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产业 > 正文


纪录片《中国医生》聚焦“医者之心”

时间:2020-03-02 10:16:21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纪录片《中国医生》聚焦“医者之心”,以及他们身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对抗无常与脆弱的希望之光(剧组供图)阅读提示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医患关系中难以绕过的命题,聚焦“医者之心”的纪录片《中国医生》,以普通人的真实悲喜讲述了20多位医生的故事。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一部小众纪录片《中国医生》不动声色地火了。

纪录片《中国医生》聚焦“医者之心”,以及他们身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

对抗无常与脆弱的希望之光

 

(剧组供图)

阅读提示

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医患关系中难以绕过的命题,聚焦“医者之心”的纪录片《中国医生》,以普通人的真实悲喜讲述了20多位医生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一部小众纪录片《中国医生》不动声色地火了。

这部曾在央视点映过的医疗纪录片,1月下旬在爱奇艺播出后,目前稳居全网纪录片热度榜首;赢得极好口碑,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3分。

《中国医生》将镜头对准全国6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选取了20多位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镜头更多聚焦的是“医者之心”,以及他们身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

“这是一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纪录片,它不仅仅在于选择了这样一个群体,我更希望观众通过这个群体能更多地看到人性的多面性,看到医患之间的温情一刻,看到希望。”该片总导演、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如是介绍。

医者仁心

“曾经有一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真想把你撕成碎片……”

老奶奶一边谴责朱良付,一边要求他给自己看病,“我近来血压有点高,你再帮我看看。”

朱良付医生在《中国医生》第一集《挚诚》中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

已过不惑之年的朱医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每天面对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脑血管疾病的特殊性,要求病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朱组长所在的脑卒中绿色通道,便是24小时待命。

“朱医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随时随地被叫到医院也乐在其中。他没有觉得‘这么苦我受不了’,天天骑着小电动车到医院上班。”这给张建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有非常丰富的人格,对医生这一职业特别热爱。”

纪录片中,加班、连轴转、高强度工作是医生的常态。而这也折射出当下的普遍现状。

朱良付有一段特别触动人的话,“天天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我现在是主任医师,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成长”的故事出现在纪录片的第二集。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博士毕业,工作3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

一个因煤气爆燃导致全身95%烧伤的患者,从ICU送到了徐晔所在的科室,老人需要植皮手术以保护手部功能,但家人明确表达了没钱做手术的窘境。作为老人的管床医生,徐晔向医院申请了两万元的公益基金。然而,一天晚上,徐晔处理完急诊室的三个联合会诊病例后回到科室,却被告知病人在家人坚持下出院了。

“人生本来就是修行,更何况是医生呢?为什么有的人说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是冷静,现在这种情况他见过无数次了。这个过程是每一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面对空荡荡的病床,徐晔沉默又失落。

生死抉择和人性权衡,是医患关系中难以绕过的命题,也是每一名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境况。

“从内心来说,每一位医生都想竭尽全力把自己的病人治好,许多医生看着家属放弃了,他们自己的难过和失落甚至会远远超过病人和家属本人。”张建珍对此有极深的个人体会。

心结情怀

拍摄有关医疗题材的内容,是张建珍的一个心结。

2008年,双亲不幸先后患癌。这一年,她在北大医院整整待了一年。

“在这之前,我和医院基本没有接触,对医生的了解可能都是来源于媒体的有关报道,但那次在医院长期和医生面对面接触之后,我对医生这个群体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成了张建珍对医生或者说医疗这个行业关注的缘起。

在照顾父母亲的过程中,她接触最多的是一位住院医生,叫李少雷。在2014年拍摄医疗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里,李少雷就是其中的一位嘉宾。

她一直想做《因为是医生》第二季,无奈愿望落空。关于“拍摄与医疗相关的影视作品,我个人一直都有一个心结,或者说是自己的一个情怀。”

2017年,国家卫健委下属的《健康报》社发起拍摄纪录片《医心》(后更名《中国医生》),张建珍受邀参与。

从2017年8月起,拍摄团队开始到四川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这6家医院进行调研。为尽可能全面呈现医生群体,在拍摄对象选择上一方面考虑到医生专业上的跨度,既有全国知名的大拿,也考虑到有普通的护士;也考虑到了年龄的跨度,有年龄大的老专家,也有年轻的住院医生。最终,整部纪录片拍摄了20多位医生。

作为一名影视研究者,《中国医生》灌注着张建珍对生命的思考,对这个医护群体的认识,“尽可能地以一种相对比较克制、理性、真实的风格,把这个群体呈现出来。”

真实医患

近些年,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受到关注。包括张建珍之前拍摄的《因为是医生》,另外还有东方卫视播出的全程使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的《急诊室的故事》,以及后来的《人间世》《生门》。

而《中国医生》定位非常清晰。从一开始,张建珍就明确提出了创作风格上的主张:首先是真实;第二,不渲染,不为了制造矛盾、戏剧性冲突而有意放大和渲染一些情节。

最终成型的纪录片抛开了激烈的冲突、悲惨的处境,即便有所记录。

“当自己、家人生病的时候,你只能信任医生,除了相信医生没有其他选择。”张建珍表示,“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更愿意呈现的是信任、良善和温情,想把医患之间互相信任,把疾病作为共同的敌人一起来克服困难的过程记录下来,这个也更符合真实的状况,所以大家最后反馈也是纪录片非常真实,没有去渲染那么多的矛盾。”

“在豆瓣上有这样一条留言:我们对于医生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她印象深刻,“这个评价非常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个人对医生的认识。其实医生做的是一个非常绝望的事情,生命注定是要结束的,而他们用他们的知识和专业在和命运对抗。”

据透露,《中国医生》里的不少医护人员目前已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而《中国医生》团队也已经前往武汉,深入拍摄记录抗疫医生的故事。

“《中国医生》在疫情期间受如此多的关注是幸运的,但我更加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在平时,我们去医院看病也能善待医生。”张建珍认为,这是医疗题材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编辑:zmh

关键字:医生纪录片中国张建珍拍摄一个真实医疗医院这个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