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硬核”护士长的武汉抗疫记(图)

时间:2020-03-09 11:23:30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  个子不高,身材瘦弱,她说自己是一个缺少情商的人,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很严格,平时同事们都有点怕她;武汉的战友们却说,她总是提醒我...

 

 
  个子不高,身材瘦弱,她说自己是一个缺少情商的人,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很严格,平时同事们都有点怕她;武汉的战友们却说,她总是提醒我们做到最严格防护,确保万无一失,这种严厉让我们感到心安;医疗队领队也说,出发前第一眼从名单上看到她的名字,我就感觉放心了。
  她就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有着32年护理经验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主任护师王莹。

  第一批到武汉 第一批进“红区”

  3月3日,天气渐暖,武汉市青山区委党校,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当大多数医护人员从紧张忙碌的值班中歇下来的时候,王莹和几名护士长仍在忙碌──她们在对过去一个月“红区”值守进行经验总结,以便为后续工作留好第一手资料。

  “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很辛苦,也没有时间。现在休整期间正好梳理一下情况,包括从医疗角度、护理角度来进行总结,需要完善的基本内容已经完成,现在就是在做最后的校对工作。”王莹告诉记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医护人员来说,既是一次艰苦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回顾和总结,要把好的经验提炼出来。

  一个多月前的1月26日晚,王莹和137名战友登上了天津飞往武汉的专机,开始对湖北新冠肺炎患者展开救治工作。连续一个多月紧张工作之后,整个队伍于2月28日开始进行休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选派赴武汉支援队伍成为天津医疗系统的一件大事,尤其是第一支队伍,代表着天津医疗的形象和水平,第一仗只能打胜、不能失败。派谁去?怎么选?标准很明确:要派那些经验丰富、水平高的,派那些经历过考验、能打胜仗的,派那些处变不惊、稳得住阵脚的。

  王莹入选第一批名单。大年三十中午,刚刚吃完饭,王莹接到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的电话:“做好去武汉的准备,而且可能要做护理这块的带队人!”医院医政处处长的嘱咐更加直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护师只有您一个,咱一定要派撑得住局面的人去。”

  其实对于王莹来说,不用上级点将,她也会主动报名,作为参加过非典疫情防控的资深护士,王莹觉得自己当年的经历对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1月27日,进驻当地几个小时之后,作为护理组及感控组组长的王莹和领队陆伟、医疗组组长史东升以及其他3位同志一共6人进入武钢二院,进行最初的情况了解,没想到就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

  武钢二院传染科病房,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建的,之后除一楼外整个二三四楼长时间没有使用,里面随处可见灰尘、废弃物,有的窗户甚至连玻璃都缺失,医院常用的氧气带等设备设施更是不能使用。

  更让人着急的是,当时医院里面已经开始收治病人,医疗队面临两难境地:进入,医疗基础设施不具备,无法开展正常的救治工作;不进,里面病人望眼欲穿。

  紧急会商之后,医疗队作出决定,进!无论如何也要进!边清理环境边进行治疗!1月28日10点30分,天津医疗队第一次正式进入武钢二院“红区”开展工作,这也是天津医疗队第一次进入武汉的“红区”。“当时的条件很差,但也不能再要求什么,只能一边收拾一边救治病人。”

  经过综合考虑,总计16名医护人员作为第一组进入“红区”,其中,王莹是整个护理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也是队伍的带头人。

  她的严格与细心 都体现出责任感

  医疗队进入之后,虽然穿着防护服、戴着眼镜和口罩,很难分清谁是谁,但对于焦急等待的病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医疗队来了,我们有人管了!

  进入“红区”之后不久,王莹就对在里面值守了近十个小时的武钢二院医护人员下了一道命令:“都站在原地不要再动!”那一刻,这名在ICU值守了32年的护士感到了心痛。由于条件限制,这些武汉本地医护人员有的人已有部位处于暴露状态,王莹说:“大家必须让‘院感’人员看着出去脱防护服,如果出去时再不注意,很容易被感染。”

  在医疗救治期间,王莹曾经发过一次脾气,还差点拍了桌子,让人领教了她的严厉。

  武钢二院传染病楼,共有四层,其中一楼安放各种检查设备,没有病人,二楼和三楼的病人分别由天津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疗队负责,当地计划开辟四楼医疗区,但缺少足够的护士,想要一步步将护士补齐,但没能通过王莹这一关。作为资深护士,王莹比谁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她坚持32名护士必须一步到位,统一培训,合格上岗。也许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许是因为王莹坚决的态度,当地派的护士第二天如数到达。“加了这些人后,大家共同面对病情,新来的等于插队到我们这儿来了。”王莹说。

  加入了队伍就要一视同仁对待。王莹按照医疗队统一要求,采用“人盯人”的方式监督队员穿脱防护服。第一天开始,王莹亲自在四楼病房监督大家,并观察大家的熟练度;她安排医疗队的院感专家高斌主任每天站在门口盯着,看着每一个人穿。“必须要保证当地医护人员跟天津医护人员一样标准。”王莹说。

  在武钢二院院内,停着一台消防车,这也与王莹关系密切。一天夜里,睡梦中的王莹突然惊醒,一个问题蹦了出来──医院原有设备设施不到位,里面包括电源等都存在隐患,尤其是当时经常下雨,通过外墙渗透的水痕清晰可见,病房中有接线板、有氧气瓶,如果出现疏漏,后果难料。

  王莹立刻连夜联系上当班护士长,“一定要大家注意,要检查所有的氧气瓶,要注意不要有火,不要有病人吸烟,要看所有的接线板。”

  第二天一早的联席会议上,王莹就把这件事提了出来,大家都觉得非常重要,由领队陆伟找到当地政府部门,经过消防评估,武钢二院完善了一些消防设施,并有一台消防车24小时在医院待命。

  护士长的带队人 关注年轻人成长

  驻守武钢二院的天津医疗队,有一个数字可能很难被打破──那就是护士长的数量比例。作为天津第一批援助医疗队,共有138名人员,这些医护人员来自天津32家医疗机构,每个人都是各自医院的主力,其中护士长就有40多人。作为医疗队护理和感控组负责人,王莹是这些护士长的护士长。

  从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32年,王莹一直坚守在重症医学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护工作者。在武汉,除了考虑病人的救治,王莹还想着如何带好年轻人,让大家在这场战斗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

  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护师闫广汛向记者介绍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事。一天,闫广汛所在的总医院领导从天津发来一条微信:“广汛,听说你在前方工作很给力,继续加油!”得到鼓励的闫广汛一脸疑惑,自己也没和单位同事说过工作的事,千里之外的领导是如何知道的呢?原来,是武汉前方护士主管人王莹将他的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把情况告诉了后方。

  不只是天津医疗队,对武钢二院的医护人员,王莹也尽心尽力,希望能够让大家学到东西。她说:“那天我跟武钢二院的人说,医院的这些人,通过天津医疗队的培训和督导,一定是医院未来的财富。”

  “严厉是从专业角度说的,如果不是从专业角度来讲,大家都觉得我挺随和的,我觉得我还是一个随和的人。”对于大家所说的严厉,王莹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人,专业上是不允许有疏忽的,所以肯定会抠得很细。”

  事实上,工作上的严厉并不是王莹的全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其他支援人员对此最有发言权。

  作为天津重要的医疗机构,从第一批支援开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先后多次派出人员支援武汉,对于后几批人员来说,大家有个共同的优势就是,有王莹在前面给大家“蹚路”,有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向王莹咨询。就这样,一项项制度、规范,一段段操作视频,传授给天津其他医疗队、传授给同行、传授给接班者……

  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王莹名列其中。在接到大家的祝贺时,王莹说:“成绩不是个人的,荣誉都是集体的,这是我的真心话,没有每一个人的付出,我们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感谢医疗队的每一个人!”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