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平乐》带红的宋画 你真能看懂吗
时间:2020-05-14 08:18:13 来源:上观新闻
[导读]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因制作精良,深受观众喜爱。而剧中频频出现的宋代山水名作,尽管距今已有千年,但如今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依然...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因制作精良,深受观众喜爱。而剧中频频出现的宋代山水名作,尽管距今已有千年,但如今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宁静与慰藉,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
问道自然笔墨求真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郭熙的《早春图》……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北宋仁宗时期的故事,也将不少宋代的山水名作嵌入画面的背景或道具之中。
中国山水画的孕育期可以追溯至魏晋时期,此时的山水大多是人物的背景。到了宋代,文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将绘画视作修身养性之道,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逐渐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花鸟、山水等陶冶心情、问道自然的题材大量出现。
文人的山水情结,其实早在魏晋时期就已萌发,从陶渊明、谢灵运,到唐代的王维,一批山水诗人隐居山林,感受自然,并提倡诗画一律,创作了诸多描写田园、山水的诗篇与绘画,比如王维就留下了著名的《辋川集》与《辋川图》。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是山水画得以独立并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力。
两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李成、范宽、郭熙三家的山水,被史家誉为“标程百代”。宋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一样,以“求真”为尚。
与魏晋及隋唐时代相比,画家们的技术更为高超,他们已经能够用笔墨精微地表现出自然万象。比如,山水画最重要技法是“皴法”,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董源的披麻皴等都各具特色。
退一步看顿觉灿烂
自五代起,山水画就有了南北之分。李成、范宽等人是北派山水的代表,他们用笔多方硬,画面雄奇开阔,笔下的北方山林浓密高耸,山势雄浑强健。南派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他们所绘的大多是平坡洲渚、湖山迷蒙等江南景色,用笔多婉柔。
在北宋前期和中期,北派山水一统天下,董源、巨然的南派风格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南宋之后,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北派山水渐次式微,董源、巨然的地位不断提升。
“平淡天真”是南派山水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当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竭力推动文人画的发展,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理想生活融入画中,主张“不求形似,但求达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就是“米家山水”的代表作之一。
知名画家、上海师范大学邵琦教授认为,北派山水的趣味更符合宫廷审美,辉煌大气,颇有入世的精神。南派山水以水墨清雅为尚,更有退逸的趣味,其对造型的要求宽松,对书法的要求则比较高,因而文人士大夫更愿意、也便于进入这一领域。南派代表董源、巨然的画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与西方印象派的点彩派类似,近看时眼前都是点和线,难以分辨具体的景物,但退一步从远处欣赏,便顿觉景物灿烂。
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画家们都为后人留下了传世的杰作,而当今人面对这些作品时,难免有一种隔阂感。对普通人而言,山水画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却找不到欣赏之道。
其实,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二字并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它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当人们欣赏一幅山水画时,也不是在简单地观赏画中的树石、草木、云水、丘壑,因为作者透过这些山水所要表达的,是他对自身和宇宙万物关系的理解,是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问道自然笔墨求真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郭熙的《早春图》……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北宋仁宗时期的故事,也将不少宋代的山水名作嵌入画面的背景或道具之中。
中国山水画的孕育期可以追溯至魏晋时期,此时的山水大多是人物的背景。到了宋代,文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将绘画视作修身养性之道,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逐渐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花鸟、山水等陶冶心情、问道自然的题材大量出现。
文人的山水情结,其实早在魏晋时期就已萌发,从陶渊明、谢灵运,到唐代的王维,一批山水诗人隐居山林,感受自然,并提倡诗画一律,创作了诸多描写田园、山水的诗篇与绘画,比如王维就留下了著名的《辋川集》与《辋川图》。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是山水画得以独立并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力。
两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李成、范宽、郭熙三家的山水,被史家誉为“标程百代”。宋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一样,以“求真”为尚。
与魏晋及隋唐时代相比,画家们的技术更为高超,他们已经能够用笔墨精微地表现出自然万象。比如,山水画最重要技法是“皴法”,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董源的披麻皴等都各具特色。
退一步看顿觉灿烂
自五代起,山水画就有了南北之分。李成、范宽等人是北派山水的代表,他们用笔多方硬,画面雄奇开阔,笔下的北方山林浓密高耸,山势雄浑强健。南派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他们所绘的大多是平坡洲渚、湖山迷蒙等江南景色,用笔多婉柔。
在北宋前期和中期,北派山水一统天下,董源、巨然的南派风格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南宋之后,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北派山水渐次式微,董源、巨然的地位不断提升。
“平淡天真”是南派山水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当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竭力推动文人画的发展,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理想生活融入画中,主张“不求形似,但求达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就是“米家山水”的代表作之一。
知名画家、上海师范大学邵琦教授认为,北派山水的趣味更符合宫廷审美,辉煌大气,颇有入世的精神。南派山水以水墨清雅为尚,更有退逸的趣味,其对造型的要求宽松,对书法的要求则比较高,因而文人士大夫更愿意、也便于进入这一领域。南派代表董源、巨然的画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与西方印象派的点彩派类似,近看时眼前都是点和线,难以分辨具体的景物,但退一步从远处欣赏,便顿觉景物灿烂。
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画家们都为后人留下了传世的杰作,而当今人面对这些作品时,难免有一种隔阂感。对普通人而言,山水画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却找不到欣赏之道。
其实,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二字并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它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当人们欣赏一幅山水画时,也不是在简单地观赏画中的树石、草木、云水、丘壑,因为作者透过这些山水所要表达的,是他对自身和宇宙万物关系的理解,是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