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开展跨区域全要素地震救援拉动演练
时间:2020-03-27 14:48:10 来源:天津消防
[导读]为迅速贯彻落实应急部、部消防局关于全力做好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相关要求,提高应对地震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3月26日,天津
为迅速贯彻落实应急部、部消防局关于全力做好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相关要求,提高应对地震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3月26日,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坚持实情、实景、实兵、实装标准,开展跨区域全要素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张福好、副总队长马若鹏坐镇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副总队长李连忠、郭兴强遂行指挥。
【队伍集结】无本操作 无案参演 无人预知
坚持“三无”条件组织队伍集结。演练模拟设定了我国某省发生7级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坍塌,大量人员被困,部消防局命令天津总队调派增援力量前往救援。此次演练预先拟定了3个集结点,并对拟定地点实行全程保密,演练开始前由总指挥随机抽取确定集结地点,并迅速启动演练,做到不预告时间、不预先集结。总队接到部消防局调派任务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一次性调集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4轻4重地震专业队,搜救犬分队,通讯分队,训保支队等力量,协同总队灭火救援专家组、公安、地震、交通、气象、120急救、大型机械企业等社会联动单位共计1000余人、65部执勤车、14犬,携带防护、探测、破拆等7大类装备器材2万余件(套)前往集结区域。灾情地点、演练科目由导调人员直接向前方指挥部下达,各搜救队任务均为随机抽取、临时下达。
【项目设置】危险环境 危地布局 危急施救
立足“三危”标准设置演练项目。此次演练选定雨天和大风天气下进行,每名指战员都要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重重困难,更要面对高强度、超负荷等各种艰巨繁重的救援科目。根据演练地域、灾情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先后设置了5公里徒步行进、搜救队营地搭建、生命迹象搜索、深井救援、狭小空间救援、顶撑、破拆救援、巷道挖掘救援、横向破拆救援等10余个实战科目。提前掩埋假人和活体动物,设置各项危局、险局、困局,高度模拟地震救援现场复杂情况。科目设置的难度、作业实施的强度、应对环境的恶劣程度,都创下了历次演练之最。演练邀请了灭火救援专家组成员现场指导,并与参演指战员进行互动式交流研讨;抽调全市15名业务骨干作为导调员,全程遂行作业、遂行考评,有效提升了参演指战员的技战术和装备应用能力。
【现场处置】严格规程 严肃纪律 严密安全
按照“三严”原则进行现场处置。各参演队接到调派任务后,第一时间按照装备配备标准配齐所需器材装备,并于1小时内全部抵达指定集结区域。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指挥部下达“梯次推进、全速覆盖”作战命令;重点区域落实“集中装备、整合资源、分类标记、综合救援”措施,利用搜救犬和雷达、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反复搜索标定,独立作战与联合搜救相结合,确保搜救不留死角。在定点破拆救援科目中,要求打通承重墙后,利用单架救出被困人员;在巷道救生项目中,要求参演人员钻进狭窄的管道清理出废墟后才能将被困人员救出; 在坍塌埋压搜救科目中,利用工程机械车辆将石板平移5米后,救出被埋压人员。现场导调人员对演练科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指导,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等行为立即叫停,责令纠正后再操作,达到了规范程序、掌握要领、提高能力的目的。制发了现场、阵地、宿营管理等3项战场纪律,成立2个督察组,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不间断对演练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物资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员,制定紧急撤离方案,及时叫停存在隐患的作业行为,提高了参演指战员安全意识。演练期间,共实地处置24个作业点,搜救“被困者”24名,抢险救援处置高效。
【后勤保障】实时运送 实际操作 实地供给
落实“三实”要求强化后勤保障。演练中,总队迅速启动战勤保障应急预案和社会联勤保障预案,运送器材装备、生活物资2万余件(套),调集炊事、油料、维修等保障车30辆,搭建宿营帐篷20顶;针对疫情实际,安排了20名医疗救护人员全程跟进卫生防治工作。依托指挥中心、卫星通信指挥车、350兆电台快速搭建总队指挥部、前方指挥部和地震救援队三级通信指挥体系;利用单兵图传、4G布控球等多种通信设备,结合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侦察、传输现场演练情况,确保现场应急通信连线及时、信号稳定、传输到位。总队政工遂行组强化战时思想鼓动,进一步激励了斗志,鼓舞了士气。
此次演练立足地震救援实战难点,采取“多个科目联演、多种任务叠加、多项技术协同”的方法临机设置,进一步磨合了各救援队之间协同救灾、联合救援的应急机制,实现了多种力量大协同、装备器材大测试、施救措施大检验、专业能力大提升、战斗作风大历练,进一步强化了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