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馆长住馆80天 常被市民当成看门大爷
时间:2020-05-27 07:47: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读]从2月13日到5月1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在馆里住了80天。和他在一起的有75位同事,但出于安全起见,他们不常见面——见面也是不露真容,...
从2月13日到5月1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在馆里住了80天。和他在一起的有75位同事,但出于安全起见,他们不常见面——见面也是“不露真容”,戴着口罩,间隔1.5米。和方勤一起的“伙伴”,还有8只巡逻犬和一池金鱼。
1月23日,武汉封城,湖北省博闭馆。从那天起,馆里便建立了“临期战时机制”微信群,确认全馆人员安全,成了后来数月方勤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1月27日,湖北省博封馆,进入完全意义的全封闭管理,留守的75人吃住全在馆中,不能进出。
方勤是第76个。
很多人不明白,一座封闭的博物馆,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人守在里面,一关了事不行吗?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把风险降到零。文物在展厅,我们需要24小时保障它的安全。尽管现在科技发达有了监控设施,但监控室里仍需24小时值班。监控设施有报警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我们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外,还要杜绝消防隐患、维护一个场馆运转的物业设备……”方勤说,“仅博物馆四角的4个岗楼,每一个就需要3班倒,一班3人,这就是36个人。原先馆中工作人员有150人左右,压缩到一半,已是极限。”
方勤本可以不用来的,但就像他在3月4日日记中写的:“你是船长,就得最后一个下船,这是风度,也是职业操守。”住在博物馆,对普通观众来说像是一个新鲜有趣的体验;对方勤来说,却像一位船长守护着一艘在波涛中飘摇的海上邮轮,和大家一起上船,平安靠岸后,最后一个下船。
从封城到封馆,一切都发生得很突然,得知消息的方勤一时间顾不上太多。作为一名曾经的野外考古专家,他立刻开始规划“极限生存”,带上枕头被子、电饭煲烧水壶、红薯鸡蛋……带这些都有讲究,方勤解释:“以前在野外,鸡蛋丢到烧水壶里一煮就行,实在不行红薯削了皮也能吃……”
他甚至做好了长期住在车上的准备,连停车位置都想好了——馆里正好有块建筑工地,一进馆得先去找插座,把车停在插座边上。不过,事后回想,方勤还是觉得自己有疏漏:首先应该带几本书,其次应该带一把刮胡刀。
2月13日,准备好行李的方勤,从汉口家中开车前往位于武昌的省博。过长江时,双向六车道的桥上只有他一辆车,逆行。前一日,湖北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新增病例14840例。方勤载着一车“装备”赶到馆里,意外地发现大门口竟然空着一间门房,就住了下来,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在这儿住多久。
2月16日,下了一夜雪的湖北省博一片白色,早上起来,方勤戴着口罩和博物馆自拍合影,“希望这样的合影方式以后都不再有”。
从1月20日起,方勤开始写日记,有时候寥寥数语,有时候洋洋洒洒。在“馆长日记”中,主要出场的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外面的人、馆里的人、他自己。封馆期间,博物馆同仁纷纷向湖北省博伸出了援助之手,口罩、酒精、消毒用品、药品……每一笔捐助都被方勤明明白白地写在日记里,“兄弟馆基本都伸手了”。
除此之外,“吃”也是一个重要的记录项目:一个人的元宵节,他吃了圆圆的鸡蛋和圆圆的糍粑,为没吃上肉略感遗憾;听说方勤想吃鱼,外地的朋友特地去超市买了10盒豆豉鲮鱼想寄给他,因快递停发作罢——后来,首都博物馆捐赠了792盒豆豉鲮鱼罐头,方勤高兴得当天就给大家分了;天津博物馆馆长发来问候,说“疫情过去我一定带着狗不理包子、大麻花去慰问方兄”,方勤说,“现在就可以快递呢”……
“有媒体写我在馆里从来不洗澡,报道出来后很多朋友打电话问我怎么回事。我的确没洗过淋浴,因为馆里的浴室条件不好,没暖气、漏风,还可能停水,万一着凉感冒怎么办。但我还是每天用热水擦身的!”直到4月29日晚,全馆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全部阴性,喜出望外的方勤当天就去冲了个热水澡,“管他呢!”
家人起初并不知道方勤住进了博物馆。在武汉封城前夕,妻儿已经回了乡下老家,方勤原定晚几天与他们会合,一起过年。于是,封馆期间,方勤只说一个人住在家中,每天只在固定时间与家人视频,以一面白墙为背景,让人分不清他在哪儿。直到媒体曝出了他的“馆长日记”,妻子对儿子说:“你爸到底是跟媒体说谎呢,还是跟我们说了谎……”
穿着一身长羽绒衣住进博物馆,随着武汉春天的到来,眼看实在穿不住了,方勤惊喜地发现,网购恢复了,赶紧买了新衣新鞋。
疫情逐渐稳定,3月22日,闭馆60天的湖北省博第一次打开展厅,举办了一场直播。尽管每天都通过监控看着展厅,但毕竟没见面,重逢之下,方勤又激动了。他把展厅全都走了一遍,把每件文物凝视了一遍,轻声向它们问候:“你们好吗?”这一场直播,有近800万人观看了首播。
一个人住久了,方勤很愿意跟人说话。因为住在门房,经常有路过的市民把他当成一个“面色黝黑的看门大爷”,问博物馆什么时候能开放。方勤总是很热情地隔着铁门和他们打招呼,“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博物馆还能被人惦记,我很自豪”。
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的第一天。早晨6点许,方勤就出门了,一直守到太阳露头,在博物馆展露第一缕阳光时,他又自拍了一张合影,尽管也是戴着口罩,但与上一次拍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
5月1日,闭馆值守了100天、住在博物馆寸步不离80天的方勤,终于第一次离开馆区回家。那天离开时,天已经快黑了,但方勤开了车就往城外跑,“看到绿色的草,就已经特别享受”。
翌日,武汉风险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
看着街上的人多了起来,尽管人人都还戴着口罩,但方勤能感觉到,快递小哥的步伐都轻快了起来。“当城市的细胞活了起来,城市就在慢慢复苏。我只是在馆里住了80天,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儿”。
湖北省博馆藏26万余件(套)文物,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更是家喻户晓的国宝兼网红。但现在,方勤特别想推介一件也许大众不太熟悉的文物——云梦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睡虎地秦墓,主要记录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医学著作等。
“秦简中写到,当时如果发生疫情,就把病人隔离起来;也写到春天不能去打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方勤说,“在人类的进程中,洪水、战争、瘟疫,这些灾难其实从来没有避免过。文物不能说话,但它一直默默地在这里,让我们看到它就想起来我们曾经走过的历程。”
1月23日,武汉封城,湖北省博闭馆。从那天起,馆里便建立了“临期战时机制”微信群,确认全馆人员安全,成了后来数月方勤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1月27日,湖北省博封馆,进入完全意义的全封闭管理,留守的75人吃住全在馆中,不能进出。
方勤是第76个。
很多人不明白,一座封闭的博物馆,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人守在里面,一关了事不行吗?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把风险降到零。文物在展厅,我们需要24小时保障它的安全。尽管现在科技发达有了监控设施,但监控室里仍需24小时值班。监控设施有报警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我们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外,还要杜绝消防隐患、维护一个场馆运转的物业设备……”方勤说,“仅博物馆四角的4个岗楼,每一个就需要3班倒,一班3人,这就是36个人。原先馆中工作人员有150人左右,压缩到一半,已是极限。”
方勤本可以不用来的,但就像他在3月4日日记中写的:“你是船长,就得最后一个下船,这是风度,也是职业操守。”住在博物馆,对普通观众来说像是一个新鲜有趣的体验;对方勤来说,却像一位船长守护着一艘在波涛中飘摇的海上邮轮,和大家一起上船,平安靠岸后,最后一个下船。
从封城到封馆,一切都发生得很突然,得知消息的方勤一时间顾不上太多。作为一名曾经的野外考古专家,他立刻开始规划“极限生存”,带上枕头被子、电饭煲烧水壶、红薯鸡蛋……带这些都有讲究,方勤解释:“以前在野外,鸡蛋丢到烧水壶里一煮就行,实在不行红薯削了皮也能吃……”
他甚至做好了长期住在车上的准备,连停车位置都想好了——馆里正好有块建筑工地,一进馆得先去找插座,把车停在插座边上。不过,事后回想,方勤还是觉得自己有疏漏:首先应该带几本书,其次应该带一把刮胡刀。
2月13日,准备好行李的方勤,从汉口家中开车前往位于武昌的省博。过长江时,双向六车道的桥上只有他一辆车,逆行。前一日,湖北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新增病例14840例。方勤载着一车“装备”赶到馆里,意外地发现大门口竟然空着一间门房,就住了下来,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在这儿住多久。
2月16日,下了一夜雪的湖北省博一片白色,早上起来,方勤戴着口罩和博物馆自拍合影,“希望这样的合影方式以后都不再有”。
从1月20日起,方勤开始写日记,有时候寥寥数语,有时候洋洋洒洒。在“馆长日记”中,主要出场的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外面的人、馆里的人、他自己。封馆期间,博物馆同仁纷纷向湖北省博伸出了援助之手,口罩、酒精、消毒用品、药品……每一笔捐助都被方勤明明白白地写在日记里,“兄弟馆基本都伸手了”。
除此之外,“吃”也是一个重要的记录项目:一个人的元宵节,他吃了圆圆的鸡蛋和圆圆的糍粑,为没吃上肉略感遗憾;听说方勤想吃鱼,外地的朋友特地去超市买了10盒豆豉鲮鱼想寄给他,因快递停发作罢——后来,首都博物馆捐赠了792盒豆豉鲮鱼罐头,方勤高兴得当天就给大家分了;天津博物馆馆长发来问候,说“疫情过去我一定带着狗不理包子、大麻花去慰问方兄”,方勤说,“现在就可以快递呢”……
“有媒体写我在馆里从来不洗澡,报道出来后很多朋友打电话问我怎么回事。我的确没洗过淋浴,因为馆里的浴室条件不好,没暖气、漏风,还可能停水,万一着凉感冒怎么办。但我还是每天用热水擦身的!”直到4月29日晚,全馆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全部阴性,喜出望外的方勤当天就去冲了个热水澡,“管他呢!”
家人起初并不知道方勤住进了博物馆。在武汉封城前夕,妻儿已经回了乡下老家,方勤原定晚几天与他们会合,一起过年。于是,封馆期间,方勤只说一个人住在家中,每天只在固定时间与家人视频,以一面白墙为背景,让人分不清他在哪儿。直到媒体曝出了他的“馆长日记”,妻子对儿子说:“你爸到底是跟媒体说谎呢,还是跟我们说了谎……”
穿着一身长羽绒衣住进博物馆,随着武汉春天的到来,眼看实在穿不住了,方勤惊喜地发现,网购恢复了,赶紧买了新衣新鞋。
疫情逐渐稳定,3月22日,闭馆60天的湖北省博第一次打开展厅,举办了一场直播。尽管每天都通过监控看着展厅,但毕竟没见面,重逢之下,方勤又激动了。他把展厅全都走了一遍,把每件文物凝视了一遍,轻声向它们问候:“你们好吗?”这一场直播,有近800万人观看了首播。
一个人住久了,方勤很愿意跟人说话。因为住在门房,经常有路过的市民把他当成一个“面色黝黑的看门大爷”,问博物馆什么时候能开放。方勤总是很热情地隔着铁门和他们打招呼,“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博物馆还能被人惦记,我很自豪”。
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的第一天。早晨6点许,方勤就出门了,一直守到太阳露头,在博物馆展露第一缕阳光时,他又自拍了一张合影,尽管也是戴着口罩,但与上一次拍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
5月1日,闭馆值守了100天、住在博物馆寸步不离80天的方勤,终于第一次离开馆区回家。那天离开时,天已经快黑了,但方勤开了车就往城外跑,“看到绿色的草,就已经特别享受”。
翌日,武汉风险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
看着街上的人多了起来,尽管人人都还戴着口罩,但方勤能感觉到,快递小哥的步伐都轻快了起来。“当城市的细胞活了起来,城市就在慢慢复苏。我只是在馆里住了80天,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儿”。
湖北省博馆藏26万余件(套)文物,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更是家喻户晓的国宝兼网红。但现在,方勤特别想推介一件也许大众不太熟悉的文物——云梦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睡虎地秦墓,主要记录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医学著作等。
“秦简中写到,当时如果发生疫情,就把病人隔离起来;也写到春天不能去打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方勤说,“在人类的进程中,洪水、战争、瘟疫,这些灾难其实从来没有避免过。文物不能说话,但它一直默默地在这里,让我们看到它就想起来我们曾经走过的历程。”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