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大市场:封城不闭市的菜篮子
时间:2020-04-09 09:15:33 来源:新京报
[导读] 刚下了107国道的大货车满载蔬菜,正在市场入口处等待检查。市场内,菜贩子与卖春笋的老板讨价还价,搬运工驾驶三轮摩托载着十几箱番茄...
刚下了107国道的大货车满载蔬菜,正在市场入口处等待检查。市场内,菜贩子与卖春笋的老板讨价还价,搬运工驾驶三轮摩托载着十几箱番茄在行人间穿梭。敞开的卡车货箱里,冷藏用的冰块融化了,嫩绿色的蒜苗浸润在冰水间。
这看似寻常景象来得并不容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白沙洲大市场的商户们在人力不足、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保持市场的持续运营。每天,有上千吨蔬菜在此流转,供应至成千上万的武汉市民手中,支持着这座与病毒战斗的城市。
不止一位商行老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白沙洲大市场全天运营,全年无休。历经疫情考验,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诠释。
繁忙的大市场
如果从高空俯瞰,白沙洲大市场形似一片莴笋叶。一条宽约20米的主干道贯穿中央,两侧延伸出十多条巷道,通往成片成片的红色大棚。
白沙洲大市场成立于2004年,占地700多亩。平日里,长途跋涉的送货车辆来到这里,将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交付给商行,商行再批发给菜贩子、采购商等各色客户。据公开报道,2018年,白沙洲大市场销售农产品总量达420万吨。
4月5日下午1点,保安老刘站在大门下的水泥路墩上,一手拿着额温枪,一手提着印有二维码的塑料牌。过往车辆卷起尘土,令他的白色防护服蒙上一层灰色。
老刘的职责是检查车辆中人员的体温,并督促驾驶员出示健康码,体温在37摄氏度以下且健康码为绿色才可放行。老刘说,这个流程只需二十秒,当每天临近中午和半夜进出车流量大时,主门附近的拥堵几乎不可避免。
下午3时,白沙洲大市场安保部副部长侯林昌开始了每日例行的巡逻——沿主干道纵穿市场,再沿着巷道将整个“莴笋叶”走一遍。一趟巡逻耗时近两个小时,侯林昌走了10年,早已不觉得疲惫。
在往常,他的巡逻目的主要是维护大市场内的交通秩序与消防安全。疫情期间,他的巡逻又有了新的任务。在一家油铺前,侯林昌看见三位中年女子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人未戴口罩。侯林昌是广西人,说话轻声细语,“口罩在哪里?”对方忙不迭地摸出口罩戴上,解释道:“刚刚嗑了个瓜子。”侯林昌的声调不由得提高了几分:“都说了,不允许露天吃东西,要嗑到里面去嗑!”
下午7时,天色暗了下来,一辆棕色的面包车从商行门口驶过,商贩杨旺(化名)一眼就认出那是常光顾的菜贩子,便冲着面包车大吼一声:“土豆搞(买)不搞!”对方没有减速,从车窗中探出头喊道:“还有呢,不用了!”杨旺坐回板凳,嘟囔了一句,“大概是在其他家买好了。”相处久了,杨旺对菜贩子的销货周期熟记于心,这样的托辞瞒不过他。
杨旺身后的地上放着一节卡车车厢,里面的1200件土豆卖了约六分之一。白沙洲大市场的商行只做批发生意,因此“斤”、“两”等轻量单位被更为豪迈的“件”代替,用以指成箱、成捆打包好的商品。商品的价格也以百公斤计算,例如杨旺给土豆开的价格便是280元/百公斤,折合零售价为1.4元/斤。
杨旺的计划是在三天内卖完存货,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在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大市场中,菜贩子们几十、上百件地从白沙洲进货,再分销给二级市场的摊贩。产自云南的土豆,在杨旺的商行短暂停留后,最终目的地可能是武汉,也可能是黄石、鄂州等地家庭的餐桌。
有新客人上门了,杨旺起身招呼。一番讨价还价后,这名客人以230元的单价买下40件土豆。双方成交后,市场中揽活儿的搬运工会开着三轮摩托过来,将货物运到买家的卡车旁,再将一箱箱土豆装车、码放好。这一单干完后,搬运工会从杨旺处领取25元左右的报酬。
送走搬运工,杨旺又坐回到板凳上,继续盯着过往行人。他晚上7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对他而言,今天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留守的商贩与保安们
时间回到两个多月前,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市民家中大多已经囤好了过年用的蔬菜。白沙洲大市场里的商行老板们也备好了货,给工人们放了几天假,养精蓄锐,准备迎接年初三之后的买菜高峰。
然而,这天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自上午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也暂时关闭。
看到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后,主营辣椒生意的郭瑞(化名)吓了一跳。每家商行的档口最里面都搭了一排二层的简易板房,供驻场的工人、老板休息用。郭瑞便在板房中躲了一天,“钟南山说了这病能人传人,那多可怕啊。”不少商贩和郭瑞一样,戴起口罩,在板房中闭门不出。
不过,接受了疫情已经暴发的事实后,多数老板逐渐恢复了工作,想办法应对。主营菌类生意的沈萍(化名)2月20日左右回到市场,给留守的十五位工人涨了一倍工资,还给每个人都买了保险。主营西红柿生意的饶林从家里搬到档口二楼的一处房间居住,他给员工买了几千只口罩、成箱的酒精和84消毒液。
4月4日晚间,新京报记者看到,饶林的临时居所只有约10平方米,房间内除了床,还有一台他从家中搬来的巨大的跑步机,显得十分拥挤。每天晚上,饶林都会在跑步机上跑半个小时,“想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除了做好防护,现在对付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房间里还有一台播放着实时监控画面的电视机,方便饶林随时掌握档口的动向。
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工人们被困在自家小区内不能上班。为了维持经营,60岁的郭瑞搬了张行军床睡在货物旁,一个人守着整个档口。客户来了叫醒他,他就亲自上卡车卸货,再给客户搬上车。30多斤重的辣椒,郭瑞一天上上下下搬几十趟,很快腰酸背痛。一场疫情,让这位老板结结实实地“锻炼了一把身体”。
留下来的不止商行老板们。110多人的保安队伍中,包括侯林昌在内有40多人留守在了大市场中,承担起治安和防疫任务。疫情开始后,白沙洲大市场关闭了除主门外的9个副门,人员进出均需要测量体温。每天早上9点上班后,侯林昌会亲自在主门入口处值守一会儿,然后去巡逻、走访,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疫情之初,防护用品一度短缺,大多数商行老板都缺少消毒液的喷雾器,侯林昌就教老板们把84消毒液兑好水装入矿泉水瓶,再在瓶盖上扎几个眼,制成简易喷洒装置。保安队伍的物资同样紧缺,侯林昌身上一件防护服穿了半个月,还是主张将防护物资优先供给大门口负责量体温的同事。
侯林昌说,保安同商贩的关系在这次疫情中悄然改变,以往二者是管与被管的“猫和老鼠”,在疫情中变成了互相协作、共渡难关。
他注意到的另一个变化是,原本说话靠吼、有点“社会”的商贩们变得守规矩起来,不仅注意自身防护,还会主动举报谁家没戴口罩,谁家偷偷串门了。
由于交通封锁,自1月23日以来,武汉之外城市的菜贩们不能来白沙洲大市场采购了,因此,市场里的商贩也相应降低了进货量。郭瑞的进货量降低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他不再进广东货,只保留了海南的货源,因为海南出产的蔬菜会“打冷”,可以保存更久。
而有的老板是和产地农户签的包销合同,约定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收走田地里整年的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风险则是一旦销售不畅,菜就会烂在自己手里。
雷凯就是如此,到了2月10日前后,产地的蔬菜到了不得不收割的时候,雷凯只得看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绿叶菜送进他的档口,然后烂掉,最后丢掉了1000多件,损失二十多万元。“我也可以不收他们的菜,无非是损失20%的定金。但这样做的话,明年你生意别想做了,整个圈子都会知道你不遵守合同,谁也不会供货给你。”雷凯说,“怎么会不心痛呢,但是做生意还是信用最重要。何况生活在疫区里,人没事就好。”
为社区服务
2月10日,武汉开始对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买菜一度遇到困难,其中尤以不会手机购物、线上下单的老年群体为甚。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始自行采购或委托菜贩子进货,来保障居民生活所需。由于货品齐全、新鲜价廉,白沙洲大市场成了他们共同的目的地。
从正月初四开始,郭瑞的商行有社区志愿者上门了。有的年轻志愿者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菜长啥样,站在空心菜跟前问有没有空心菜卖。有的志愿者不懂批发生意的规矩,问郭瑞能不能买半件青椒。
雷凯则表示,志愿者们说话很和气,不像一些菜贩子一样故意刁难人,“毕竟出来做志愿者,心地是好的嘛。”
今年30岁的武汉人罗皓一直活跃在志愿者一线。2月底时,他注意到有空巢老人存在买菜困难的情况,便发起了配送爱心菜的活动。一次,有爱心人士下单购买白沙洲大市场的粮油,罗皓就开着车去大市场取。他注意到,大市场的米每公斤比外面便宜1元左右,“这样我们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帮助更多人。”
罗皓记得,不止一位老人在收到爱心菜后,感动得直流眼泪,“没想到社会上还有人惦记着她。”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罗皓的队伍中,巅峰时期团队达到200多人。白沙洲大市场的农副产品,经过一次次接力,送到了4000多户老人家中。
今年30岁的吴明原本是大市场蔬菜部的一位管理人员。去年他离开蔬菜部,担任白沙洲配送中心的副总经理。这是一家去年成立的新公司,专注于向二级批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在疫情期间也为保障供应出了一份力。
跟其他电商平台一样,从白沙洲配送中心买菜的社区居民在手机上下单,由配送中心按社区汇总,再从市场内采购、分包、派车配送。最忙碌的时候,配送中心的一辆货车和一辆依维柯面包车在一天之内要跑60个小区,送出一万多份订单。每份订单中的菜品都由吴明和同事们手动用小塑料袋分隔包装。吴明记得,有几天他们包装到了凌晨4点,早上8点再起床继续采购。
由于配送中心就设在白沙洲大市场中,提供的蔬菜保证便宜、新鲜。“离菜场近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吴明打趣道。
“疫情发生以后,白沙洲作为武汉市比较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城市保供应的重任。”4月5日,白沙洲大市场行政总监郑秀荣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为了鼓励蔬菜商们继续来白沙洲大市场做生意,自1月24日14时起,白沙洲大市场免除了所有车辆的通行费用,以及根据交易商品吨数收取的手续费用。截至4月5日,共免除532万元费用。
商务部官方网站3月9日刊载的一篇文章称,2月以来,白沙洲大市场在武汉市内蔬菜交易量占比超过70%,同比增加了两倍多,为武汉市应急保供、稳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易逐步恢复
目前,白沙洲大市场每日农产品交易量是2000多吨,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目前依然在逐步恢复中。郑秀荣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毕竟武汉市的集贸市场有400多家还没有开放,等二级市场逐步开放了以后,我们的销量会有提升。”
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量0例,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在这一天首次“清零”。当天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发布会,提出武汉市“四类”必需生产企业和春节以来未停工停业的企业可继续生产或着手复工复产。
沈萍印象中,从这一天开始,市场中的人就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但是离过去正常时候还差一口气,这里以前是会堵车的。”她指着门口的巷道说。眼前,采购的车辆来往穿梭,不时停靠在档口前询价、装货。三轮摩托灵活地避让着行人,汇入主干道上的车流里。
4月4日中午,一对身着防护服的男女来到白沙洲大市场一家蔬菜档口,要了两件芹菜和两件黄瓜。车子的后备厢中已经购入了辣椒、洋葱、土豆,他们打算一会儿再去水产品档口买几条鱼。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二人是一家工厂的后勤采购员,这家有200名员工的工厂自4月1日起复工,目前已有约40人返岗。为了准备伙食,两位采购员从3月31日起,每隔一天来一次白沙洲大市场,采购食材。
同一天,武昌区水务部门的后勤职工老何也来到白沙洲,采购了大量的花菜、青菜。疫情期间,该水务部门100多人的抢险队伍有50多名工人坚守着,随时准备应对下水管道损坏、堵塞等突发状况。因为其间要准备的饭菜变少了,老何一度改为在商超采购食材,如今随着更多的工人们陆续返回岗位,老何也重新回到了白沙洲大市场。
3月19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称,武汉市无疫情小区内每户每天可派一人在所在无疫情社区范围内购物,每次外出小区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此后,除了机关、企业的后勤保障人员,白沙洲大市场还迎来了一些前来买菜的普通市民。
4月1日至4月4日,白沙洲大市场迎来了一轮人流高峰。有大量市民驾着私家车前来,主干道发生了拥堵,侯林昌安排20多位保安站在双黄线上手拉着手,维持秩序。他自己则来到主门口,劝私家车主回去,“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批发市场,没有你能买的菜。”一天之中就劝回了5辆车子。
白沙洲大市场的水产区也做零售生意,顾客大可以挑几条鱼过磅称重,按斤论价。商行老板们自己也经常在水产区单条买鱼吃。
因疫情原因,水产区一度停止经营,从2月底开始逐渐恢复。新京报记者在白沙洲大市场水产区遇见了一位带着全家来采买的市民。这位市民表示,自己趁着两小时购物时间来到大市场,准备买一些鲫鱼和小龙虾。“今天吃顿好的调节一下心情。出了疫情这么大的事儿,家里人都平安就好。”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郑秀荣认为,这一消息对于白沙洲大市场是个利好,“到时候集贸市场应该会有一定的恢复,白沙洲的交易量就会出现上升。”
4月4日上午,白沙洲大市场内人流车流熙攘。10时整,随着防空警报响起,人们安静下来,垂手默哀,所有车辆都停下来,开始齐摁喇叭。3分钟后,默哀结束,车流再次涌动,白沙洲大市场的生机回来了,正如此刻的武汉。
这看似寻常景象来得并不容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白沙洲大市场的商户们在人力不足、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保持市场的持续运营。每天,有上千吨蔬菜在此流转,供应至成千上万的武汉市民手中,支持着这座与病毒战斗的城市。
不止一位商行老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白沙洲大市场全天运营,全年无休。历经疫情考验,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诠释。
繁忙的大市场
如果从高空俯瞰,白沙洲大市场形似一片莴笋叶。一条宽约20米的主干道贯穿中央,两侧延伸出十多条巷道,通往成片成片的红色大棚。
白沙洲大市场成立于2004年,占地700多亩。平日里,长途跋涉的送货车辆来到这里,将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交付给商行,商行再批发给菜贩子、采购商等各色客户。据公开报道,2018年,白沙洲大市场销售农产品总量达420万吨。
4月5日下午1点,保安老刘站在大门下的水泥路墩上,一手拿着额温枪,一手提着印有二维码的塑料牌。过往车辆卷起尘土,令他的白色防护服蒙上一层灰色。
老刘的职责是检查车辆中人员的体温,并督促驾驶员出示健康码,体温在37摄氏度以下且健康码为绿色才可放行。老刘说,这个流程只需二十秒,当每天临近中午和半夜进出车流量大时,主门附近的拥堵几乎不可避免。
下午3时,白沙洲大市场安保部副部长侯林昌开始了每日例行的巡逻——沿主干道纵穿市场,再沿着巷道将整个“莴笋叶”走一遍。一趟巡逻耗时近两个小时,侯林昌走了10年,早已不觉得疲惫。
在往常,他的巡逻目的主要是维护大市场内的交通秩序与消防安全。疫情期间,他的巡逻又有了新的任务。在一家油铺前,侯林昌看见三位中年女子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人未戴口罩。侯林昌是广西人,说话轻声细语,“口罩在哪里?”对方忙不迭地摸出口罩戴上,解释道:“刚刚嗑了个瓜子。”侯林昌的声调不由得提高了几分:“都说了,不允许露天吃东西,要嗑到里面去嗑!”
下午7时,天色暗了下来,一辆棕色的面包车从商行门口驶过,商贩杨旺(化名)一眼就认出那是常光顾的菜贩子,便冲着面包车大吼一声:“土豆搞(买)不搞!”对方没有减速,从车窗中探出头喊道:“还有呢,不用了!”杨旺坐回板凳,嘟囔了一句,“大概是在其他家买好了。”相处久了,杨旺对菜贩子的销货周期熟记于心,这样的托辞瞒不过他。
杨旺身后的地上放着一节卡车车厢,里面的1200件土豆卖了约六分之一。白沙洲大市场的商行只做批发生意,因此“斤”、“两”等轻量单位被更为豪迈的“件”代替,用以指成箱、成捆打包好的商品。商品的价格也以百公斤计算,例如杨旺给土豆开的价格便是280元/百公斤,折合零售价为1.4元/斤。
杨旺的计划是在三天内卖完存货,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在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大市场中,菜贩子们几十、上百件地从白沙洲进货,再分销给二级市场的摊贩。产自云南的土豆,在杨旺的商行短暂停留后,最终目的地可能是武汉,也可能是黄石、鄂州等地家庭的餐桌。
有新客人上门了,杨旺起身招呼。一番讨价还价后,这名客人以230元的单价买下40件土豆。双方成交后,市场中揽活儿的搬运工会开着三轮摩托过来,将货物运到买家的卡车旁,再将一箱箱土豆装车、码放好。这一单干完后,搬运工会从杨旺处领取25元左右的报酬。
送走搬运工,杨旺又坐回到板凳上,继续盯着过往行人。他晚上7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对他而言,今天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留守的商贩与保安们
时间回到两个多月前,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市民家中大多已经囤好了过年用的蔬菜。白沙洲大市场里的商行老板们也备好了货,给工人们放了几天假,养精蓄锐,准备迎接年初三之后的买菜高峰。
然而,这天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自上午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也暂时关闭。
看到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后,主营辣椒生意的郭瑞(化名)吓了一跳。每家商行的档口最里面都搭了一排二层的简易板房,供驻场的工人、老板休息用。郭瑞便在板房中躲了一天,“钟南山说了这病能人传人,那多可怕啊。”不少商贩和郭瑞一样,戴起口罩,在板房中闭门不出。
不过,接受了疫情已经暴发的事实后,多数老板逐渐恢复了工作,想办法应对。主营菌类生意的沈萍(化名)2月20日左右回到市场,给留守的十五位工人涨了一倍工资,还给每个人都买了保险。主营西红柿生意的饶林从家里搬到档口二楼的一处房间居住,他给员工买了几千只口罩、成箱的酒精和84消毒液。
4月4日晚间,新京报记者看到,饶林的临时居所只有约10平方米,房间内除了床,还有一台他从家中搬来的巨大的跑步机,显得十分拥挤。每天晚上,饶林都会在跑步机上跑半个小时,“想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除了做好防护,现在对付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房间里还有一台播放着实时监控画面的电视机,方便饶林随时掌握档口的动向。
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工人们被困在自家小区内不能上班。为了维持经营,60岁的郭瑞搬了张行军床睡在货物旁,一个人守着整个档口。客户来了叫醒他,他就亲自上卡车卸货,再给客户搬上车。30多斤重的辣椒,郭瑞一天上上下下搬几十趟,很快腰酸背痛。一场疫情,让这位老板结结实实地“锻炼了一把身体”。
留下来的不止商行老板们。110多人的保安队伍中,包括侯林昌在内有40多人留守在了大市场中,承担起治安和防疫任务。疫情开始后,白沙洲大市场关闭了除主门外的9个副门,人员进出均需要测量体温。每天早上9点上班后,侯林昌会亲自在主门入口处值守一会儿,然后去巡逻、走访,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疫情之初,防护用品一度短缺,大多数商行老板都缺少消毒液的喷雾器,侯林昌就教老板们把84消毒液兑好水装入矿泉水瓶,再在瓶盖上扎几个眼,制成简易喷洒装置。保安队伍的物资同样紧缺,侯林昌身上一件防护服穿了半个月,还是主张将防护物资优先供给大门口负责量体温的同事。
侯林昌说,保安同商贩的关系在这次疫情中悄然改变,以往二者是管与被管的“猫和老鼠”,在疫情中变成了互相协作、共渡难关。
他注意到的另一个变化是,原本说话靠吼、有点“社会”的商贩们变得守规矩起来,不仅注意自身防护,还会主动举报谁家没戴口罩,谁家偷偷串门了。
由于交通封锁,自1月23日以来,武汉之外城市的菜贩们不能来白沙洲大市场采购了,因此,市场里的商贩也相应降低了进货量。郭瑞的进货量降低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他不再进广东货,只保留了海南的货源,因为海南出产的蔬菜会“打冷”,可以保存更久。
而有的老板是和产地农户签的包销合同,约定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收走田地里整年的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风险则是一旦销售不畅,菜就会烂在自己手里。
雷凯就是如此,到了2月10日前后,产地的蔬菜到了不得不收割的时候,雷凯只得看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绿叶菜送进他的档口,然后烂掉,最后丢掉了1000多件,损失二十多万元。“我也可以不收他们的菜,无非是损失20%的定金。但这样做的话,明年你生意别想做了,整个圈子都会知道你不遵守合同,谁也不会供货给你。”雷凯说,“怎么会不心痛呢,但是做生意还是信用最重要。何况生活在疫区里,人没事就好。”
为社区服务
2月10日,武汉开始对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买菜一度遇到困难,其中尤以不会手机购物、线上下单的老年群体为甚。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始自行采购或委托菜贩子进货,来保障居民生活所需。由于货品齐全、新鲜价廉,白沙洲大市场成了他们共同的目的地。
从正月初四开始,郭瑞的商行有社区志愿者上门了。有的年轻志愿者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菜长啥样,站在空心菜跟前问有没有空心菜卖。有的志愿者不懂批发生意的规矩,问郭瑞能不能买半件青椒。
雷凯则表示,志愿者们说话很和气,不像一些菜贩子一样故意刁难人,“毕竟出来做志愿者,心地是好的嘛。”
今年30岁的武汉人罗皓一直活跃在志愿者一线。2月底时,他注意到有空巢老人存在买菜困难的情况,便发起了配送爱心菜的活动。一次,有爱心人士下单购买白沙洲大市场的粮油,罗皓就开着车去大市场取。他注意到,大市场的米每公斤比外面便宜1元左右,“这样我们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帮助更多人。”
罗皓记得,不止一位老人在收到爱心菜后,感动得直流眼泪,“没想到社会上还有人惦记着她。”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罗皓的队伍中,巅峰时期团队达到200多人。白沙洲大市场的农副产品,经过一次次接力,送到了4000多户老人家中。
今年30岁的吴明原本是大市场蔬菜部的一位管理人员。去年他离开蔬菜部,担任白沙洲配送中心的副总经理。这是一家去年成立的新公司,专注于向二级批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在疫情期间也为保障供应出了一份力。
跟其他电商平台一样,从白沙洲配送中心买菜的社区居民在手机上下单,由配送中心按社区汇总,再从市场内采购、分包、派车配送。最忙碌的时候,配送中心的一辆货车和一辆依维柯面包车在一天之内要跑60个小区,送出一万多份订单。每份订单中的菜品都由吴明和同事们手动用小塑料袋分隔包装。吴明记得,有几天他们包装到了凌晨4点,早上8点再起床继续采购。
由于配送中心就设在白沙洲大市场中,提供的蔬菜保证便宜、新鲜。“离菜场近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吴明打趣道。
“疫情发生以后,白沙洲作为武汉市比较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城市保供应的重任。”4月5日,白沙洲大市场行政总监郑秀荣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为了鼓励蔬菜商们继续来白沙洲大市场做生意,自1月24日14时起,白沙洲大市场免除了所有车辆的通行费用,以及根据交易商品吨数收取的手续费用。截至4月5日,共免除532万元费用。
商务部官方网站3月9日刊载的一篇文章称,2月以来,白沙洲大市场在武汉市内蔬菜交易量占比超过70%,同比增加了两倍多,为武汉市应急保供、稳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易逐步恢复
目前,白沙洲大市场每日农产品交易量是2000多吨,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目前依然在逐步恢复中。郑秀荣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毕竟武汉市的集贸市场有400多家还没有开放,等二级市场逐步开放了以后,我们的销量会有提升。”
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量0例,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在这一天首次“清零”。当天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发布会,提出武汉市“四类”必需生产企业和春节以来未停工停业的企业可继续生产或着手复工复产。
沈萍印象中,从这一天开始,市场中的人就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但是离过去正常时候还差一口气,这里以前是会堵车的。”她指着门口的巷道说。眼前,采购的车辆来往穿梭,不时停靠在档口前询价、装货。三轮摩托灵活地避让着行人,汇入主干道上的车流里。
4月4日中午,一对身着防护服的男女来到白沙洲大市场一家蔬菜档口,要了两件芹菜和两件黄瓜。车子的后备厢中已经购入了辣椒、洋葱、土豆,他们打算一会儿再去水产品档口买几条鱼。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二人是一家工厂的后勤采购员,这家有200名员工的工厂自4月1日起复工,目前已有约40人返岗。为了准备伙食,两位采购员从3月31日起,每隔一天来一次白沙洲大市场,采购食材。
同一天,武昌区水务部门的后勤职工老何也来到白沙洲,采购了大量的花菜、青菜。疫情期间,该水务部门100多人的抢险队伍有50多名工人坚守着,随时准备应对下水管道损坏、堵塞等突发状况。因为其间要准备的饭菜变少了,老何一度改为在商超采购食材,如今随着更多的工人们陆续返回岗位,老何也重新回到了白沙洲大市场。
3月19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称,武汉市无疫情小区内每户每天可派一人在所在无疫情社区范围内购物,每次外出小区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此后,除了机关、企业的后勤保障人员,白沙洲大市场还迎来了一些前来买菜的普通市民。
4月1日至4月4日,白沙洲大市场迎来了一轮人流高峰。有大量市民驾着私家车前来,主干道发生了拥堵,侯林昌安排20多位保安站在双黄线上手拉着手,维持秩序。他自己则来到主门口,劝私家车主回去,“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批发市场,没有你能买的菜。”一天之中就劝回了5辆车子。
白沙洲大市场的水产区也做零售生意,顾客大可以挑几条鱼过磅称重,按斤论价。商行老板们自己也经常在水产区单条买鱼吃。
因疫情原因,水产区一度停止经营,从2月底开始逐渐恢复。新京报记者在白沙洲大市场水产区遇见了一位带着全家来采买的市民。这位市民表示,自己趁着两小时购物时间来到大市场,准备买一些鲫鱼和小龙虾。“今天吃顿好的调节一下心情。出了疫情这么大的事儿,家里人都平安就好。”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郑秀荣认为,这一消息对于白沙洲大市场是个利好,“到时候集贸市场应该会有一定的恢复,白沙洲的交易量就会出现上升。”
4月4日上午,白沙洲大市场内人流车流熙攘。10时整,随着防空警报响起,人们安静下来,垂手默哀,所有车辆都停下来,开始齐摁喇叭。3分钟后,默哀结束,车流再次涌动,白沙洲大市场的生机回来了,正如此刻的武汉。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