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元素护航“天问一号”
时间:2020-07-24 09:56:33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本报讯(记者 吴巧君)昨天,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开展。记者获悉,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
本报讯(记者 吴巧君)昨天,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开展。记者获悉,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承制了“天问一号”的火星着陆器与环绕器7个分系统中13项单机,其中包含火星车次表层雷达天线、火星车定向天线、坡道机构、配平翼展开机构、桅杆、主动段卸压装置等重要单机。
火星车次表层雷达天线主要用于探测巡视区表层土壤厚度、冰层结构以及次表层地质结构数据。火星车定向天线安装在着陆巡视器上,主要负责对地面站的直接通信以及与火星环绕器的中继通信任务。坡道机构安装在着陆平台表面,为巡视器安全转移至火星表面提供支持。配平翼展开机构用于调整火星探测器进入舱进入过程中开伞前的状态,提高开伞安全性。火星车桅杆作为相机等载荷的支撑,随着陆巡视器进行火星探测任务。
其中,主动段卸压装置主要功能是在待发段和主动段,提供着陆巡视器内外气压平衡通道。目前,该装置已经顺利展开到位,正式完成使命。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除了参与承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13项重要单机,还为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和火星车分别研制了专属运输包装箱,对火星探测器测试和发射运输提供安全保障。随着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该所的地面保驾任务已圆满完成。
该所为火星探测器所设计的包装箱,可以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为产品提供合适的压力、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环境,并对这些环境参数进行24小时的检测记录,可以满足火星探测器往返于北京总装大厅、外场试验场以及海南发射场之间的公路、航空运输。
该所为火星车设计的运输包装箱首次采用了侧开门的方式,通过全新的技术实现了快速开关箱门,解决了传统钟罩式包装箱开合箱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存在吊装风险等问题。传统钟罩式包装箱需要采用“4名操作人员+吊车手+吊具”的模式才能打开,为实现省时省力的设计要求,该所研制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结构验证、功能实现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仿真试验,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最终实现了1人即可完成开合箱全部操作,降低了对外部环境保障条件的依赖,操作时间也由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天津大学蒋明镜教授团队
“造星”团队“再造火星表面”
本报讯(记者 姜凝)“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探测器升空的画面,由衷地祝福:“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据介绍,蒋明镜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地称为‘再造火星表面’,我们团队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造星’团队。火星上的重力只有我们地球的1/3,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未来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蒋明镜说,他们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星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
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带领团队在河北怀来“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2019年11月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悬停避障是我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的重要环节,随着试验火星探测器稳稳落下,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成功,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此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此外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测研究。”蒋明镜介绍说。
火星车次表层雷达天线主要用于探测巡视区表层土壤厚度、冰层结构以及次表层地质结构数据。火星车定向天线安装在着陆巡视器上,主要负责对地面站的直接通信以及与火星环绕器的中继通信任务。坡道机构安装在着陆平台表面,为巡视器安全转移至火星表面提供支持。配平翼展开机构用于调整火星探测器进入舱进入过程中开伞前的状态,提高开伞安全性。火星车桅杆作为相机等载荷的支撑,随着陆巡视器进行火星探测任务。
其中,主动段卸压装置主要功能是在待发段和主动段,提供着陆巡视器内外气压平衡通道。目前,该装置已经顺利展开到位,正式完成使命。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除了参与承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13项重要单机,还为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和火星车分别研制了专属运输包装箱,对火星探测器测试和发射运输提供安全保障。随着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该所的地面保驾任务已圆满完成。
该所为火星探测器所设计的包装箱,可以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为产品提供合适的压力、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环境,并对这些环境参数进行24小时的检测记录,可以满足火星探测器往返于北京总装大厅、外场试验场以及海南发射场之间的公路、航空运输。
该所为火星车设计的运输包装箱首次采用了侧开门的方式,通过全新的技术实现了快速开关箱门,解决了传统钟罩式包装箱开合箱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存在吊装风险等问题。传统钟罩式包装箱需要采用“4名操作人员+吊车手+吊具”的模式才能打开,为实现省时省力的设计要求,该所研制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结构验证、功能实现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仿真试验,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最终实现了1人即可完成开合箱全部操作,降低了对外部环境保障条件的依赖,操作时间也由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天津大学蒋明镜教授团队
“造星”团队“再造火星表面”
本报讯(记者 姜凝)“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探测器升空的画面,由衷地祝福:“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据介绍,蒋明镜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地称为‘再造火星表面’,我们团队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造星’团队。火星上的重力只有我们地球的1/3,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未来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蒋明镜说,他们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星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
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带领团队在河北怀来“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2019年11月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悬停避障是我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的重要环节,随着试验火星探测器稳稳落下,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成功,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此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此外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测研究。”蒋明镜介绍说。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