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要含金量,建设思政“金课”
时间:2019-12-25 09:25:27 来源:光明日报
[导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下一代的主战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下一代的主战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新时代的中国高校要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前沿、科学手段更深地融入思政课程,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思政“金课”。
思政课程要塑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的发现过程,无不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求真、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很多高校学生把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崇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毛泽东同志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调查研究,都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塑造科学精神,就是要让学生信仰思想的力量、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完善运用社会科学的行为规范。
思政课程要培养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是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教学中,很多大学生对剩余价值的科学推理和科学思维方法充满兴趣,认为《资本论》中的推导过程“像数学一般严谨”。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把思政原理科学性的回溯性证明作为教学重点。要以科学性作为学深悟透思政原理的基本评判标准。
思政课程要引入科学前沿。当今世界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重大科学问题即将取得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重大颠覆性技术正在催生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融合的步伐正在加速。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会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因此,大学课堂要适应科技革命,大学思政课堂更要适应科技革命。要结合思政原理、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把这些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实践表明,高铁、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我国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引入思政课程中,不仅能更形象地讲清科技前沿,还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思政课程要用好科学手段。新时代的大学课堂本身也在向科学化的方向持续改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技术日趋成熟。以校园内课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和以网络空间为主的第三课堂,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思政课程要采取更丰富、更多元的教学形式,要用好“互联网+教育”的技术手段,要培养思政课程教师掌握好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
向科学要含金量、建设思政“金课”,是一项持续改进、久久为功的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实现这个教育目标,也必能实现这个教育目标。
(作者:谭天伟,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