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能力增长极
时间:2020-04-17 17:08:21 来源:天津消防
[导读]以构建六训机制为载体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 张福好改制转隶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范畴更加宽泛、执勤任务更加繁重、能力要...
以构建“六训”机制为载体
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 张福好
改制转隶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范畴更加宽泛、执勤任务更加繁重、能力要求更加专业,如何加快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命题。黄明书记曾强调,要把改革“窗口期”变成战斗力的“跃升期”,不能成为空白期、断档期。部消防救援局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将2020年作为“提质强能年”,应该说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对消防救援队伍来说,就是要把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作为转型升级的不变核心和终极目标来推进、来落实,对执勤的模式、组训的方式、作战的样式进行重塑重构重建,才能有效应对“全灾种”、“大应急”艰巨考验。笔者认为,应构建“六训”机制,形成路径多维、方法多元、互为补充、链条完整的新型训培体系,为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一、以“全员普训”为基础,树起苦练本领、提质强能的“风向标”。当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加快转型的关键期,原地踏步就会落伍、抱残守缺就会掉队,必须掀起上下同训、全员参训的大练兵热潮,传递“本领不强、重任难当”的强烈信号。一是党委统训保质效。将大练兵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基础工程,推行“任务分流、上下共担;责任捆绑、闭合共振;质效晾晒、交流共促”的工作机制,不搞形式、不做虚功,坚决消除“只练基层不练机关”的错误思想,纠正挤占练兵时间、违反练兵规程、降低练兵标准等问题,确保练兵工作有章有法、有序有力。二是分岗施训补短板。各岗位人员要对标新任务、新职能,向问题宣战、向短板叫板。作战岗位重点围绕冲得上、打得赢,研战法、练技能、强专业;防火岗位重点围绕防得住、保得稳,重研判、防风险、除隐患;后勤岗位重点围绕供得快、保得足,抓联储、精装备、善协同;政工岗位重点围绕贴得紧、做得实,强党建、严管控、鼓干劲。三是制度管训添动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两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进入操场、进入角色、进入战位,带头练谋略、练指挥、练应变;要实行责任捆绑,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做到互帮互促、同奖同惩,变“要我练”为“我要练”;要用好激励手段,把个人成绩与晋职晋衔、评先评优、年终绩效等挂钩,树立“练得好就是光荣、干得好就是资本”的导向,调动全员的训练热情。
二、以“岗位复训”为导向,练就业务精通、独当一面的“真功夫”。岗位即战位、一线即战线。必须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日复一日地摔打、寒来暑往地磨炼,不断将体能技能再强化、再巩固、再夯实,提升基层指战员业务水平和适岗能力。一是入职培训严考严出。对新入职消防员,要严格落实“两严两准”要求,把底子打牢、把作风养成,着力增强职业自豪感、事业认同感、专业敬畏感和从业归属感,做到合格一个、上岗一个;对政府专职消防员,要在招录上严把关口、管理上求同存异、训练上提高标准、保障上加大力度,保证战斗力的生成。二是岗位能力实测实评。科学抓好全勤指挥部人员、基层指挥员、战斗员、供水员、调度员、通信员、驾驶员7类岗位的业务训练,推行“指战员岗位专业能力等级达标考评”。天津总队专门编印了《全勤指挥部组织指挥程序》、《初起火灾行动要诀》、《18类典型灾害事故处置行动规程》,推动各级应用到实战当中,并作为岗位能力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突出重点建章建制。对一线指战员建立“日训、月考、季评、年赛”的“循环式”、“递进式”练兵制度,不间断地“充电、加油、赋能”。对战训岗位干部,做到任前必训、任前必考,确保自身特长与工作职能相适应,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相匹配。探索实战锻炼机制,将战训干部放到灭火任务繁重、出警数量较大、灾害类型多样的支队或基层消防站,随岗作战见学,积累实战经验。
三、以“专业特训”为核心,锻造技能过硬、英勇善战的“尖刀队”。专业队是打硬仗、破危局的利刃和拳头,必须抓实抓细抓长远,建精建强建一流,力求人员、战术、装备、保障等各方面都达到极致水平。一是优化力量配置。配齐配强人员装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增强专业队的吸引力。坚持高于普通队、严于普通队的原则,细化专业队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和补充机制,形成梯次结构,实现良性竞争。科学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规划,编制专业队训练大纲和教材,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二是强化破题攻关。择优聘请专家学者和行家里手,充实专家智库,填补力量空白,充分发挥专家组在战法研究、课题攻关、辅助决策、演习导调等方面的智囊作用,加快“高低大化”火灾扑救和地震、洪涝、滑坡、坍塌等特殊灾害事故救援的破题进度,拿出一招制敌、化险为夷的招法。三是深化资质认证。依托国内外具备资质的权威机构,持续开展绳索救援、舟艇驾驶、潜水打捞等资质认证培训,提升指战员持证上岗率,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救援技术的“突击手”和“多面手”。天津总队与市卫健委签订了“119-120”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院前救护”培训,实现平时联勤联训、战时同步响应,提高了被救人员存活率。
四、以“装备专训”为关键,固牢人装融合、助推战力的“支撑点”。现代灭火救援战斗打的是“装备仗”,拼的是“高科技”。一定程度上,装备决定战术、战术关系成败。要在“学装、管装、懂装、维装”上下功夫,把新装备与作战应用、战术运用紧密结合,攻克灭火救援技术难题。一是日常训练标准化。摸清现有可用装备数量、分布及性能,更新流转库存装备,淘汰过期失效装备,统筹配备尖端装备。在此基础上,分类、分级、分岗建立装备知熟达标考核体系,使装备与岗位绑定、与专业融合、与编组匹配。广泛开展装备比武竞赛活动,在硬碰硬的对抗中交流经验,在实打实的较量中取长补短。二是培训考核制度化。落实“接装必训、验装必训、用装必训”制度,重点加强两级全勤指挥部以及基层指战员的装备培训,做到熟悉装备性能、熟练操作使用、熟谙技术参数。加大检查考核力度,避免出现常规装备不会用、精尖装备不敢用、长期闲置不能用等现象。建立人才保留机制,推动装备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三是服务实战效能化。积极跟进高层建筑消防救援方舟等新型特种装备的设计研发,提高装备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深化装备器材革新创造,建立实战评价和反馈机制。开展超高层消防车供液、远程系统供水、冲锋舟水域救援、无人机辅助作战等演习训练,促进人装融合。要将4G-LTE专网基站、MESH通信系统等高科技通信装备,合理运用到战术战法中,着力破解“三无”条件下的通信保障难题。
五、以“驻厂轮训”为拓展,建立精专多能、青蓝相继的“人才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危化品企业、仓储物流等高危单位以及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生物药品等新产业、新业态,必须走进工作区、贴近风险源,直观了解情况,汲取专业知识,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一是“零距离”跟班作业。采取“进厂学、专家带、实地练”的方式,分批组织指战员到辖区石油、化工等重点单位驻厂培训,通过专家讲解、跟班作业、亲自操作,参加企业内部安全讲座和日常管理巡查,全面了解危化品理化性质以及生产工艺、重点部位、安全防护、应急措施等内容。结合日常“六熟悉”完善应急预案,做到“一企一方案”、“一厂一对策”。二是“启发式”交流研讨。与专职消防队、工艺处置队、微型消防站加强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研讨战术策略,围绕近年来典型火灾扑救案例,通过角色互换、战例复盘、想定作业等方式,针对初战控制、关阀断料、倒灌输转、安全撤离等方面开展破题攻关,不断提升灾情预判、指挥调度、力量部署、战法运用的能力水平。三是“梯次型”抓好帮带。对轮训人员进行系统考核,保证学有所成。在实战中鼓励参训人员当好参谋助手,及时提供技术支持。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参训人员上讲台、传经验,使“小教员”发挥“大作用”,不断壮大骨干人才队伍。天津总队现已举办总队级、支队级驻厂轮训40余次,培训骨干1200余人,为应对处置石油、化工等特殊灾害事故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六、以“实战验训”为根本,砥砺百战精兵、淬火成钢的“磨刀石”。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要鲜明地树起战斗力标准,在演练中提升,在实战中总结,把队伍放在更糟糕、更突然、更惨烈、更复杂、更意外的灾害假设中检验训练成效。一是从难从险练战法。针对水域、地质、化工、山岳等特殊灾害事故,通过专家导调、预案推演、想定作业等方式,高频率、大规模地开展全要素的实兵实装演习,拉近操场与战场的距离,实现备战向实战的转变。要注重检验人员与装备的结合、战法与技能的融合、指挥与联动的配合、作战与保障的契合,着力解决专业能力不强、装备应用不精、战术运用不准、联动配合不熟等问题。二是联勤联动强协同。与公安、气象、卫生、电力等部门加大联合演练力度,实现一键式调派、协同式响应,做到指挥上更加顺畅、配合上更加默契、行动上更加同步。深化与民间公益性、非公益性空勤、水域、化工等专业救援力量的合作,签订战略协议,建立跟班带训、协作联勤机制。特别是固化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的经验做法,组织应急处置队加强洗消清理、病患转运等方面的演习,确保在应急之时能够发挥好职能作用。三是求真求实严战评。坚持小仗讲评、大仗战评,按照现场勘查、程序复盘、经过介绍、提问答疑、专家点评程序,认真开展每一次战评研讨,视情邀请专家组成员、联动单位负责人参加,由“闭门思过”向“开门纳谏”转变。要敢于唇枪舌战、揭短亮丑,杜绝报喜藏忧、夸夸其谈,既要总结经验、固化经验、推广经验,更要反思问题、反省不足、反观后效,真正做到“评一次、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