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经济 > 正文


帮中小微企业纾困应成为银行业使命

时间:2020-04-03 08:46:39   来源:安徽日报

[导读]  中小微企业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是就业的主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市场主体。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中小...

  中小微企业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是就业的主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市场主体。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中小微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出台了包括安排万亿元规模再贴现、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券及发展订单、仓单和应收账款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明确要求,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近期,各家上市银行陆续发布年度报告,其中六大国有上市银行实现利润超过1.1万亿,有媒体以“日均净赚30亿”形象地描述银行业的盈利势头。这种盈利能力,表明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运行质量稳步提升。通过银行体系“输血”逆境中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有着很大政策让利和主动作为空间。

  银行业绩光鲜亮丽,但在“光环”背后,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称得上是银行业的“衣食父母”。翻看各家银行的年报不难发现,由存贷款利率差产生的利息净收入仍然是各家银行的经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源泉。银行越是保持良好盈利表现,就越是依赖实体经济。经济学家们曾揭示过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发生过的“流动性陷阱”现象,因为实体经济活力不足,企业缺乏扩大生产经营的意愿,无论投放多少货币,都没有人愿意从银行贷款。也就是说,活跃的实体经济始终是银行扎根的沃土。银行业特别是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中小微企业是客户和“上帝”,中小微企业生存不下去,银行也很难独善其身。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中广大中小微企业地位并不对称,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时,中小微企业的压力与焦灼感是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无法体会到的。与中小微企业的迫切融资需求相比,银行从业人员总体上并没有“主动出手”“马上就办”的紧迫感和原动力。因此,当前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完善制度设计,通过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银行业将更多资源聚焦遭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规则,增强银行从业人员在主动有效服务企业融资需求中创造优秀业绩、提升专业能力。银行业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上存在突出短板。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都沿袭着“有抵押才放贷款”的模式,缺乏针对各类企业客户专业化的尽职调查能力,风控体系僵化、手段单一,既束缚了银行业务创新的能力,也降低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当前,为抗击疫情连续向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必须通过各家银行才能传导到各类企业中去。以再贴现为例,其政策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银行现有的企业客户网络,这就需要各家银行进一步延伸对企业的服务触角,从而真正为更多企业“输血”纾困。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窗口指导,尤其要避免出现大量资金在银行间空转套利,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适当压缩存贷利差空间,以更加便利、更低成本的融资环境,为身处困境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创造宽松经营环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活力和元气。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