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 > 正文


德国学者新书探究“一带一路”发展: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时间:2019-12-24 09:5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由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李远和马库斯·陶伯编著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如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一书近日正式出版,该书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区域研究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由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李远和马库斯·陶伯编著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如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一书近日正式出版,该书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区域研究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李远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借鉴了欧洲和其它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同时结合了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参与各国的实际情况,能够增加沿线物资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融合发展模式。

李远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他与同事自2015年起在当地创办“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截至今年已举办五届,吸引了林毅夫、白重恩、张军和法布里齐奥·齐立波蒂、谢淑丽等中外著名学者和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哈萨克斯坦驻德大使等沿线国家政治人物出席。

该书汇集了多位曾参与历届论坛的各国学者研究成果。谈及该书前言中提及的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种视角,李远认为,经济合作无疑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看待“一带一路”时最重要的视角。

李远同时指出,中国从过去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到如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一重要转变促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对各国来说是机遇而非威胁。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是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该书其中一章专门比较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一体化”的异同。作者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一些区域融合构想和由德法等国最初发起的欧洲钢煤共同体(欧盟前身)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了增加物资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并实现优势互补。“但‘一带一路’不仅借鉴了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经验,还借鉴了其他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同时结合了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参与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发展模式。”

“我觉得这一倡议提出六年来的发展,初步印证和实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初衷,而其发展速度之快,受到国际响应之热烈,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李远注意到,近年来德国各界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企业界、金融界、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合作的积极参与也可圈可点。“我所在的杜伊斯堡就是‘一带一路’明星城市。”

中铁集装箱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杜伊斯堡已成为中欧班列线路最广、运量最多和货值最大的重要节点之一。2014年时,往返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每周仅3列,到2019年每周已逾30列。该公司日前在杜伊斯堡正式设立欧洲子公司,成为继2016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设立子公司之后,进入集装箱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一步。

“杜伊斯堡相当于这条新丝绸之路上的‘火车总站’,但这条路不仅仅是货物运输通道,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网络。”马库斯·陶伯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上如是说。(完)

编辑:zmh

关键字:一路发展杜伊斯李远倡议德国中国学者模式国际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