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到冬病夏治正当时:中医思维已融入人们生活中
时间:2020-07-18 06:57:37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7月16日是今夏入伏第一天,在北京的多家中医医院,不少市民一早就过来开三伏贴并进行贴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我国中医传...
7月16日是今夏入伏第一天,在北京的多家中医医院,不少市民一早就过来开“三伏贴”并进行贴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我国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其中,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是最常见的一种冬病夏治疗法,因其适应人群广泛、操作相对简便、有一定效果而成为众多市民的选择。
提前预约,排队贴敷
“我一感冒就咳嗽老不好,好多年前贴过,管用。今年又犯了,就想着再来贴一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排队贴敷的陈奶奶告诉记者。
陈奶奶77岁,以前在家附近的医院开过“三伏贴”,“今年好像有的医院没搞这活动,我是在网上看见这家医院有。”于是她提前在网上预约挂号,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过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开具“三伏贴”的医院有所减少。为避免人群聚集,多数医院采用提前预约的方式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在北京中医医院,有呼吸科、儿科、耳鼻喉科三个科室开具“三伏贴”,患者入院时需要出示预约凭证截图、健康码,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流行病学调查。
三伏首日,来贴敷的患者数量通常是最多的。记者看到,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将首日的就诊地点安排在医院多功能厅,取号、开贴、缴费、贴敷等“一条龙”服务都在大厅进行。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孟广松告诉记者,为了减少三伏首日的工作压力,呼吸科每年都会专门开辟多功能厅做诊室,今年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三伏贴”工作,更加强了对人员密度的控制。“‘一条龙’服务可以尽量让患者减少走动,防止人员聚集。”他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16日下午3点,有近600人在该医院呼吸科进行贴敷,较往年三伏首日人数有所降低。
冬病夏治,顺应自然规律
“并不一定要在入伏首日来,只不过大家有这个习惯赶着点来,这样日子也好算。”孟广松说,其实患者只要记得在每一伏期间都贴上几天即可,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为防止人员密集,建议患者分散就医。
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北京中医医院研制了防治慢性咳喘疾病的外用“三伏贴”。很多患者第一次来医院贴敷后,后续可自己在家继续贴敷。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治医师曹云松看来,“冬病”的概念较为宽泛。他告诉记者,所谓“冬病”并不是仅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而是指人体感受外来的风、寒、湿过重,或者过度地受风、贪凉、饮冷,导致体内寒饮、痰湿积聚不散,损伤人体的阳气,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如虚寒性哮喘、慢性腹泻、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等。而到了冬季,天气寒冷,阴寒较盛,这类疾病往往诱发或者加重。
那为什么夏天可以治“冬病”?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曹云松说,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就是春夏之季应当顺应自然,补阳养阳,散寒祛湿。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夏季自然界阳气充足,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达到“以热驱寒”“温阳补虚”的作用。
孟广松也告诉记者,夏天的三伏天是自然界温度最高的时候,这对于人体,尤其是那些阳虚或者有寒邪潜伏在体内的人,是中医调理的最佳时期。
“我们用一些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来刺激穴位、经络,以在这个季节更进一步提高人体的正气,使人体潜伏的寒邪驱逐出去。那么到了秋天、冬天,人体的抗病能力就增强了。”孟广松说。
临床有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北京市民刘先生这次到医院是给年长的亲戚开“三伏贴”,他自己顺便也进行了贴敷,“几年前我母亲贴了以后就好了,别的亲戚听说了也想试试。”
孟广松向记者介绍,冬病夏治是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之下,中医除了外用的贴敷方法,还有汤药、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三伏贴’因为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相对简便、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是冬病夏治比较推荐的一种方法。”他说。
贴敷的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以中老年居多。如今,这一方法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北京中医医院,记者就见到不少年轻人排队贴敷。一位30岁出头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开“三伏贴”,“我有朋友特别养生,她推荐我来的。”
“连续贴三年更有效,但要注意,贴敷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孟广松说,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哮喘等疾病,平时还是要坚持常规的治疗。他也提醒道:“冬病夏治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还需要临床医生做一个评估。”
他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例如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类疾病的,要先控制住基础疾病,再考虑贴敷;而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产妇、婴幼儿、皮肤过敏者、疤痕体质者、支气管扩张症人群等则不建议贴敷。此外,平素有湿热、阴虚、火热的人群也不适合进行贴敷,误用之后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
曹云松认为,当下中医疗法正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在实际上中医思维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比如你嗓子干疼,会知道自己上火了,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吃个梨、喝点菊花茶来下火,这其实就是中医的思维。”他说。
当下很多年轻人采用“朋克养生”方式,“啤酒里加枸杞,可乐里加党参”, 曹云松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夏季养生,他建议人们还是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不要贪凉和过多地吹空调,“顺应自然,出出汗挺好”。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我国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其中,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是最常见的一种冬病夏治疗法,因其适应人群广泛、操作相对简便、有一定效果而成为众多市民的选择。
提前预约,排队贴敷
“我一感冒就咳嗽老不好,好多年前贴过,管用。今年又犯了,就想着再来贴一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排队贴敷的陈奶奶告诉记者。
陈奶奶77岁,以前在家附近的医院开过“三伏贴”,“今年好像有的医院没搞这活动,我是在网上看见这家医院有。”于是她提前在网上预约挂号,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过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开具“三伏贴”的医院有所减少。为避免人群聚集,多数医院采用提前预约的方式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在北京中医医院,有呼吸科、儿科、耳鼻喉科三个科室开具“三伏贴”,患者入院时需要出示预约凭证截图、健康码,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流行病学调查。
三伏首日,来贴敷的患者数量通常是最多的。记者看到,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将首日的就诊地点安排在医院多功能厅,取号、开贴、缴费、贴敷等“一条龙”服务都在大厅进行。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孟广松告诉记者,为了减少三伏首日的工作压力,呼吸科每年都会专门开辟多功能厅做诊室,今年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三伏贴”工作,更加强了对人员密度的控制。“‘一条龙’服务可以尽量让患者减少走动,防止人员聚集。”他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16日下午3点,有近600人在该医院呼吸科进行贴敷,较往年三伏首日人数有所降低。
冬病夏治,顺应自然规律
“并不一定要在入伏首日来,只不过大家有这个习惯赶着点来,这样日子也好算。”孟广松说,其实患者只要记得在每一伏期间都贴上几天即可,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为防止人员密集,建议患者分散就医。
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北京中医医院研制了防治慢性咳喘疾病的外用“三伏贴”。很多患者第一次来医院贴敷后,后续可自己在家继续贴敷。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治医师曹云松看来,“冬病”的概念较为宽泛。他告诉记者,所谓“冬病”并不是仅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而是指人体感受外来的风、寒、湿过重,或者过度地受风、贪凉、饮冷,导致体内寒饮、痰湿积聚不散,损伤人体的阳气,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如虚寒性哮喘、慢性腹泻、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等。而到了冬季,天气寒冷,阴寒较盛,这类疾病往往诱发或者加重。
那为什么夏天可以治“冬病”?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曹云松说,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就是春夏之季应当顺应自然,补阳养阳,散寒祛湿。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夏季自然界阳气充足,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达到“以热驱寒”“温阳补虚”的作用。
孟广松也告诉记者,夏天的三伏天是自然界温度最高的时候,这对于人体,尤其是那些阳虚或者有寒邪潜伏在体内的人,是中医调理的最佳时期。
“我们用一些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来刺激穴位、经络,以在这个季节更进一步提高人体的正气,使人体潜伏的寒邪驱逐出去。那么到了秋天、冬天,人体的抗病能力就增强了。”孟广松说。
临床有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北京市民刘先生这次到医院是给年长的亲戚开“三伏贴”,他自己顺便也进行了贴敷,“几年前我母亲贴了以后就好了,别的亲戚听说了也想试试。”
孟广松向记者介绍,冬病夏治是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之下,中医除了外用的贴敷方法,还有汤药、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三伏贴’因为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相对简便、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是冬病夏治比较推荐的一种方法。”他说。
贴敷的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以中老年居多。如今,这一方法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北京中医医院,记者就见到不少年轻人排队贴敷。一位30岁出头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开“三伏贴”,“我有朋友特别养生,她推荐我来的。”
“连续贴三年更有效,但要注意,贴敷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孟广松说,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哮喘等疾病,平时还是要坚持常规的治疗。他也提醒道:“冬病夏治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还需要临床医生做一个评估。”
他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例如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类疾病的,要先控制住基础疾病,再考虑贴敷;而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产妇、婴幼儿、皮肤过敏者、疤痕体质者、支气管扩张症人群等则不建议贴敷。此外,平素有湿热、阴虚、火热的人群也不适合进行贴敷,误用之后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
曹云松认为,当下中医疗法正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在实际上中医思维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比如你嗓子干疼,会知道自己上火了,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吃个梨、喝点菊花茶来下火,这其实就是中医的思维。”他说。
当下很多年轻人采用“朋克养生”方式,“啤酒里加枸杞,可乐里加党参”, 曹云松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夏季养生,他建议人们还是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不要贪凉和过多地吹空调,“顺应自然,出出汗挺好”。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