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反思应急物资保障制度 如何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
时间:2020-03-04 09:04:5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经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等问题。][其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缺乏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专业应急能力、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思维。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经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等问题。 ]
[ 其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缺乏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专业应急能力、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思维。 ]
经过前一阶段的不懈努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医疗物资统一调配和供应保障得到逐步强化,实现了从最初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再到基本满足的转变。
但工信部党组近日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应急物资保障中一些长期存在的不足和体系性缺陷。要针对存在的短板死角进行彻底整治,抓紧堵上漏洞、筑强体系。
与此同时,强大的工业综合实力,也为我国构筑强大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制度
疫情暴发初期,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疗器械等严重不足,加之无序使用紧缺医疗资源,导致一段时间内防控物资供应十分紧张。
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撰文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经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等问题。
魏际刚分析,其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缺乏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专业应急能力、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思维。需系统考虑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储备、运输、储存、分拨、快递、配送等,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流网络,提升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能力。
上述工信部党组文章也提出了三方面的举措来解决应急物资保障中的不足和体系性缺陷。一是要加快建立工业基础能力调查制度,对包括医疗防控物资在内的重要工业产品和生产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分门类编制产业供应链地图,建立工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和重点企业储备库,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据。
二是加强卫生防疫物资的战略储备,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和结构,变制造优势为供给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充分供应,宁可让物资等人,不能让人等物资。
三是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开展常态化统筹管理和动态监控,提升应急生产机动性和调拨分配效率,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超大规模制造能力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首位,而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上述文章认为,这一独特优势奠定了医疗物资保障的基础,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具备强大的工业综合实力,才能构筑起强大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支撑坚决彻底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对冲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破坏,都需要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上述文章要求,加快复工复产,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支持汽车、电子等带动性强的产业尽快复工复产,推动5G网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近日企业复工率回升较快,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截至2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78.9%,其中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达到85.6%。
此外,工信部强调,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组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聚焦短板弱项,深化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加强食品药品供给保障能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摆脱受制于人局面的根本途径。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
防控疫情至今,在医疗手术、体温检测、人脸识别、配送、消毒杀菌等众多场景中,智能制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助力安全复工复产中作用巨大。
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暂停使用指纹考勤机,改用其他方式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无接触模式的刷脸入闸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首选方案。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检测准确率超99.8%。”京东数科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京东数科在人脸检测、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重点攻坚,实现实时检测戴口罩人脸、对未佩戴口罩或错误佩戴口罩的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语音提醒,用数字科技为企业响应复工复产构筑了第一道防疫屏障。
中冶集团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针对工程项目复工过程中的疫情防控管理需求,中冶赛迪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推出了“防疫复工”轻筑智慧管理方案,研发集成智能门禁测温、疫情在线智能填报、防疫物资盘点、防疫消杀、视频监控、视频AI识别、视频会议等多项工程现场疫情防控专项智慧应用,围绕工程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提供复工管理、远程视频会议、防疫物资保障、人员防疫管理、应急预案、环境防疫管理等服务,保障工程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无遗漏、无盲区、全覆盖,筑起工地疫情防控的智慧网。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将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产业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的方向发展,产生产业竞争新优势,从而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