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财险偿付能力走低亏损难止,拟募资不超10亿元深耕非车业务
时间:2020-01-14 15:10:53 来源:hexun.com
[导读]近日,渤海财险动作频频,在明确2020年工作安排后,紧接着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不超过10亿元的增资项目,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9 74%,意在通过增资引战,进行混改。在经历此前引入民营企业股东项目终止后,渤海财险放宽民营企业股东持股占比,混改决心可见一斑。对于引战增资,渤海财险表示主要用于偿付能力的补充以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
近日,渤海财险动作频频,在明确2020年工作安排后,紧接着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不超过10亿元的增资项目,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9.74%,意在通过增资引战,进行混改。在经历此前引入民营企业股东项目终止后,渤海财险放宽民营企业股东持股占比,混改决心可见一斑。
对于引战增资,渤海财险表示主要用于偿付能力的补充以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蓝鲸保险梳理发现,2018年开始,渤海财险启动业务结构调整,控制车险业务占比,2020年的工作会议上又再度提及业务结构优化。但值得一提的是,渤海财险还面临非车业务专业性待提升,定位待明确等问题,加之监管最新对经营信保业务险企所提出的偿付能力硬性要求,未达门槛的渤海财险业务结构转型之路,还有不少难题。
渤海财险挂牌欲引进民营资本,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
近日,渤海财险举行2020年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并明确定调“保稳定、攻难关、谋发展”。其中,渤海财险明确表示,要加快混改增资,坚持引资、引战、引智、引制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激发和释放经营活力。
信号迅速释放,会议结束次日,2019年12月30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布了渤海财险的增资项目,渤海财险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意向投资方认购股份每股价格不得低于(含)1.0331元,增发股份不超过96800万股,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9.74%。
公告同时提出,渤海财险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控股”)可以视情况进行非公开协议增持,以维持持股比例40.62%不变。
据悉,成立于2005年的渤海财险,为天津首家全国性财险公司。从股权构成来看,83.08%股权分别由泰达控股、天津滨海高新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国有企业持有;其余16.92%股权,则归属于外资股东澳大利亚保险集团。
“通过混改,有助于激活险企市场活力,实现资源的互补和结合”,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提示到,“同时从管理层角度来说,也能更‘接地气’,激发内生活力”。
事实上,渤海财险早已有意混改,2016年底,民营上市企业美锦能源(000723,股吧)(000723.SZ)公告称,拟斥资不超过6亿元入股渤海财险。但在2018年7月,增资项目终止,美锦能源表示,“由于近来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双方对自身发展战略、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经协商,终止此次增资事宜”。
而在此期间,渤海财险的混改意向也在持续推进。此前,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披露的公告显示,天津市为加大国有企业混改力度,搭建对接平台,在启动混改的国企中筛选194个招商项目,其中,即包括渤海财险。
彼时,渤海财险的计划安排中强调,引战以增资扩股方式推进,新引进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在20%以下,对比此次渤海财险引战划定的29.74%的股权占比,混改力度明显增大。
“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降低国资比例,是国有保险机构进行混改值得倡导的路径”,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完全由国资主导的险企,很难建立起真正健全的治理结构,通过产权结构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引导治理结构的优化”。
偿付能力下滑亏损加剧,渤海财险优化业务结构发力非车业务
在挂牌公告中,渤海财险表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偿付能力的补充以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那么,目前渤海财险经营业绩表现如何?
首先来看偿付能力,蓝鲸保险梳理发现,从2012年开始,渤海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即持续下行,从525%缩减为2018年的140.20%。2019年以来,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延续下滑趋势,截至3季度末,达到128.85%。
从保险业务情况来看,2018年,渤海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3.55%,增速略逊于行业水平。这与渤海财险业务结构调整有所关联。
2018年,在年中工作会议中,渤海财险强调以“创新发展、持续盈利”为经营理念,优化业务结构;同年10月,渤海财险原总经理沈小钧调研时也曾指出,要加大非车险业务发展,合理调整险种结构,保证公司经营健康发展和持续盈利。
这背后,是渤海财险对车险业务较高的依赖与亏损的加剧。
2012年以来,渤海财险车险业务保费收入持续上行,从当年的13.02亿元,增至2017年的35.28亿元,2016、2017年车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比重均超九成;亏损也明显加剧,2017年、2018年车险业务亏损分别达到3.09亿、2.37亿元,远高于往年承保亏损额。
在此前提下,2018年,渤海财险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新奥保险经纪签订合作协议,为未来非车险业务发展奠定发展基础;同时加大非车险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推进人员非车险业务培训。
2018年,渤海财险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5.4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总保费收入比,从2017年的91.27%缩减至88.60%。
与之相对应的是渤海财险非车业务的发展变化。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渤海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在2013年占公司总保费比重最高,达15.16%;随后的4年中,尽管2015年较2014年非车险保费收入占比小有提升,但此后便下滑至2017年的8.73%,为9年中非车保费占比最低的一年;2018年实现非车险保费收入4.56亿元,占比回升至11.4%。
2019年,渤海财险的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在2019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渤海财险明确提出“持续推进车险优质增长,加快推进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此次增资公告中,更是明确表示,将增资款项用于支持非车险领域发展。
“业务结构调整是现在财险公司普遍推进的工作,但具体的落实情况有所差异”,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道,“险企股东能否承受转型中因为车险业务调控带来的保费规模缩减,是否愿意在非车业务上下大力气布局,等待回报,都是关键”。
而一旦险企明确非车业务发展,又该如何谋求市场空间与业务定位?“非车市场潜在空间均较大,要看险企是否足够专业,是否在某一领域有可依托优势,又是否有足够的的战略定力”,上述保险业内人士提醒道。
从目前渤海财险的业务构成来看,非车业务中,以责任保险、家庭及个人财产险、企业财产险以及意外伤害险为主,各业务占比接近,未见明显优势险种。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车险经营过程中,渤海财险2019年曾因擅自调整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被监管点名,涉及徐州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雇主责任保险,非车险业务人员管理和培训仍需加强。
此外,在2020年工作安排中,渤海财险明确表示希望精耕信保协同空间,但近期,银保监会向业内下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出要求,渤海财险近两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80%的监管要求,一旦新规落地,渤海财险信保业务或将受此影响,给其业务转型与保费增长形成阻碍。(蓝鲸保险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雷赛兰 leisailan@lanjinger.com)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