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此山是我开,此柜是我栽,要想取快递,留下开柜财?
时间:2020-05-18 08:47:47 来源:和讯名家
[导读]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个聊的,各个号都聊过了。 读者一直问,我也一直没有回。 别人的意见我看了,站两方,有的说,让丰巢一直亏...
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个聊的,各个号都聊过了。
读者一直问,我也一直没有回。
别人的意见我看了,站两方,有的说,让丰巢一直亏钱也不是个事儿,另一个说,那你凭什么扣押货物,强制问客户收费呢?
其实两者各有各的道理。
站在丰巢的角度,它是要提高周转率的。
丰巢玩的是高周转模式,即按次出租而不是按时长出租。
对它来讲,真正的成本在于那些把快递放在柜子里,迟迟不取的用户。
其实快递员把包裹放进丰巢货柜的时候,已经付了费,一次性。作为丰巢的运营方,根据这笔收入,也肯定算过账。
好比每年每个小格子放200次,是保本的,放不够的话,就开始亏损。
当然,它可以接一些取件屏幕上的小广告,以抵消丰巢柜进入小区的租金、柜子本身的折旧等运营支出。
但很显然,从目前的运营状况看,应该是利用率,或者叫翻台率不够高,每个柜子周转的不够快。
事实上,丰巢之前想过一些办法,比如企图让用户关注它的微信公众号,获取用户数据,拆了东墙补西墙,用其它方面的收入来抵消这些问题。
但效果不乐观。
你仔细想嘛,谁没事儿了成天关注一个租柜子的。
货柜跟公厕是一个道理,需要了用一下,用完就丢脑后了。
所以丰巢虽然看起来伺候了无数客户,但无法像支付宝,或者微信那样获取用户数据,形成DT。
当所有办法都行不通的时候,它就铤而走险,直接向一部分用户开刀了。
这方法理论上似乎说的通。丰巢的意思就是说,12个小时,或者18个小时内给你免费,超时付5毛,再超时付1块,3块钱封顶。
你注意,这实际上是针对一部分客户。
他们既然敢推出这个通知,很显然调查过后台数据,大部分用户肯定是12小时内就取走了。
他们是希望长时间不取的,能够有一点心理压力,尽快取件。从而提高他们这个短租行业的翻台率。
但是遭到了强烈的抵抗。
站在客户的角度,一个柜子管我收费,是莫名其妙的。
你站在用户的角度想一想,谁都能问他收费,无论是卖家,快递,还是物业,唯独丰巢问他收费,无厘头。
因为双方没有发生契约关系呀。
你把我的包裹放在你的柜子里,经过我同意了么?
没经过我的同意,放进去权且罢了,你特么还管我要钱?不给钱东西还不还给我了?
这什么逻辑?
你是座山雕么?
此山是我开,此柜是我栽,要想取快递,留下开柜财?
所以丰巢被骂死,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不光是平日里超时的那批人会骂他,没超时的,也想不通。
但这里面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弄清楚。
丰巢是因何诞生的?
我们想一下,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快递本应送货上门,当面签收。
事实上快递行业自从诞生起,就为了包裹损坏,丢失,各种问题和用户起过无数次纠纷。
在20年前,那时候流行的是邮政,今天当然也有,EMS,但是因为收费贵,服务不好,慢慢的不再是主流。
如果你有印象,20年前,邮政的模式就是今天丰巢所希望达到的。
当年邮政发包裹,收件人会先收到一封挂号信,丢在你家邮箱里,或者丢在传达室。
收货人拿了这封信,在指定时间内,带着身份证去指定的,通常是就是附近的邮政中心取包裹。
人家会验明你的身份,你也要签收,对方记录存档。
假如你超时了,人家也会问你收取寄存包裹的费用。
仅仅从业务层面来看,这是合理的。
有人寄东西给你,我通知你在约定地点交付,验明身份,签字画押,超时收取代管费。
所有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向你提供服务,服务要有安全保障,我管服务收费。
合理吧。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收到的包裹越来越多。
搁在二十年前,一个月能有一封挂号信,就不错了。
通常是什么?
高考录取了,外地亲戚寄来点什么土特产,不会有别的。
可是今天,一个人一年收到几百份快递是很正常的,这事儿变得特别密集。
在这个密度下,你说要像邮政当年那么正经八百的,那咱一天啥事儿也别做了,都取挂号信去吧。
所以大量的私企就涌入这个领域,说是大量,其实是一家。
中国的六大快递公司,都是浙江省桐庐县夏塘村人办的,所以套路也是一样的。
快。
这就是当年抢邮政市场的时候,他们自我标榜的竞争力所在。
快的意思就是说我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流程,仪式,我就负责快。快把包裹丢给你。
那怎么才能快呢?
你家要是没人,我怎么把包裹给你呢?
最初没有丰巢的时候,快递是丢给公司前台,或者物业的。
但久而久之,产生很多问题。
公司还算好,起码是同事,一个小区人实在是太多,太杂了。
物业如果有心,会让取快递的人填张表,表示谁取了,如果没心,那就是自己在地上找,找到拿走。
假如拿错了呢?假如有的人故意拿走了别人的呢?
物业又怎么去核实?
实际上是没办法核实的,物业总不可能一个个去查身份证,人家收货人也不可能成天带着身份证。
所以就有了两种模式,一种叫货栈,另一种叫货柜。
货栈是开在小区门口,人工的。
你拿着取件码去取,人家扫码,货物到你手里。
货柜呢,是租赁了小区一块地方,东西放进去,个人自助扫码取件。
从效率上讲,从成本上讲,肯定是货柜优于货栈。
这道理跟可乐自动售卖机一定效率高于人工卖可乐的小店,而且占地面积小,成本更低。
但是货柜的收费模式,很尴尬。
理论上讲,它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快递员,它帮助快递员完成送货的最后一环。
快递员也向它付费了。
但快递员的付费是固定的,而这个最后一环的成本是波动的。
有的人马上取走了,快递员的费用是够的,有的人迟迟不取,那快递员付过的那点费用,就不够了。
你让快递员为了迟迟不取件而买单,更说不过去。
作为快递员,我把东西放进去,我哪儿知道客户啥时候取?
人家客户不取,你管我收超时费,这太没道理了。
事实上,这没道理的事情,执行过。
快递员把货物放在丰巢里,如果迟迟没人取,丰巢是会通知快递员把东西拿走,拿回货舱,改日重新投递。
但你应该想的出来,这效率很低。
作为快递员,他挣钱的模式也是走量,如果投一份,不中,再投一份,不中。
那他就不干了,挣不着钱嘛。
那你说,丰巢今天这么做,是对的喽?
当然是错的。
用户的时间,是不可控的。
他也许今天要上班,就是没办法去取,他也许临时出差了,就是没办法去取,你是未经许可放进的快递柜,无论以什么理由问他收费,他都会觉得被霸王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回到昔日邮政的模式。
当然,现在电子信息化了,不需要挂号信。
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当年邮政的流程重新走一遍,应该是这样的。
用户在网上购物,收货方式自选。
1、包邮。
这种模式下,括号里告诉你商家默认选择最便宜的快递,默认会把东西放进货栈,或者货柜。
因超时引起的收费,由客户承担。
2、用户自选快递公司,自选服务内容。
你可以选择顺丰,也可以选择圆通,唯一的区别是价格。
你可以选择要求快递员必须送上门。(但这种选项会弹出第三条,预约送货时间)
3、预约送货时间。
其实在盒马这种平台上,送货时间都是你预约的。
你选择哪半个小时家里有人,人家就在那半个小时里给你送货上门。
当然,有没有可能出现集中时段?比如下班后的送货上门高峰期?
有,一定有。
那就竞价呗,你会发现,晚上7~9点送货上门的费用最贵,白天上班时间最便宜。
如果所有的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乃至微商都采用同样的购物体验模式。
这个问题是可以在购物环节就说清楚的。
但遗憾就在这里,各个平台之间为了抢客户,抢流量,没有统一标准,平台默许商家晃点客户。
该说清的不说清,误导客户以为自己能够得到超级便宜,又超级好的服务。
所以,要解决问题,只有官方出台相关的政策,去规定平台。
平台定下规矩,商家的购物页面选项都做成一个模式,那么客户在下单的时候,就对后续的费用一目了然。
构成了契约的事情,收费,收多少,为啥收,也就不再有意见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读者一直问,我也一直没有回。
别人的意见我看了,站两方,有的说,让丰巢一直亏钱也不是个事儿,另一个说,那你凭什么扣押货物,强制问客户收费呢?
其实两者各有各的道理。
站在丰巢的角度,它是要提高周转率的。
丰巢玩的是高周转模式,即按次出租而不是按时长出租。
对它来讲,真正的成本在于那些把快递放在柜子里,迟迟不取的用户。
其实快递员把包裹放进丰巢货柜的时候,已经付了费,一次性。作为丰巢的运营方,根据这笔收入,也肯定算过账。
好比每年每个小格子放200次,是保本的,放不够的话,就开始亏损。
当然,它可以接一些取件屏幕上的小广告,以抵消丰巢柜进入小区的租金、柜子本身的折旧等运营支出。
但很显然,从目前的运营状况看,应该是利用率,或者叫翻台率不够高,每个柜子周转的不够快。
事实上,丰巢之前想过一些办法,比如企图让用户关注它的微信公众号,获取用户数据,拆了东墙补西墙,用其它方面的收入来抵消这些问题。
但效果不乐观。
你仔细想嘛,谁没事儿了成天关注一个租柜子的。
货柜跟公厕是一个道理,需要了用一下,用完就丢脑后了。
所以丰巢虽然看起来伺候了无数客户,但无法像支付宝,或者微信那样获取用户数据,形成DT。
当所有办法都行不通的时候,它就铤而走险,直接向一部分用户开刀了。
这方法理论上似乎说的通。丰巢的意思就是说,12个小时,或者18个小时内给你免费,超时付5毛,再超时付1块,3块钱封顶。
你注意,这实际上是针对一部分客户。
他们既然敢推出这个通知,很显然调查过后台数据,大部分用户肯定是12小时内就取走了。
他们是希望长时间不取的,能够有一点心理压力,尽快取件。从而提高他们这个短租行业的翻台率。
但是遭到了强烈的抵抗。
站在客户的角度,一个柜子管我收费,是莫名其妙的。
你站在用户的角度想一想,谁都能问他收费,无论是卖家,快递,还是物业,唯独丰巢问他收费,无厘头。
因为双方没有发生契约关系呀。
你把我的包裹放在你的柜子里,经过我同意了么?
没经过我的同意,放进去权且罢了,你特么还管我要钱?不给钱东西还不还给我了?
这什么逻辑?
你是座山雕么?
此山是我开,此柜是我栽,要想取快递,留下开柜财?
所以丰巢被骂死,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不光是平日里超时的那批人会骂他,没超时的,也想不通。
但这里面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弄清楚。
丰巢是因何诞生的?
我们想一下,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快递本应送货上门,当面签收。
事实上快递行业自从诞生起,就为了包裹损坏,丢失,各种问题和用户起过无数次纠纷。
在20年前,那时候流行的是邮政,今天当然也有,EMS,但是因为收费贵,服务不好,慢慢的不再是主流。
如果你有印象,20年前,邮政的模式就是今天丰巢所希望达到的。
当年邮政发包裹,收件人会先收到一封挂号信,丢在你家邮箱里,或者丢在传达室。
收货人拿了这封信,在指定时间内,带着身份证去指定的,通常是就是附近的邮政中心取包裹。
人家会验明你的身份,你也要签收,对方记录存档。
假如你超时了,人家也会问你收取寄存包裹的费用。
仅仅从业务层面来看,这是合理的。
有人寄东西给你,我通知你在约定地点交付,验明身份,签字画押,超时收取代管费。
所有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向你提供服务,服务要有安全保障,我管服务收费。
合理吧。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收到的包裹越来越多。
搁在二十年前,一个月能有一封挂号信,就不错了。
通常是什么?
高考录取了,外地亲戚寄来点什么土特产,不会有别的。
可是今天,一个人一年收到几百份快递是很正常的,这事儿变得特别密集。
在这个密度下,你说要像邮政当年那么正经八百的,那咱一天啥事儿也别做了,都取挂号信去吧。
所以大量的私企就涌入这个领域,说是大量,其实是一家。
中国的六大快递公司,都是浙江省桐庐县夏塘村人办的,所以套路也是一样的。
快。
这就是当年抢邮政市场的时候,他们自我标榜的竞争力所在。
快的意思就是说我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流程,仪式,我就负责快。快把包裹丢给你。
那怎么才能快呢?
你家要是没人,我怎么把包裹给你呢?
最初没有丰巢的时候,快递是丢给公司前台,或者物业的。
但久而久之,产生很多问题。
公司还算好,起码是同事,一个小区人实在是太多,太杂了。
物业如果有心,会让取快递的人填张表,表示谁取了,如果没心,那就是自己在地上找,找到拿走。
假如拿错了呢?假如有的人故意拿走了别人的呢?
物业又怎么去核实?
实际上是没办法核实的,物业总不可能一个个去查身份证,人家收货人也不可能成天带着身份证。
所以就有了两种模式,一种叫货栈,另一种叫货柜。
货栈是开在小区门口,人工的。
你拿着取件码去取,人家扫码,货物到你手里。
货柜呢,是租赁了小区一块地方,东西放进去,个人自助扫码取件。
从效率上讲,从成本上讲,肯定是货柜优于货栈。
这道理跟可乐自动售卖机一定效率高于人工卖可乐的小店,而且占地面积小,成本更低。
但是货柜的收费模式,很尴尬。
理论上讲,它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快递员,它帮助快递员完成送货的最后一环。
快递员也向它付费了。
但快递员的付费是固定的,而这个最后一环的成本是波动的。
有的人马上取走了,快递员的费用是够的,有的人迟迟不取,那快递员付过的那点费用,就不够了。
你让快递员为了迟迟不取件而买单,更说不过去。
作为快递员,我把东西放进去,我哪儿知道客户啥时候取?
人家客户不取,你管我收超时费,这太没道理了。
事实上,这没道理的事情,执行过。
快递员把货物放在丰巢里,如果迟迟没人取,丰巢是会通知快递员把东西拿走,拿回货舱,改日重新投递。
但你应该想的出来,这效率很低。
作为快递员,他挣钱的模式也是走量,如果投一份,不中,再投一份,不中。
那他就不干了,挣不着钱嘛。
那你说,丰巢今天这么做,是对的喽?
当然是错的。
用户的时间,是不可控的。
他也许今天要上班,就是没办法去取,他也许临时出差了,就是没办法去取,你是未经许可放进的快递柜,无论以什么理由问他收费,他都会觉得被霸王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回到昔日邮政的模式。
当然,现在电子信息化了,不需要挂号信。
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当年邮政的流程重新走一遍,应该是这样的。
用户在网上购物,收货方式自选。
1、包邮。
这种模式下,括号里告诉你商家默认选择最便宜的快递,默认会把东西放进货栈,或者货柜。
因超时引起的收费,由客户承担。
2、用户自选快递公司,自选服务内容。
你可以选择顺丰,也可以选择圆通,唯一的区别是价格。
你可以选择要求快递员必须送上门。(但这种选项会弹出第三条,预约送货时间)
3、预约送货时间。
其实在盒马这种平台上,送货时间都是你预约的。
你选择哪半个小时家里有人,人家就在那半个小时里给你送货上门。
当然,有没有可能出现集中时段?比如下班后的送货上门高峰期?
有,一定有。
那就竞价呗,你会发现,晚上7~9点送货上门的费用最贵,白天上班时间最便宜。
如果所有的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乃至微商都采用同样的购物体验模式。
这个问题是可以在购物环节就说清楚的。
但遗憾就在这里,各个平台之间为了抢客户,抢流量,没有统一标准,平台默许商家晃点客户。
该说清的不说清,误导客户以为自己能够得到超级便宜,又超级好的服务。
所以,要解决问题,只有官方出台相关的政策,去规定平台。
平台定下规矩,商家的购物页面选项都做成一个模式,那么客户在下单的时候,就对后续的费用一目了然。
构成了契约的事情,收费,收多少,为啥收,也就不再有意见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