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促进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时间:2020-01-21 08:12:15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而此前发布的《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针对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按照业务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而此前发布的《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针对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按照业务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
2020年开年不久,银保监会频频提及“影子银行”,并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列入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九大任务之一,彰显出监管部门继续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在常规银行系统之外的信用中介行为和机构。作为市场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依法合规经营的“影子银行”业务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然而,由于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未做到合法合规,且多处在监管相对薄弱的领域,从而滋生多层嵌套、通道、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带来风险交叉传染的隐患,成为金融风险的一大重要来源。
为了整治金融市场乱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影子银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据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自2017年启动“治乱象”以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三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规模16万亿元。
可以看到,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治理和引导不可或缺。通过对“影子银行”领域的业务乱象、交易乱象进行“精准拆弹”,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是治理国内“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乱象,突出的表现便是产品多层嵌套,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快速膨胀,再加上资管业务联通多类金融机构,过于复杂的产品和业务加剧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风险传递,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潜在风险亟待有序化解和规范。按照资管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资管新规严格规范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坚决打破刚性兑付,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可以说,针对“影子银行”的产生根源和多种乱象实现了精准施策。
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套利空间和行业泡沫被挤压,过去比较显著的资金空转、以钱炒钱、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长过快等现象得到了遏制,“影子银行”风险逐步收敛。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截至2019年3月末,投向其他类型资管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为10.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2018年4月末)下降了17.1%。产品净值化转型得以加速,截至2019年3月末,净值型资管产品38.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0.2%。
应该看到,我国金融供给总量虽然在持续增长,但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融资需求迅速井喷,而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缺少必要资信,抗风险及担保能力不足,往往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也从侧面催生了“影子银行”这一渠道。
因此,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除了要发挥监管的规范功能之外,还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结构,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引导更多资金及时、有效地流向广大民营和小微企业。
2020年1月份以来,从国务院金融委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到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再到银保监会发布《意见》明确“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续贷支持力度,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可以预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是2020年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随着相关政策逐步细化和实质性推进,金融保险机构体系也将为市场提供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以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从而牢牢堵住违法违规“影子银行”业务的“偏门”,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