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时间:2020-01-15 07:49:46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9年工作成就的基础上强调了一个“重要认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会议在阐明今年工作思路时指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9年工作成就的基础上强调了一个“重要认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会议在阐明今年工作思路时指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应当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两段表述,为2020年我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指导和科学方法论,对于全年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由国家宏观部门通过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市场及各方主体实施有效调节、达到预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动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9年以来,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加大了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所有行业税负均不同程度下降,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信心。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突出逆周期调节,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提高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19年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同时,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事实表明,去年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了微观主体活力,促使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趋势。

2020年及以后更长时间,我国经济或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内看,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因此,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

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今后为了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防范化解外部风险阻力,必须实行有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宏观调控,既不能过犹不及,又不能力有不逮;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创新失据;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既要有的放矢,还要统筹协调。

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着力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需要实施前瞻科学、明确有效的政策措施。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宏观调控目标均衡实现;实行灵活多样的微观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能够让老百姓安心养老、放心看病、住有所居等,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宏观目标,其中宏观调控是均衡实现各个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而深化改革为实现宏观目标提供动力源泉。显然,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上能够有机统一起来。当前,深化改革要牢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开展,为的是促使供给体系能够适应需求体系的总量、结构与变化趋势,而宏观调控始终强调调节和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因此宏观调控全过程都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协调与配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当积极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和目标。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观大局,从宏观调控部门到市场各方主体,要统筹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高超技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编辑:zmh

关键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有效性针对性前瞻性改革社会目标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