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5亿用户到3000亿蓝海市场 墨迹天气的下一个十年
时间:2020-01-18 10:01:20 来源:钛媒体
[导读]2015年,有一条新闻曾轰动美国科技圈,IBM以20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了一家做天气预报的公司 "TheWeatherCompany ",天气预报有这么高的商业价值吗?这可能令很多人感到费解,但实际上,20亿收购案背后的是美国1600亿美元的气象产业价值。相比之下,由于政策限制,2015年以前中国的气象服务一直由政府机构垄断。然而,同年6月国家气象局公布开放中国气象数据的27号法令,却直接打开了一个10年内高达3000亿的蓝海市场。
2015年,有一条新闻曾轰动美国科技圈,IBM以20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了一家做天气预报的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天气预报有这么高的商业价值吗?这可能令很多人感到费解,但实际上,20亿收购案背后的是美国1600亿美元的气象产业价值。
相比之下,由于政策限制,2015年以前中国的气象服务一直由政府机构垄断。然而,同年6月国家气象局公布开放中国气象数据的27号法令,却直接打开了一个10年内高达3000亿的蓝海市场。
刚刚打开的3000亿蓝海市场
5年过去了,气象数据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显现。IBM在收购The Weather Company之后,把它的数据与自家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结合,利用AI识别更复杂的气象变化,使预测更加趋于精准。The Weather Company在公开采访中表示,B端业务仍有巨大潜力,他们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航空、农业、保险及零售等领域。
相比之下,气象服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产业深度都无法同美国、日本相提并论,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象辑科技、心知天气等一批公司开始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然而,至今尚未有一家举足轻重的入局者足以引发IBM收购The Weather Company那样的关注。
直到10年时间累积了6.5亿用户的墨迹天气决定发力气象服务,这个市场才迎来了最大的变量,有了快速爆发并进入大众视野的可能性。
墨迹天气的转型可以追溯到2016年,就在中国的气象服务市场开放一年之后,它们就宣布布局B端企业级和G端政府级的气象服务。截至目前,汽车、智能家居、航空、物流、保险等领域的公司都出现在他们的客户名单中。
随着5G的普及使更多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气象采集终端将以几何级数递增,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气象观测节点,墨迹天气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气象观测网络,通过天上的气象卫星、地上的观测站与千千万万个“观测员”,为普通用户和各行各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AI与5G时代,墨迹如何更懂天气?
气象服务市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的开放性,世界上大部分商业气象公司的原始数据均是来自于官方及科研机构,如:中国气象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等,商业气象公司通过获取官方气象数据并进行加工、挖掘。如何在公开数据之上获得更多的数据“增量”,是各个气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作为国内用户群体最为广泛的天气平台,墨迹天气2012年上线的时景社区已经积累了10亿张众包气象数据,每天产生30万张的图片量。用户上传的图片会基于 LBS 定位技术带有位置标签,地理位置显示当时当地的天气状况。
利用定位和图像识别技术,用户上传到时景社区的图片为墨迹天气增加了遍布全球的天气纠错员,后台智能识别可以根据照片信息自动进行天气信息校正,从而实现 UGC 辅助 PGC,PGC 指导 UGC 的良性循环。
墨迹天气还于2019年5月推出一项“观天者计划”,当用户的所在地区出现了暴雨、内涝、滑坡、泥石流、暴雪、冰雹、台风、大风、沙尘、大雾等气象灾情时,可进入墨迹天气观天者通道拍摄或上传实时天气图片。
“明年会随着5G时代传输技术的提升,我们会丰富很多视频类功能。”墨迹天气气象工程师对钛媒体表示,鼓励用户把气象灾害的实景视频上传到平台,可以实现政企民的多赢,一方面即时反馈与平台数据能力的结合,可以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把对民众防灾减灾的有用数据同步到平台上,优化平台的服务和整合能力。
墨迹天气也正逐步与车联网建立更为深度的合作,通过将车联网收集的GPS、雨刷器、雾灯等数据反向传输至墨迹天气的气象大数据平台,作为墨迹天气经纬度实况准确性的参考数据。
除了数据“增量”之外,平台的数据挖掘能力也是决定气象预报准确性的关键。墨迹天气的准确率之所以能做到国内前列,与其“气象中台”深厚的技术积淀密不可分。通过模式、工程、算法和气象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墨迹天气的气象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气象数据的指数级增加,也在帮助平台方训练出更多的AI模型,去预测过去“不可预测的”场景,比如帮助外卖平台和体育赛事做短时预测,这在过去离开了人工智能是很难想象的。
而要处理10亿级的海量UGC图片、视频,图像识别、模式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必不可少。通过用户图像资料的模式识别,也将大大增加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原始的气象模式在时空分辨率上较为粗糙,而墨迹天气可以通过区域精细化的降尺度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算法,来提升时空精细度,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墨迹天气气象工程师认为,精准是展开一切服务的基础。很少有公司会在意准确率,但墨迹天气却不惜成本做准确率方面的测评,他们不只是对标气象机构和竞品,还邀请了气象专业高校、国外评测机构,甚至在各个城市寻找用户提供实际体验,从各个维度来校正准确率。
同时服务C端、B端,墨迹天气的两套打法
相比于美图等根植于C端市场的工具,墨迹天气在“服务化”转型无疑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不仅可以以气象服务为圆心,辐射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可以利用C端积累的数据、技术优势,构成B端服务的护城河,实现升级转型。
近日,墨迹天气刚刚以1.47亿月活荣获荣获"用户规模NO.1"大奖。如何深入挖掘这一亿多用户深层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周到、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在墨迹天气最新的8.0版本中,出行、钓鱼、亲子、星座等四个场景是最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基于对于用户行为的深度挖掘,这些人群是对于气象服务需求最为迫切的群体,也有着更强的增值服务付费意愿。未来,还会有更多更细分、好玩的气象场景会被开发出来,终极目标是实现千人千面的气象服务。
不仅如此,针对高阶用户的增值服务也正在越来越多。8.0版本中上线了付费会员功能,会员可以享受滑雪预报、枫叶预报、樱花预报、防过敏预报等特权服务。
在场景细分的基础之上,随着场景越来越丰富,墨迹天气的服务能力也会越来越多元。比如,针对母婴群体的用户,未来会围绕所有生活所需的场景去布局,实现服务的闭环。如果用户要去上海出差,墨迹天气除了会给出上海和出发地40天的天气对比,还会有从穿衣必备到机组服务等丰富的出行提示。
在服务闭环的基础上,墨迹天气也在尝试实现交易闭环,与携程、大麦等平台深入合作,最终的目标是打造“一站式气象生活服务平台”,当用户需要出差,可以在墨迹天气App中查询航班延误情况,完成出行预定服务等一些列被天气影响的生活场景。
与C端市场不同,B端客户的气象服务需求是另一套不同的逻辑,这对于墨迹天气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不过它们已经摸到了打开这个千亿市场的门道。
“B端市场难就难定制化,C端需求可以复用,但是B端不可以,需要把数据整合应用到每一个细分的业务中。”墨迹天气对钛媒体表示,以农业为例,如果客户是一家甘蔗产业,这就意味着气象服务要介入从种植到提炼加工的上下游产业链,这就需要针对与某一个行业去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服务。
墨迹天气正在尝试这样的解决方案,即底层数据共享,同时组建不同的团队去服务不同的业务线,提升对B端需求的理解与交付能力。
至于如何快速深入到尽可能多的产业之中,墨迹天气的打法是与行业合作者一起打造标杆,然后快速推广。以保险行业为例,墨迹天气已经和平安保险合作,提供气象数据帮助他们做农业类保险的风控,一旦成熟之后就能迅速推广到整个保险行业。
而在高速气象服务领域,除了提供基础的气象预报,墨迹天气未来也会更深入地介入利益生态之中,根安全险、车险等挂钩,在产业的价值链上走得更远。
“气象服务是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墨迹天气对钛媒体表示,在转型的过程,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天气预报”或许只是基础,由此延伸的“气象服务”才是对一家公司综合实力的真正考验,而即将迎来10周岁生日的墨迹天气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