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栋清:扶贫路上过三关
时间:2019-12-29 08:58:30 来源:法制日报
[导读]海拔2960米,零下15摄氏度。隆冬时节,《法制日报》记者从青海省西宁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湟中区鲁沙尔镇青石坡村。围绕扶贫抓党建,
海拔2960米,零下15摄氏度。隆冬时节,《法制日报》记者从青海省西宁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湟中区鲁沙尔镇青石坡村。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说起“扶贫经”,记者眼前的彭栋清,虽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不过一年半,但却经验十足。
2018年4月,身为青海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副主任的彭栋清,被青海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选派到青石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他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一手抓脱贫产业项目及帮扶措施的巩固提升,一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稳定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2018年底青石坡整村实现了脱贫,昔日靠天吃饭、土地贫瘠的青石坡村民摘下贫困帽过上了好日子。
在彭栋清看来,正是通过了扶贫路上的三道“关口”,才让自己实现了质的飞跃,让青石坡村实现了凤凰涅槃。“精准扶贫,抓好党建是关键。只有激发出脱贫‘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才指日可待。”彭栋清说。
第一关:转换角色成为村里一分子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村官,刚开始,彭栋清对自己的格格不入印象很深。
“在镇里报到后,前任第一书记陈书记介绍我认识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村支书见面就对我说,来了个攒劲小伙,村里的事就靠你了。”彭栋清回忆,村支书是讲的青海方言,自己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村会计给作了“翻译”。
走出村办公室,广场上有几个村民好奇地张望,陈书记主动给介绍:这是新来的第一书记,以后就和大家经常在一起了。然而,大家只是礼节性地点头致意,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彭栋清想,只有做点实事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如何了解村情民意?入户走访是最好办法。为此,在村主任引导下,彭栋清集中半个月时间走访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通过与村民促膝而谈,他了解到青石坡村属于典型的脑山地区,掌握了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经济发展等情况,摸清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症结”。
除了沟通交流,帮办实事也是融入村民生活的“法宝”。看到马振旺岁数大,去镇上办手续不方便,彭栋清主动帮忙跑县镇帮着办好;知道贫困户马占龙爱人腿部手术要去西宁,就主动开车接送他们;了解到村教学点124名学生缺少体育器材,就主动协调帮助捐赠6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村上每周五要整治环境卫生,他就和大家一起干……
就这样,村干部和群众逐渐了解了这个“第一书记”,遇事也愿意找彭栋清反映,他们的关系逐渐亲近起来,现在就连街上的小娃娃都知道彭书记。
第二关:抓好党建出“实绩”
通过第一关,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的考验。
青石坡村是一个纯少数民族村,也是一个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和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一直以来,村支部班子成员不健全、村主任能力弱不能服众、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低、党员队伍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党支部软弱涣散、支部带动力差、发展办法不多,干群关系不融洽,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有人提出“来开会要发点钱”。
彭栋清清醒地认识到,农村问题日积月累,矛盾错综复杂,小到日常鸡毛蒜皮,大到邻里纠纷、宗族矛盾等等,仅有一腔热血不行,“身为第一书记,我一肩双责,必须把抓党建与促扶贫结合起来。”针对组织生活“宽散软”、党员意识差等问题,彭栋清坚持从整顿会风会纪、强化党员分类管理等细节入手,深入推进“三会一课”常态化制度化;针对村主任能力弱、党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和上级沟通汇报,重选了村主任;针对村干部威信不高的问题,抓好民生实事,先后筹措31万元修建了排洪沟,投资4万元对田间道路铺了砂石路,对蓄水池进行修缮,保证了冬天不断水。
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村干部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彭栋清积极引导做好财务、党务公开,组织干群恳谈会、情况通报会等,让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其中,慢慢地,干群之间的怨气少了,对立情绪缓和了。
“通过这些经历,村干部也意识到:你对群众说一办到十,他们会感激和佩服;说十办到一,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支持和肯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抓班子、带队伍的决心。”彭栋清说。
第三关:既要扶贫也要扶志、扶智
2015年以来,政府投资对青石坡村的道路实施水泥硬化,还铺设了覆盖全村的人畜安全饮水管网,村民发展养殖有了便利交通和稳定水源。2016年以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牛羊育肥,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指导,青石坡村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收益较低。
规模化养殖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这时,精准扶贫政策给农户带来了佳音。2017年政府给贫困户人均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并且为每个贫困村注资50万元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
围绕做大做强牛羊育肥产业,彭栋清积极争取国家贴息贷款110万元,贫困户户均养牛15头,每头牛收益1000元,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同时,他支持村民坚定不移地走“草——肉——钱”的循环养殖之路,较好解决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钱袋子”问题。
“通过持续发挥扶贫的‘造血’功能,保证了大家稳定脱贫,目前青石坡村扶贫工作产业扶持比重占到了65%。”彭栋清介绍。
没了志气,再帮扶,也扶不起。要想让群众有心气儿,就得给他们希望。为此,彭栋清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他定期组织脱贫攻坚致富经验谈,表彰奖励致富能手,并筹措资金4万元创办了“爱心励志超市”,让低收入群体在村里参与集体劳动,就能积分换取生活用品。引导种养大户、致富能人为贫困群众传授成功创业经验,带动贫困群众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扶贫开发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马德贵和韩有祥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各自贷款5万元发展牦牛养殖,两年多时间成为青石坡村的养殖能手,被评为脱贫光荣户。
在他们的带动下,青石坡村“人人想致富、通过勤劳能致富”的共识逐渐浓厚。“有了党的政策支持,有了各部门的关心帮助,我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马德贵对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三道“关口”的考验,彭栋清感慨万千,只有将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做到“党带群、强带弱、产业带脱贫”,着力创新实施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脱贫攻坚才有了持久力和永续力。(记者 徐鹏)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