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掀起古蜀国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0-03-05 08:55:22 来源:海南日报
[导读]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面具。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三星堆金杖上的纹饰。(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文\??刊特约撰稿刘亭亭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现,让湮没了三千年的古蜀文明蜚声世界。
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面具。
三星堆青铜神树。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
三星堆金杖上的纹饰。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文\??刊特约撰稿 刘亭亭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现,让湮没了三千年的古蜀文明蜚声世界。2020年2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先生在央视节目《开讲啦》中透露:时隔三十多年后,三星堆考古又有了重大突破,新发现的三号坑与原来的二号坑形制几乎一样,经一、二号坑的发掘者陈德安先生确认,三号坑已露出的疑似青铜器为大口尊,接下来的发掘必将冲击现有的考古观点,进一步解开古蜀国的神秘外衣。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
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畔,曾分布着三个连绵起伏的黄土堆,因形似三颗星斗,被当地老百姓称作“三星堆”,又因黄土堆挨着月亮湾,便有了“三星伴月”的美称。民国十八年(1929),月亮湾的村民燕道诚、燕青保父子在清理门口的水沟时,无意间挖到一个堆满玉石器的土坑,里面玉璧、玉璋等有数百件之多。燕家是本地富户,燕道诚读过书也算有些见识,他自然知道自己挖到了“古董”。可能由于玉质不好,燕道诚送了不少给亲朋好友,还有些便宜地卖给了古董商。成都的金石鉴赏家龚熙台也买到了四件燕家的玉器,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刊物上,这使得“广汉玉器”很快在古玩界声名鹊起,不少玉器古董商纷纷追寻它的来源。
1931年春,英国神父董笃宜也从燕道诚手中买到几件玉石器,经华西协和大学的美籍学者戴谦和鉴定为商周遗物。同为华西协和大学的考古学者葛维汉听到消息后,于这年的中旬赶去广汉做了实地调查。此后的三年,由于古董商的觊觎,月亮湾遗址变得岌岌可危。直到1934年3月,在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的支持下,葛维汉为首的华西大学博物馆考古队才开始正式的发掘工作。后因附近土匪横行,葛维汉和林名均等学者在发掘了10天后便宣告结束。不过发掘的收获倒是颇丰,有玉石器和陶器等600多件,葛维汉回成都后,还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一文,此次发掘工作揭开了以后半个多世纪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恢复了三星堆的考古工作,经过多年探查,冯汉骥教授认识到三星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三星堆正式被建议命名为“三星堆文化”。真正让三星堆为世人熟知的是1986年一、二号坑的发现,据发掘者陈德安先生回忆:当时正值盛夏,有一天上午三星堆附近砖瓦厂的工人急匆匆地闯进三星堆考古工作站,对陈德安说,“陈老师,你快去看看,烧砖取土的时候挖出东西来了,有铜的、石头的,还有刀。”陈德安和陈显丹急忙赶赴现场,原来工人所说的“刀”居然是玉戈和玉璋。在接下来的正式发掘中,金杖、青铜人头像、象牙和玉石器等四百余件文物陆续出土。在一号坑被发现后,8月上旬,二号坑又突然被发现了,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纵目人面具和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等大量珍贵文物很快被发掘出来。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掘,使沉睡三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
文物中的历史
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因有独特的自然屏障,先秦蜀地才出现了三星堆这样神秘的文化。从三星堆已有的遗迹和遗物来看,无疑是冯汉骥教授所说的古蜀国的中心都邑所在。“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后人看来,古蜀国先王的事迹多少带有传说的色彩,不过三星堆文物与这些传说倒真有不少相互印证的地方。
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第一件器物是金杖,长约143cm,一端刻有戴冠的人像,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还穿过鱼身。鱼和鸟的组合自然让人想到古蜀王鱼凫,凫一般是指水鸟,所以鱼鸟纹饰与人名完全契合。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商末周初,此时中原地区已出现象形文字——甲骨文。三星堆遗址中并未发现明确的文字,如果这鱼和鸟的造型代表蜀王鱼凫,倒是与象形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金杖的含金量很高,长度也方便人持握,造型与埃及和西亚地区常见的权杖很像,这都为此物是古蜀王权杖提供了侧证。
二号坑出土的纵目人面具与史籍记载中的古蜀王蚕丛有类似之处,《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根据典籍记载,中国古代有不少重瞳的“圣人”,像晋文王重耳、西楚霸王项羽皆是如此,于是有人便提出蚕丛也是“圣人异相”,他的“目纵”可能与传说中二郎神头顶的眼睛一样,是竖着长的。直到三星堆出土了青铜纵目人像面具,铜面具上眼睛处有凸起的圆柱,研究者才恍然大悟,“目纵”原来是眼睛突出的意思。根据“目纵”这条线索,纵目人面具表现的是蚕丛夸张、神化后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关于蚕丛为何“目纵”,有学者指出是因为他居住在岷山上游的汶山郡,此地水土中严重缺碘,导致人易患甲亢,甲亢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于是便有了“纵目”形象。
此外,《尚书·周书》还记载,在周武王伐纣发动牧野大战的前夕,武王为号召联盟的诸国将士奋勇伐商,曾做过一篇《牧誓》的宣言,其中提到一同与西岐伐商的诸侯中便有蜀国。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戈、玉璋和大口尊等器物和纹饰,带有明显的中原商文化的痕迹,这表明两地存在着政治和文化交流,这也为三星堆遗址即为古蜀国遗址提供了佐证。
古蜀人的信仰
第一次见到一、二号坑出土的怪异青铜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者也是一头雾水,不少文物在国内考古中都是首次出现,甚至有人疑惑人面像表现的是“天外来客”。实际上这些大粗眉、杏眼、阔口抿嘴、大长耳的青铜人像并不是真人的面容,而是面具的造型,这些面具与古蜀人的信仰息息相关。在由古至今传承的傩文化中,面具都是事神不可缺少的道具。古蜀国担任祭司的巫师,想必也会在祭祀仪式上戴上夸张的面具,表示自己化身为神灵传达神谕。
在古蜀人的神话传说体系中,太阳崇拜是最为重要的信仰,这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两件青铜神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大的一号神树,枝干皆是弯弯向下,枝条之上有规律地立着九只神鸟。有学者推测,神树顶部还有一只鸟站立,应是十只神鸟。
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有十日并行危害百姓,引发后羿射日的故事。此外,不少志怪书籍中还有神树与太阳运行密切相关的传说。《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明确指出太阳是由金乌鸟背负,十个太阳轮流在扶桑木上停歇,便有了日出日落。青铜神树与扶桑树的造型极尽相似,是这些远古传说最直观的形象展示,而神树上未见的那只神鸟或许就是“居上枝”当值的太阳。
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又名“通天神树”,高约396cm,是已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单体商周青铜器。这样的巨型青铜器,被古蜀人认为有通天之能也不足为奇。在一号青铜树的下端还有一条长约两米的巨龙,在古蜀人想象中,不知巨龙是金乌白日巡游的驾乘还是祭司们上天与太阳沟通的坐骑。除却神树,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形似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形器”,五道支架被认为象征着从太阳散发出的光芒,可能是古蜀人在神庙中供奉的太阳象征物。
在距今二千六百年左右,三星堆文化突然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三星堆遗址四十五公里外,发现了一处新的古蜀人文化中心——金沙遗址,它出土的诸多文物与三星堆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其中的太阳金鸟金饰,中心为旋转芒纹表现的太阳,周围有四只神鸟首尾相接地绕其飞翔,明显表现出太阳崇拜的信仰意识,金沙遗址表明三星堆的古蜀人并没有消失,而是发生了迁移。如今三星堆三号坑的出现又为古蜀国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神秘的古蜀国又将会诉说怎样新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