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终于开学了 面对“厌学情绪”家长怎么办?

时间:2020-05-10 07:24:35   来源:东方网

[导读]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都在陆续迎来返校开学,正当家长们以为能松一口气时,有些孩子却并不愿意回到学校,甚至抗拒上课。长时间的宅家和网课影...


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都在陆续迎来返校开学,正当家长们以为能“松一口气”时,有些孩子却并不愿意回到学校,甚至抗拒上课。长时间的“宅家”和“网课”影响的不只是生活习惯,还有情绪的节奏,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从家里回到教室的转变?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蔡丹在接受东方网采访时表示,青春期孩子本身的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变化快。因为疫情导致孩子们长时间在家,缺少与同伴的交流也缺少户外活动,学生们可能会有一些情绪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且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弹性,会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学校的时间节奏调整作息。例如现在第一节课时间相对比较晚,开学后学生需要调整早睡早起的作息。

  其次,家长和孩子在开学前1-2天,抽10-20分钟正式交流一下大家的期待和准备。

  第三,家长需要评估一下孩子的态度和心理状况。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的焦虑感表现各不相同。幼儿或者小学生会表现出哭、发脾气、生气缓和的时间变长,需要粘着爸妈的情况增多。中学生会表现出更长时间的熬夜,晚起。对曾经喜欢的兴趣爱好不感兴趣等。不想说话,过多拿着电子产品。成年人则表现为失眠,容易急躁,发脾气。经常翻阅手机。蔡丹表示,这些往往都是焦虑的信号,父母识别之后可以交流、沟通,多听听对方的想法,不需要过多评论和建议。

  第四,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老师目前状态不一样,所以孩子、老师、家长要做准备也不一样。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都希望早日开学。中小学老师则绝大部分是希望开学的。“因为在家角色更复杂,又要做家长,又要做老师,是很累的。”

  “对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其实挺喜欢在家上课,因为很自由。”因此导致的结果是好的学生,也就是动机强的学生,这段时间进步明显。动机弱的学生,由于缺乏学校的约束,退步也是明显的。还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网课学习的效果,要比学校要差一点。

  孩子厌学情绪不稳,作为家长怎么交流?

  蔡丹表示,简单而言,小学生的沟通是身体接触,抱着,击掌,眼神交流,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沟通方式和途径。

  中学生更容易情绪波动和激惹,很多父母觉得很难沟通。这里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评估一下你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之前关系还不错,那沟通还是可以有方法的。如果之前没有花很多时间,亲子关系的基础比较弱,那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你给他独立的空间。“只讲关键的,讲了就要做到,不需要什么都讲。”

  2、沟通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时间和场合。“比如孩子一回来,做作业很烦躁的时候就不适合沟通。”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受教时刻”,“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状态和时机,有一个比较容易打动的点。”这需要父母自己寻找,比如在周末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聊聊上次想讨论的话题。

  3、沟通的时候多说说自己的想法。用“我觉得”开头,不要用“你”开头。因为说自己的感受是可以的,青春期的孩子不太想家长过多直接说他。

  4、在矛盾激烈的时候,不要说道理,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说太多道理是没用的,因为孩子大脑都被情绪控制了,理性分析的脑区没有激活,说了只会越来越生气。”因此蔡丹建议,当矛盾发生时,如果家长还愿意安抚,可以安抚情绪。如果家长自己都觉得很生气,最好是先离开,“可以立正、向后转、起步走,到厨房喝杯水。”

  厌学源自童年,孩子“开窍”前不要盲目施压

  蔡丹教授表示,厌学是个“复杂的问题”,而厌学的开始源自于童年的学习经历。他特别提醒小学生家长,不要给孩子过重和过大的负担,尤其在孩子没有“开窍”之前,否则会到小学高年级降低学习动机。“一旦已经开始厌学了,矫正就比较复杂。”

  首先要分析家庭系统。父母关系好不好?“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厌学情绪更重。这不是孩子不想要学习,只是发泄对父母的不满意。”因此,蔡丹表示,爸爸妈妈之间和谐相处,孩子更容易好好学习。

  其次,家庭支持够不够。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及时帮助和支持,那孩子心里就会有“我搞得定,我不怕”这样乐观的念头。如果孩子做不好,经常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批评,那动机就会下降。“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什么态度?”如果孩子没考好,家长自己感到很难过,那么家长就要支持和分析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帮助他进步。如果遇到孩子没考好,家长自己情绪也很激动,也就是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没有很好支持,那么孩子今后就会有个特点——我不会,我不愿意做。“因为做砸了,家长还会批评,何必呢?逐渐就会养成了不愿意做的态度。”

  第三,要找到孩子心中的梦想。蔡丹教授做了一个感性的比喻,“孩子心里有个美丽的精灵,但父母有时候不一定看得到。”因为父母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孩子是否做作业,考试是否有好成绩。“但恰恰,这个语数外不是你孩子的小精灵,你孩子的小精灵说不定是模型、艺术,你能接受吗?”这个“小精灵”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试着从“小精灵”入手,去带动其他的动力。

  当然有些孩子的“小精灵”是沉迷在追星和打游戏中,对家长来说“简直是噩梦”,蔡丹教授指出,一般来说,明星和游戏是孩子心理寻求平衡的替代品。往往发现,父母支持和同伴关系不是太好的学生,沉迷游戏的可能性更高。原因很简单,就是游戏可以代替自己的满足。“交往的需要有了,自信有了,归属感有了……很多美好的感受爸妈给不了,老师给不了,同学给不了,但追星和游戏都给到了。”

  所以,蔡丹教授强调家长一定要谨慎,不能强行控制和禁止孩子“追星”和“游戏”,“否则替代品没有了,孩子容易出问题。与其‘堵住’还不如疏通,找到新的平衡替代。”例如,父母是否能成为孩子平衡点?孩子有没有很好的朋友?

  作为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重建支持系统,可以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或者出去玩。可以尝试跟老师充分沟通,尽量让老师在学校给孩子“好脸色看”。“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吗?打一场游戏愿意吗?”蔡丹教授指出,如果环境合适、家庭平衡,孩子才能自动脱离游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