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时间:2020-03-04 08:36:36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应当看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都采取了紧急的防控行动。从全面延迟复工复产、实行相对严格的隔离制度,到疫情不严重的地区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各地的经济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应当看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都采取了紧急的防控行动。从全面延迟复工复产、实行相对严格的隔离制度,到疫情不严重的地区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各地的经济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部分地区推迟复工复产的影响受到全球关注。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曾表示,疫情将对湖北等疫情相对严重地区所处的相关产业链形成负面冲击,冲击既可能向产业链上方(例如原材料与中间产品)衍生,也可能向产业链下方(例如加工装配)扩展。
放眼于全球范围,上述逻辑同样适用。在全球产业链上,上游受中国大陆需求减少影响的资源国和中下游对中国大陆中间品供给依赖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和销售市场,还生产了全世界65%的智能手机和45%的个人电脑,也是绝大多数产业上下游的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最大生产国。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报告,对比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经济GDP、贸易总额和中间贸易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分别由彼时的4.3%、5.5%和5.6%大幅提高至2018年的15.8%、11.8%和13.8%。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性、此次空前的防控力度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疫情对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纺织服装、光伏等行业全球产业链的短期外溢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当然,随着各地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国内短期需求或供给的缩减影响将大大减弱。而且,如果从全年角度来看,一季度后生产或出现恢复性反弹。但是,比短期外溢影响更重要的是,疫情冲击事件可能加速推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主动转型升级加速,部分产业外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势头显现,加之过去两年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关税压力增大,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外资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地投资建厂,从中国之外采购零部件,而包括钢铁、纺织等行业在内的部分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寻求外迁机会。
当然,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又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还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短期内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配套设施优势等仍然明显。不过,需要关注疫情冲击下供应链的短期波动,分析其是否会进一步加速产业外迁趋势。
可以说,决策层在此时着重强调,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正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责任体现,也是向全球的经贸伙伴释放信号,即中国将坚决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保障各合作伙伴的利益。
要兑现上述承诺,保障上述关键环节的供应,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医疗保障、财政支持、金融助力等多方面举措已经推出。2月2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未来,从中长期发展角度看,还需关注疫情对产业链、劳动力格局更加长远的影响,并绸缪应对预案。例如,在疫情冲击下,劳动力的流动性或将受到影响。此前已有研究发现,近两年来农民工即便出省务工,也更愿意选择距离家乡更近的务工大省。而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也有所加快,疫情防控下的远程出行限制、隔离检查等措施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这一变化。对此,各地也应有所准备,可推动一些返乡农民工就近重新再就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投入复工复产。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