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右玉如今风光正好
时间:2020-07-31 09:15:26 来源:人民日报
[导读]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山清水秀,凉爽宜人,盛夏的右玉风光正好。
曾经的山西右玉,全然不是这般模样。“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广为人知的顺口溜,道出了右玉的脆弱生态和发展困境。
多年来,右玉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全县林木绿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26%增至56%,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打响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战役,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的右玉,阔步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羊,树起金字招牌
高家堡乡西窑头村村民王悦,养了大半辈子羊,收入一直上不去。现如今,他和老伴在祥和岭上集团公司的生态牧场务工,“吃有食堂,住有宿舍,不比过去辛苦,一年收入7万元。”
养羊的方式,也跟从前大不相同。过去是赶到野地里,让羊自己找食。可那会儿生态环境差,村里村外都没多少树和草,羊儿吃不饱、长不快。现在不一样,1.2万亩的荒地建成了牧场,人工种植的灌木、乔木到处都是,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进牧草生长。
“繁茂的枝叶在夏天可以让羊有乘凉的地方,嫩叶和果实羊也可以吃。羊的粪便成为灌木、乔木和牧草生长的肥料,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祥和岭上集团董事长张宏祥说,为解决冬储饲料问题,公司还流转了6000亩地专门种植牧草,“要走生态养羊的路子,打好生态这张牌。”
如今,祥和岭上集团公司的生态牧场一年出栏肉羊2万多只,形成了集种草、育肥、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产值上亿元。生态牧场所在的张千户岭村和周边村庄,有80多名像王悦一样的村民在牧场务工,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10多个村庄的1000余农户依托生态牧场实现脱贫致富。
依托好生态,右玉羊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树起了生态羊的金字招牌。目前,右玉共饲养生态羊约75万只,市价高出周边地区。
“金果果”,致富一方百姓
牛心乡海子洼村村民邹海军,靠着采卖沙棘果,去年收入近4万元,一家人告别贫困。
邹海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身体不好,原本日子过得紧巴。这些年,当地沙棘加工产业兴起,让邹海军有了增收新门路。“每年9月下旬到来年1月初,忙活4个多月,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挣四五百元。”
右玉有28万亩沙棘林,其中多为野生沙棘。沙棘果富含维生素,经济价值高。
“野生沙棘是右玉生态的‘晴雨表’,一到夏天漫山遍野全是绿色,如今我们把这种绿色转化成‘金色’,让沙棘果成为百姓致富的‘金果果’。”指着一片沙棘林,右玉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介绍,“右玉年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一般的经济林树种生长期长,但沙棘是个例外。”
曹满大学毕业后,赶上右玉成立沙棘研究所,便主动要求到研究所工作。他参与合作的“右玉县野生沙棘改造技术的研究”项目,让野生沙棘果的产量提高了7倍。采用清水泡穗、草帘覆盖等方法,他和同事们培养出大果无刺沙棘。
曹满创立的塞上绿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野生沙棘果为原料,生产沙棘原浆、沙棘果汁和沙棘果油等产品。“公司现有四五百名员工,除了十几个外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其余都是本地人。”
目前,右玉已发展起12家沙棘加工企业,每年加工沙棘果七八千吨,产值达到2亿元左右。每到沙棘果成熟时节,沙棘加工企业组织当地群众上山采摘,以每吨30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农民家庭一般一年能采摘2吨左右,获得6000元左右的收益。
“再过两个月,又能采摘‘金果果’了。”对今年的收成,邹海军满怀期待。
旅游兴,乡村焕发新颜
出右玉县城,向西北一路行进,抵达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马营河村。东西走向的马营河与南北走向的苍头河在此汇合,长城和历史悠久的雄关杀虎口,共同构成这里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
正是游客多的时候,村民朱美丽一天忙不停。“油糕、莜面、羊肉,是我们这儿的特色,游客来了都想尝一尝。”
朱美丽曾是马营河村的贫困户,2017年脱贫。2018年5月,看到村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她也改善环境、收拾屋子,开起了农家乐。没承想,光顾的游客真不少,5个月忙下来赚了将近3万元。
带着朱美丽和乡亲们发展旅游的,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朱义。他是土生土长的马营河村人,2018年退休回乡。经不住大伙儿劝,朱义走马上任。“得益于右玉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现在的马营河村有绿水、有青山,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吸收村民为社员,马营河村走市场化的路子,为发展生态旅游搭建平台。“从2018年至今,我们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给村里带来了近70万元收入。”朱义介绍,全村53户人家,有七八家在做农家乐,“接下来我们将制订吃住服务标准,让农家乐上新水平。”
不只是马营河村,生态文化旅游如今已成右玉新名片。杀虎口风景名胜区、玉龙文体产业园、右卫古城、苍头河湿地公园,以及樊家窑、二十五湾、康平村等乡村旅游景点,共同构成了右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体系。
2019年,右玉县接待游客38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1.9%。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右玉换了新颜,百姓生活也越过越甜。
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山清水秀,凉爽宜人,盛夏的右玉风光正好。
曾经的山西右玉,全然不是这般模样。“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广为人知的顺口溜,道出了右玉的脆弱生态和发展困境。
多年来,右玉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全县林木绿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26%增至56%,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打响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战役,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的右玉,阔步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羊,树起金字招牌
高家堡乡西窑头村村民王悦,养了大半辈子羊,收入一直上不去。现如今,他和老伴在祥和岭上集团公司的生态牧场务工,“吃有食堂,住有宿舍,不比过去辛苦,一年收入7万元。”
养羊的方式,也跟从前大不相同。过去是赶到野地里,让羊自己找食。可那会儿生态环境差,村里村外都没多少树和草,羊儿吃不饱、长不快。现在不一样,1.2万亩的荒地建成了牧场,人工种植的灌木、乔木到处都是,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进牧草生长。
“繁茂的枝叶在夏天可以让羊有乘凉的地方,嫩叶和果实羊也可以吃。羊的粪便成为灌木、乔木和牧草生长的肥料,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祥和岭上集团董事长张宏祥说,为解决冬储饲料问题,公司还流转了6000亩地专门种植牧草,“要走生态养羊的路子,打好生态这张牌。”
如今,祥和岭上集团公司的生态牧场一年出栏肉羊2万多只,形成了集种草、育肥、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产值上亿元。生态牧场所在的张千户岭村和周边村庄,有80多名像王悦一样的村民在牧场务工,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10多个村庄的1000余农户依托生态牧场实现脱贫致富。
依托好生态,右玉羊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树起了生态羊的金字招牌。目前,右玉共饲养生态羊约75万只,市价高出周边地区。
“金果果”,致富一方百姓
牛心乡海子洼村村民邹海军,靠着采卖沙棘果,去年收入近4万元,一家人告别贫困。
邹海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身体不好,原本日子过得紧巴。这些年,当地沙棘加工产业兴起,让邹海军有了增收新门路。“每年9月下旬到来年1月初,忙活4个多月,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挣四五百元。”
右玉有28万亩沙棘林,其中多为野生沙棘。沙棘果富含维生素,经济价值高。
“野生沙棘是右玉生态的‘晴雨表’,一到夏天漫山遍野全是绿色,如今我们把这种绿色转化成‘金色’,让沙棘果成为百姓致富的‘金果果’。”指着一片沙棘林,右玉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介绍,“右玉年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一般的经济林树种生长期长,但沙棘是个例外。”
曹满大学毕业后,赶上右玉成立沙棘研究所,便主动要求到研究所工作。他参与合作的“右玉县野生沙棘改造技术的研究”项目,让野生沙棘果的产量提高了7倍。采用清水泡穗、草帘覆盖等方法,他和同事们培养出大果无刺沙棘。
曹满创立的塞上绿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野生沙棘果为原料,生产沙棘原浆、沙棘果汁和沙棘果油等产品。“公司现有四五百名员工,除了十几个外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其余都是本地人。”
目前,右玉已发展起12家沙棘加工企业,每年加工沙棘果七八千吨,产值达到2亿元左右。每到沙棘果成熟时节,沙棘加工企业组织当地群众上山采摘,以每吨30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农民家庭一般一年能采摘2吨左右,获得6000元左右的收益。
“再过两个月,又能采摘‘金果果’了。”对今年的收成,邹海军满怀期待。
旅游兴,乡村焕发新颜
出右玉县城,向西北一路行进,抵达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马营河村。东西走向的马营河与南北走向的苍头河在此汇合,长城和历史悠久的雄关杀虎口,共同构成这里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
正是游客多的时候,村民朱美丽一天忙不停。“油糕、莜面、羊肉,是我们这儿的特色,游客来了都想尝一尝。”
朱美丽曾是马营河村的贫困户,2017年脱贫。2018年5月,看到村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她也改善环境、收拾屋子,开起了农家乐。没承想,光顾的游客真不少,5个月忙下来赚了将近3万元。
带着朱美丽和乡亲们发展旅游的,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朱义。他是土生土长的马营河村人,2018年退休回乡。经不住大伙儿劝,朱义走马上任。“得益于右玉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现在的马营河村有绿水、有青山,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吸收村民为社员,马营河村走市场化的路子,为发展生态旅游搭建平台。“从2018年至今,我们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给村里带来了近70万元收入。”朱义介绍,全村53户人家,有七八家在做农家乐,“接下来我们将制订吃住服务标准,让农家乐上新水平。”
不只是马营河村,生态文化旅游如今已成右玉新名片。杀虎口风景名胜区、玉龙文体产业园、右卫古城、苍头河湿地公园,以及樊家窑、二十五湾、康平村等乡村旅游景点,共同构成了右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体系。
2019年,右玉县接待游客38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1.9%。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右玉换了新颜,百姓生活也越过越甜。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