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方舱医院拉起一支志愿者队伍 给援汉医护当“翻译”
时间:2020-06-05 06:53:02 来源:长江日报
[导读]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屋前,女儿和儿子在阳光下嬉戏打闹,父母打理着门前的菜地。这段时间是40岁的谢俊和孩子们在一起最长的时光。 退役10...
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屋前,女儿和儿子在阳光下嬉戏打闹,父母打理着门前的菜地。这段时间是40岁的谢俊和孩子们在一起最长的时光。
退役10多年的谢俊家住江夏,在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江夏的一个隔离点当志愿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方舱医院。刚刚好一点,他又再次当起志愿者,给援汉医护人员做“翻译”。
正在家中休养恢复的谢俊正在整理自己在方舱医院里创作的诗歌,“下一步我要去挣钱,给新居购置一些家具,让全家人下半年都能住进新家”。
在方舱医院主动给援汉医护当“翻译”
春节前夕,疫情突发。
“我是一名老兵,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2月10日,他来到社区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街道问他能否去隔离点当志愿者,谢俊只在电话里回复了两个字“我去!”他瞒着家人来到隔离点,负责照顾40名在此观察的隔离人员。
8天后,在对隔离点的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后,谢俊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不久,他的病情很快好转。医生诊断他为轻症患者。谢俊考虑到医院床位紧张,便主动提出希望转移到方舱医院。2月29日,经过医院的检查,他符合条件被转移到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在方舱医院,闲不下来的谢俊又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我的身体恢复得比较好,援汉的医护人员对我们很好,经常把他们自己的水果送给我们,看到他们每天很辛苦,我就想帮帮忙。”谢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看到饮水机附近的地面上经常有水渍,便拿来拖把,将水渍拖干净;有医护人员发放物资,他也主动上前帮忙。谢俊所在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自江苏医疗队,医护人员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有时候听不清楚患者的武汉方言,谢俊便主动当起了“翻译”。
在谢俊的带动下,不少病友和他一起给医护人员帮忙。方舱医院的院长注意到谢俊他们自发的行动后,便对他说,不如把你们都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方舱医院志愿服务队。消息出来后,不少患者纷纷报名加入,谢俊组织起12人的方舱志愿者队伍。
每天上午他们主动收拾方舱医院内的卫生,下午组织大家一起练习八段锦、太极等。有的患者很焦虑,经常在群里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谢俊都会主动找过去谈心安慰。“有时候,我以患者的身份去劝导,会比医生更有效”。
写诗表达感激 与医护人员约定同走长江大桥
后来,谢俊又从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转院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这次的转院让他的心里有点慌。“跟我一起住院的病友很多已经康复出院,我却一再转院,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抵达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后,他走进医院一眼便看到了护士站的墙上贴着火箭军的标语,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来自原兰州军区。谢俊的心里由衷感到一阵亲切,心里也有了安全感,“这是咱自己的‘老部队’啊,就像见到了亲人,瞬间感觉自己有了强大的后盾。”谢俊说。
在光谷医院闲下来的谢俊开始写诗,表达对援汉医疗队的感激之情。当他得知江夏区人民医院江苏医疗队病区清零后,激动地写下“一席白衣苏大强,挥泪舍家赴荆楚。妙手回春真情在,感恩之心永不忘”。
3月16日,谢俊在出院前,为感谢治疗自己的原兰州军区援汉医生,写下诗句“军中白衣荆楚行,百姓安康万家迎。辗转千里战疫情,东风快递再扬名。泪舍小家顾大家,战胜病魔指日待。唯感不识真容颜,但留恩情记心田”。这首诗被他的值班医生宋晓军发到了朋友圈,配图是谢俊出院前,两人互敬军礼。
谢俊还与医生宋晓军、张莉约定等疫情结束后,医护人员再来武汉逛长江大桥、尝热干面。医护人员也邀请谢俊回到曾经服役的甘肃,一起走黄河大桥、吃大盘鸡。
“下半年让全家搬进新家”
4月1日,谢俊终于出院回家,这时距他离开家已经过去了整整50天。
回家后,谢俊依然十分小心,在家自我隔离了28天后,才第一次走出家门。“4月28日,我第一次出门散步,那天我很兴奋,把家门口的路从头到尾走了两遍。”谢俊说,感觉自己又重获新生。
在家里,谢俊将自己在治疗期间写的诗又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遍,这些诗大部分是献给白衣天使的。他还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50天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他说:“我要把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都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的重生史。”
谢俊从事安保工作,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次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孩子回来后,他每天都陪着孩子,“这一个月是孩子出生后我陪他们最长的时间,疫情让我感受到了家人和亲情的可贵”。
一路走来,谢俊几经辗转,但他依然很乐观:“经过这次疫情,以后有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战胜病毒的这段经历,也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今年要再努把力,好好存一笔钱,给新家添置一些家具,争取下半年让一家人住进已经装修好的新家。”谢俊满怀憧憬地说。
退役10多年的谢俊家住江夏,在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江夏的一个隔离点当志愿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方舱医院。刚刚好一点,他又再次当起志愿者,给援汉医护人员做“翻译”。
正在家中休养恢复的谢俊正在整理自己在方舱医院里创作的诗歌,“下一步我要去挣钱,给新居购置一些家具,让全家人下半年都能住进新家”。
在方舱医院主动给援汉医护当“翻译”
春节前夕,疫情突发。
“我是一名老兵,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2月10日,他来到社区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街道问他能否去隔离点当志愿者,谢俊只在电话里回复了两个字“我去!”他瞒着家人来到隔离点,负责照顾40名在此观察的隔离人员。
8天后,在对隔离点的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后,谢俊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不久,他的病情很快好转。医生诊断他为轻症患者。谢俊考虑到医院床位紧张,便主动提出希望转移到方舱医院。2月29日,经过医院的检查,他符合条件被转移到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在方舱医院,闲不下来的谢俊又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我的身体恢复得比较好,援汉的医护人员对我们很好,经常把他们自己的水果送给我们,看到他们每天很辛苦,我就想帮帮忙。”谢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看到饮水机附近的地面上经常有水渍,便拿来拖把,将水渍拖干净;有医护人员发放物资,他也主动上前帮忙。谢俊所在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自江苏医疗队,医护人员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有时候听不清楚患者的武汉方言,谢俊便主动当起了“翻译”。
在谢俊的带动下,不少病友和他一起给医护人员帮忙。方舱医院的院长注意到谢俊他们自发的行动后,便对他说,不如把你们都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方舱医院志愿服务队。消息出来后,不少患者纷纷报名加入,谢俊组织起12人的方舱志愿者队伍。
每天上午他们主动收拾方舱医院内的卫生,下午组织大家一起练习八段锦、太极等。有的患者很焦虑,经常在群里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谢俊都会主动找过去谈心安慰。“有时候,我以患者的身份去劝导,会比医生更有效”。
写诗表达感激 与医护人员约定同走长江大桥
后来,谢俊又从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转院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这次的转院让他的心里有点慌。“跟我一起住院的病友很多已经康复出院,我却一再转院,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抵达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后,他走进医院一眼便看到了护士站的墙上贴着火箭军的标语,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来自原兰州军区。谢俊的心里由衷感到一阵亲切,心里也有了安全感,“这是咱自己的‘老部队’啊,就像见到了亲人,瞬间感觉自己有了强大的后盾。”谢俊说。
在光谷医院闲下来的谢俊开始写诗,表达对援汉医疗队的感激之情。当他得知江夏区人民医院江苏医疗队病区清零后,激动地写下“一席白衣苏大强,挥泪舍家赴荆楚。妙手回春真情在,感恩之心永不忘”。
3月16日,谢俊在出院前,为感谢治疗自己的原兰州军区援汉医生,写下诗句“军中白衣荆楚行,百姓安康万家迎。辗转千里战疫情,东风快递再扬名。泪舍小家顾大家,战胜病魔指日待。唯感不识真容颜,但留恩情记心田”。这首诗被他的值班医生宋晓军发到了朋友圈,配图是谢俊出院前,两人互敬军礼。
谢俊还与医生宋晓军、张莉约定等疫情结束后,医护人员再来武汉逛长江大桥、尝热干面。医护人员也邀请谢俊回到曾经服役的甘肃,一起走黄河大桥、吃大盘鸡。
“下半年让全家搬进新家”
4月1日,谢俊终于出院回家,这时距他离开家已经过去了整整50天。
回家后,谢俊依然十分小心,在家自我隔离了28天后,才第一次走出家门。“4月28日,我第一次出门散步,那天我很兴奋,把家门口的路从头到尾走了两遍。”谢俊说,感觉自己又重获新生。
在家里,谢俊将自己在治疗期间写的诗又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遍,这些诗大部分是献给白衣天使的。他还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50天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他说:“我要把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都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的重生史。”
谢俊从事安保工作,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次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孩子回来后,他每天都陪着孩子,“这一个月是孩子出生后我陪他们最长的时间,疫情让我感受到了家人和亲情的可贵”。
一路走来,谢俊几经辗转,但他依然很乐观:“经过这次疫情,以后有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战胜病毒的这段经历,也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今年要再努把力,好好存一笔钱,给新家添置一些家具,争取下半年让一家人住进已经装修好的新家。”谢俊满怀憧憬地说。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