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日德兰海战的战争格局实质就是一场军备竞赛
时间:2020-02-18 09:10:38 来源:搜狐
[导读]1916年5月31日,英、德两大海军主力(主力舰群包括归属德国海军的大洋舰队和英国的主力舰队)在北海的斯卡格拉克海峡爆发了一场以无畏级战列舰为打击核心的海洋战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德兰海战。同时,世界各国海军所推崇的“大舰巨炮主义”也被推向人类近代海战的高潮。(注意:“大舰巨炮主义”实质是指舰队为提高海战的取胜率,打造的具有大尺寸船体和装备更多的大口径舰载火炮为主的新型战列舰。
1916年5月31日,英、德两大海军主力(主力舰群包括归属德国海军的大洋舰队和英国的主力舰队)在北海的斯卡格拉克海峡爆发了一场以无畏级战列舰为打击核心的海洋战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德兰海战。
同时,世界各国海军所推崇的“大舰巨炮主义”也被推向人类近代海战的高潮。(注意:“大舰巨炮主义”实质是指舰队为提高海战的取胜率,打造的具有大尺寸船体和装备更多的大口径舰载火炮为主的新型战列舰。)
日德兰海战中的舰队(成三纵型排列)
众所周知,日德兰海战造成英、德两方舰损比为7:5(英国主力舰队损失3艘无畏级战列舰以及11艘巡洋舰、驱逐舰,而德国大洋舰队损失2艘无畏级战列舰以及8艘驱逐舰、巡洋舰),德国大洋舰队也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不过,从战损的舰船类别及数量来看,日德兰海战更像是英、德两国海军在军备层面的较量。
所以,我特别从舰艇的建造体系以及无畏级战列舰的革新作为两国军备差异化的探究范畴。
无畏级战列舰的较量
无畏级战列舰是在“大舰巨炮主义”下诞生的一款新锐舰艇(补充:1916年英国建成世界首艘无畏级战列舰,同年德国下水4艘无畏级战列舰。所以,在日德兰海战爆发前,两国就已经积极开展军备竞赛),它拥有更为广阔的打击范围、强大的火力输出以及快速的机动能力,属于一艘趋近现代作战思维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当然,无畏级战列舰和老式装甲战列舰在舰艇装备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注意:为区别英、德两国的无畏级战列舰的异同点,特将“雄狮舰”和“塞德利茨舰”作为对比舰艇 )
“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三胀往复式蒸汽机转变为蒸汽轮机(动力单元)
传统的装甲战列舰一直沿用的便是较为大众化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大家最为熟知的定远级战列舰便是采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作为舰艇主动力推进系统,标准战斗航速为14.5节 )。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是在单缸蒸汽机上改良而成,以增加3-4个气缸提高蒸汽机的膨胀做功效率,从而提高舰艇的续航里程。但是,其机动航速却偏低,带来的强噪音也不适应变革的海战格局。
反观蒸汽轮机(蒸汽轮机采用水蒸气动能转化为涡轮动能的工作原理),其拥有高达70%-80%的燃油利用率,能够提高舰艇的整体航速,还能供应全舰指挥、防御等系统所需的电力,从而有利于快速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以英国无畏级战列舰“雄狮”号为例,其以42台锅炉为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支持,从而推动舰艇高速航行(采用蒸汽轮机推进的雄狮舰,其标准航速高达24节)。同时,德国的“塞德利茨”号也采用两台蒸汽轮机(27台锅炉为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来源),使全舰航速高达26.5节(注意:“塞德利茨”号在下水试航期间航速为29.12节),由此可见蒸汽轮机淘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是海洋战争格局升级的必然。
汽轮机
舰艇采用点面结合的装甲带设计(防护单元)
舰艇作为海洋斗争的利器,必然需要厚重的装甲缓冲敌舰炮火带来的伤害。无畏级战列舰大多采用多层装甲带防护船身(补充:有点类似现代坦克使用的复合式装甲 ),并主要以水线部分、司令塔、主炮塔三个区域作为多层装甲的防护核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雄狮舰的最大装甲层厚度为254mm,而塞德利茨的最大装甲层厚度达到300mm。
由此看来,德国无畏级战列舰的抗饱和攻击效果更为优秀 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个舰队的生存周期,从而为德国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中取得战术上的胜利而埋下伏笔。
后代战列舰便沿用多层装甲带的防护思维,并且增强了单个装甲钢板的厚度,以及缩小多次装甲钢板的离舰缝隙,从而提高全舰的抗打击能力。
同时,无畏级战列舰的主甲板均采用穹型设计。简单来说,穹型设计就是把舰艇的核心舱室(以动力舱室和弹药舱室为主)放置在穹甲下方,并以水线附近边缘舱室(拥有厚重的水密隔舱)承受炮弹的穿透以及产生的冲击波,也能减少舰艇水线部位垂直装甲的重量,提高全舰的防护效果。
日德兰海战格局
舰艇火控系统的集中运用(火力单元)
所谓火控系统,即是整个兵器的火力单元都处于同一个执行者或者系统中,从而实现对攻击目标的精确式打击。
传统的舰艇上会配备规格不同的舰载主炮,并且发射指令也是在单个炮塔产生,这就造成在海战环境中,不同指令或有延迟的指令的炮塔无法对目标实现精确的覆盖式打击,无法对敌舰造成致命破坏。火控系统便是将全舰的主炮单元划分在一个战术指令下,并且采用统一规格的火炮及弹药,实现对敌舰单个装甲点的炮火覆盖。
“雄狮”舰配备8门343mm的舰防主炮和16门101mm的舰防副炮。德国的“塞德利茨”舰装备8门280mm舰防主炮和12门150mm副炮。
从两艘舰艇的火力配置来看,它们的主炮口径和副炮口径都为同一规格(本舰),从而提高对敌舰的精确打击率,火控系统的集中运用也是近代海战转向现代海战体系的具备武备表现。
无畏级战列舰
在英国首艘无畏级战列舰问世时,它拥有21节的航速、装备305mm的主炮,而同时期服役的德制无畏级战列舰的航速为19.5节,并装备280mm的主炮。
所以,英制舰艇的机动能力和火力打击效果都优于德制舰艇。不过,德制舰艇在牺牲主炮口径和舰船航速的情况下,却换来令英制舰艇望尘莫及的300mm装甲厚度。装甲厚度的提高在加大船重的同时,也提高了舰船的抗打击能力。
英国舰艇侧重于火炮和航速,并以“高速就是海上舰艇最优秀的防御力”的军备理论,轻视船体本身的防御机能。所以,在同级别的英制舰艇中,其舰载火炮口径至少比德舰大20-40mm,航速也领先德舰2-7节。不过,在标准排水量相当的情况下,英制舰艇的装甲防护机能必然受到削弱,特别是其水位线装甲比德舰的水位线装甲要薄50-100mm。
“雄狮”号战列巡洋舰
反观德国的舰艇设计理念,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指出:军舰的浮力是有下限的,唯有提高或者增强浮力,从而有效提高全舰的战斗力及生存周期。
通常来讲,攻击舰艇的最终目的是造成其水位线下装甲出现破裂,引发海水灌入舱室,从而应发动力舱室以及辅助舱室失去推进全舰远转的能力。因此,增强浮力必然是提高军舰整体防御效果的主要手段。
从德制舰艇的设计层面来看,德舰的外侧装甲(穹型装甲)十分厚重,可以抵御多门重炮的饱和攻击。德舰的内部舱室较为狭窄,舰艇两侧的大小舱室也设置多重水密门,从而防护被撞击或者爆破的装甲,提高舰艇在海战中的生存周期。
玛丽女王战列舰
在多格尔沙洲海战期间,英舰“雄狮”号的炮塔遭到德舰火炮攻击后发生殉爆(注意:殉爆的原因是“雄狮”号炮塔内的炮弹和发射药无序堆放造成火情)。所以,德国海军部认为:防止炮塔起火产生殉爆是确保舰艇持续作战的关键,炮弹和发射药必须分开管制。 不过,英国却一再强调“拥有大口径火炮才能取得胜利”的军备理念,对于炮塔产生的殉爆原因置之不理,使英国主力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中遭遇战术层面的失败。
不过,大多数英制舰艇并没有如此幸运。“坚决”号便因为炮塔内部的弹药无序堆放,导致被德舰穿甲弹击中炮塔后便发生殉爆而沉没,另一艘“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由于多层装甲厚度过薄,被德舰穿甲弹击中装甲内侧的龙骨而沉没。无序的弹药储藏和对装甲防护的轻视,导致英国主力舰队开战不就连损3艘最为精锐的战列巡洋舰。
“冯·德·塔恩”号战列巡洋舰
由于德国造舰体系严格按照“水线防水结构加强处理”的设计理念,以至于德舰“冯·德·塔恩”号在遭到英舰381mm的巨炮攻击后,即使船身被撕裂,舰艇也可以通过水线部位的水密舱使灌入舱室的海水得到隔绝,从而提高舰艇的生存率。
反思
从军备层面看,日德兰海战就是一场比拼舰艇设计思维的战役。注重水线、正侧面装甲防御的德舰也印证提尔皮茨所提出的“增强防御,提升浮力”制舰理念,使德舰具备比同级别英舰更优秀的战时抗打击能力,延长了整个舰队的生存周期,从而有利于控制战斗海域的主动权。同时,英国将在日德兰海战中的高远程重炮技术不断迭代,为后代的超无畏级等各型舰船提供良好的军备支持。
日德兰海战所表现的战场观点也十分突出,即注重生存力的战舰才能左右海战格局!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