小时,中间休息3次;课间休息时,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兴趣,老师会将自己养的宠物猫抱到直播镜头前与同学们互动,有时还会向同学们推荐其他在售课程。
“老师经常会推荐一些课。”高甜甜对此并不陌生。而其母亲王女士对此很反感,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上课,在课上这么推荐其他在售课程,我觉得挺烦的,这跟植入广告有什么区别?”
● 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网课平台规范有序发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 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晰职能职责,完善法律法规,做到精准执法、联合执法,加强对网络平台和广告商的监管
近日,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网课平台规范有序发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此次专项整治将聚焦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例如,要加强网课页面周边生态管理,不得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不得利用弹窗诱导点击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页面;不得推送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不得利用公益性质网课谋取商业利益等。
在专项整治期间,开设涉未成年人网课的各类网站平台现状如何?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平台仍推送不良信息
目前,未成年人常用的网课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或学校专门开发的在线网络云课堂教学平台,一类是由社交网站开发的在线网课平台。
8月19日,《法治日报》记者登录一个网课平台时看到,该平台首页分为3个部分,最上面是动态公益广告,例如“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等,介绍了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给同学们提供丰富课程,使同学们在家自主学习。中间是1年级至12年级直播课程的课表,点击即可进入学习任一年级网课内容。最下面是特级教师课、名家大师课等。
在浏览过程中,既没有看到弹窗,也没有看到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等。随后,《法治日报》记者登录了另一个视频网站,在其中的学习模块也没有发现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在另一个视频网站上,学习频道中的部分模块已经关闭。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软件,打开之后便出现了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点击底部链接就可以对整治结果进行查看。在其发布的整治结果公示中称,已对平台上的动画动漫、直播、短视频、论坛和网课学习等版块中的不良内容进行了排查和清理,处理违规头像154条、违规昵称362条。除此之外,仅在直播聊天中就过滤掉近20万条敏感信息。
这家网课平台整改后,针对举报不良内容还设立未成年人举报受理电话和邮箱。《法治日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对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一名客服老师称,有问题的课程已经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再发现其他问题,也可以联系他们登记处理。
在登录一些带有网课功能的平台过程中,《法治日报》记者发现,有网课平台在整改后推出儿童/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中,所有呈现给用户的内容都经由平台进行筛选,且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评论等常规操作。
部分软件直接在青少年模式下通过单独的密码设置增设儿童/青少年账号,使用该账号浏览的内容受到限制。有的网课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还设置“时间锁”功能,软件使用时间默认为40分钟,单日使用时长超过默认时间则需要输入功能独立的密码才能使用。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了一些带有青少年模式的热门软件进行尝试。在设定完青少年模式的密码之后,这些平台会要求用户填写孩子的出生日期,个别平台还会要求用户填写性别。设置好账号之后,平台会提供一些内容分类供用户选择,选好后才能正式通过青少年模式使用软件。也有部分平台无需设置青少年账号,直接设定密码控制青少年模式的开启。
但是,《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开启和关闭青少年模式只需单独设置密码,在掌握密码的情况下,手机的持有人仍然可以随意开启或关闭青少年模式。有家长认为,这使得青少年模式在掌握了密码的青少年眼里形同虚设。
根据家长介绍,《法治日报》记者下载并安装了一款热门的社交类软件,在其中一个软件的设置选项中通过设置独立密码开启了该软件的青少年模式。继续往下操作,《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虽然无法进行和普通账号一样的常规操作,但这款软件在青少年模式下设置的账号仍能被用于给各个榜单进行投票,还能收到平台推送的与学习无关的新闻或信息。
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学生小佳(化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青少年模式的确能过滤一些不良信息,但是对我来说,只不过是给‘爱豆’(偶像)投票用的而已。”
自己下载软件、自己注册账号、自己给自己设置并开启青少年模式,这是小佳,也是一部分追星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常态。《法治日报》记者按照小佳的指引在这家网课平台上注册了一个青少年账号,采访结束时即收到平台的一条新闻推送,“×××被曝出轨,私密照流出”。
网课浏览器弹出广告
互动评论区语言暴力
利用某浏览器上网课时经常看到弹出广告,这是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学生李轩(化名)遭遇的困扰。
李轩在上网课时,弹窗广告会从网页左侧时不时弹出,而广告的内容也相当“丰富”,不仅有游戏广告,李轩甚至看到了生发广告。
李轩向《法治日报》记者描述了游戏广告的大致场景:“要么是在那种石砖的路上有龙啊怪兽啊,要么就是在荒地上有野猪,然后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砍了几下‘爆’出好多特好的游戏装备。”
对于这种经常弹出来的浮夸广告,李轩觉得有点烦,但是又无法完全通过设置禁止广告弹出。为此,他特地换了另一款没有广告的浏览器。但是新的浏览器有时又会发生卡顿,最终,李轩只得又换回了原来的那款浏览器。
《法治日报》记者下载这款浏览器软件发现,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之后,浏览器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推送新闻与信息,但即使避开了“娱乐”这一选项,系统仍然会推送一些标题耸人的“新闻”。
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学生赵雨(化名)利用一款网课平台上培训班。据她介绍:“这款网课平台可以开摄像头、麦克风,系统会提醒什么时间有课,上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答对的,老师可以奖励学生,送个小奖杯什么的。我们可以在上面看文档、PPT、图片,老师板书也很方便,板书可以用图片的方式存下来。整个课程结束后,也可以看回放。”
除此之外,赵雨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学校网课平台的互动留言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会有同学在评论区胡说八道。”赵雨说,“例如,老师让一名同学回答问题,那名同学回答错了,评论区就会有人拿错误答案开玩笑。”
这让赵雨在回答问题时很慌乱,因为担心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有时即使确定知道答案,也不敢轻易作答。“网课平台为啥没有禁言的功能?”对此,赵雨很疑惑。
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学生高甜甜(化名)则是在直播课上看到老师做广告。
今年秋季开学后,高甜甜将上六年级,这个暑假期间,父母给高甜甜在某教育机构报名了线上课程。9时许,高甜甜的数学课开始上课,课程持续约两个小时,中间休息3次;课间休息时,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兴趣,老师会将自己养的宠物猫抱到直播镜头前与同学们互动,有时还会向同学们推荐其他在售课程。
“老师经常会推荐一些课。”高甜甜对此并不陌生。而其母亲王女士对此很反感,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上课,在课上这么推荐其他在售课程,我觉得挺烦的,这跟植入广告有什么区别?”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