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险企举牌“不一样” 对外开放“加速度”
时间:2019-12-23 08:37:51 来源:证券日报
[导读]1 险资入市今年,险资“入市”资金屡被调侃为“不动如山”,事实如此吗?非也!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2019年10月末,险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为22536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2 65%。和年初相比,前10月权益投资净增加3316 13亿元,占比提升0 94%。从险资纯股票投资来看,根据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规模1
1.险资入市
今年,险资“入市”资金屡被调侃为“不动如山”,事实如此吗?
非也!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2019年10月末,险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为22536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2.65%。和年初相比,前10月权益投资净增加3316.13亿元,占比提升0.94%。
从险资纯股票投资来看,根据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规模1.81万亿元,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3.31%。虽无年初对比数据,但险资目前作为A股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并未动摇。
纵览今年险资权益类投资,虽然增量资金不多,但监管多次鼓励险资“入市”,已成为近年来监管对险资入市资金监管重点转变的风向标。
就险资权益投资,12月20日,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明确表示,一是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二是鼓励保险公司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三是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并在产品投资范围和权益类资产比例上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袁序成的积极表态,只是监管今年众多积极表态中的一次。1月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在7月份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透露,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9月份,证监会在京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再度呼吁“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虽然监管多次表态,但目前险资权益投资距离30%的上限还有一定的空间,今年前10月权益投资占比较年初提升也未超过1个百分点。
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有险企股权投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直言,根本原因是险资虽是长久期资金,但对每年的稳定分红和收益有很强的要求,符合这类要求的上市公司其实并不多,这也是险资的属性决定的。
如果说今年增量资金有限的话,那么,2020年会如何投资?
多家券商机构近期纷纷认为,明年险资有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近期也有媒体报道称,险资已开始“连夜加仓”。明年险资“入市”资金增量几何我们拭目以待。
2.险企举牌
2019年,险资举牌再也不是一个让人联想到“野蛮人”的词汇。
“价值发现”、“长期投资”、“财务投资”成为险资举牌的新标签。变化源于保险行业监管环境与险企保费结构变化、市场利率下行、新的会计准则等一系列原因的推动与催化,险资举牌始被正名。
为险资举牌正名的正是保险行业的龙头们。
与此同时,此前的“举牌专业户”们今年已悉数退出舞台。拉长时间线来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且以中小险企为主,万能险是“弹药”;2016年险资举牌次数大幅下滑,仅12起。2017年和2018年,险资举牌更趋平稳,均为11起,偶有中小险企。
也有人会问,为何中小险企不举牌了?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没落。近两年来,强监管下,此前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纷纷开始转型,大幅削减举牌“弹药”万能险保费,并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增加中长期的万能型年金保险产品,以拉长负债久期,负债端资金特性的改变传导至投资端,中小险企的投资也更趋稳健,不再举牌。
资本市场关心的是,2020年险资还会举牌吗?答案是肯定的。天风证券就预测,2020年险资仍将举牌优质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计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并打造业务协同。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鹏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持续关注包括投资类股票在内的各行业优质的投资标的,不排除公司基于未来战略考虑,投资一家企业。中国人保(601319,股吧)资产总裁王颢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也表示,对于优化公司投资结构且能与其有协同的公司,也会考虑举牌。
3.架构求变
2019年,上市险企新一轮组织架构和人事大调整此起彼伏,“变”成为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的上市险企的新主题,“变”既影响了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又深刻地影响了一批保险人的命运。
近期,新华保险部门设置优化调整和领导班子工作分工相继落定。新华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主持公司全面经营管理工作,新华保险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浮出水面。
平安今年也经历了新一轮的人事和组织架构大调整。稍前的11月22日,友邦保险以2亿元转会费、5000万元年薪,挖角平安李源祥,被称为金融圈最贵跳槽,引发金融市场热议。而在李源祥“转会”友邦之前的一个月,平安正经历新一轮人事调整。
10月24日,中国平安(601318)监事会选举孙建一担任监事会主席,董事会推荐谢永林、陈心颖接替孙建一、蔡方方出任公司执行董事,选举任汇川出任副董事长,聘任谢永林出任公司总经理,聘任蔡方方和黄宝新出任公司副总经理。
彼时,中国平安表示,将在董事长马明哲的带领下,持续完善谢永林、李源祥、陈心颖三位联席CEO负责的公司、个人、科技三大业务事业群结构。而自李源祥“转会”后,陆敏将接替李源祥,出任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分管保险业务及个人综合金融业务。
除人事调整外,平安最核心板块平安寿险从去年下半年便开始战略大调整,除产品和代理人经营模式调整外,重构东南西北中五大销售片区,同时将部分主要职能集中在寿险总部和大脑。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姚波近期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工程实现“四化”:经营管理智慧化、流程运营数据化、渠道建设精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就在李源祥“转会”前不久的11月7日,上海国资委赴中国太保正式宣布傅帆担任集团党委副书记,按照程序,后续傅帆将担任中国太保集团总裁一职。
实际上,今年中国太保进入了人事密集调整期。9月份,太保集团总裁贺青调任国泰君安董事长;银保监会核准了潘艳红担任太保寿险总经理。6月份,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卸任。更早时候,太保寿险分管个险的副总经理王润东离开太保寿险,担任阳光人寿总经理。
11月1日,太保寿险新班子集团亮相投资者开放日,太保寿险总经理潘艳红表示,在转型2.0阶段,太保寿险将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赋能。
除上述三家上市险企外,还有两组数字正在影响着寿险与财险行业两大龙头:“343”战略与“3411工程”。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中国人寿2019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表示,中国人寿将坚定“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三转、四型、三化”的“343”战略,以及“两步走”战略部署。其中,“两步走”的“第一步”,即用一年到两年时间,抓好战略布局,升级发展理念,突破发展格局,重构组织体系。
俗语说“船大难掉头”,寄望经过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A股五大险企在新的一年能“大象起舞”。
4.科技重构
2019年,5G、区块链、AI……这些科技元素正逐渐瓦解着传统保险业的运营模式,也在逐渐颠覆与重构一代老保险人的想象力,新科技在保险业的应用与落地的“未来已至”。
“2019年,客服机器人已能替代40%-50%的人工客服工作,预计到2020年,85%的客服工作将依靠人工智能完成。”这是《2019保险科技新势力洞察报告》近期刚刚披露数据。
从个例来看,泰康在线推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是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推出的业内首例采取人机合作模式的智能客服机器人,1秒可服务8000人,满足客户7x24小时即时服务需求,且回复准确率高达99.9%。
除客服机器人外,保险行业对科技的应用还玩出多种新花样。
早前,中国太保与京东集团就联合推出国内首个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目前该项目应用于太保互联网采购(e采)平台,“以往大型招标采购项目需耗费平均30人、50个-6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e采削减近75%人工审核环节,实现了成本和效率全面优化。”
此外,随着人脸识别、大数据的应用,“闪赔”、“秒赔”已经开始大面积应用于保险业。例如,太平人寿的“秒赔”是一项可在线上完成理赔申请、影像资料收集,并在银联校验、OCR(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手段的辅助下,为客户提供移动理赔的新服务。
而在财险业,数字化科技创新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红利期,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车险市场,一批财险公司已实现实时视频交互,创造了车险理赔的新方式。车主遇险后,通过保险App、公众号和小程序,即可一键报案,消费者通过视频通话可快速获得智能定损及理赔。
5G也是今年保险业关注的一大热点,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施奕明对记者表示:“5G具有高速率、低延迟、低功耗、泛在性、高安全标准等特性,这将对金融机构获客、风控、运营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从业者当下就要未雨绸缪。”
“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成为保险科技的主要驱动力,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与服务的交互方式,新的商业模式和保险生态随之产生。保险+科技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实现了保险科技从1.0阶段的电子化,到2.0阶段的信息化,再到3.0阶段智能化的跨越,将来到4.0阶段是数字保险。”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如是表示。
2020年,会是保险业从3.0阶段迈向4.0阶段的一年吗?
5.五大险企日赚近9亿元
2019年,险企在众多金融机构中着实“风光”了一回,也惊艳了资本市场。
受益于减税新政实施与投资大幅改善,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2446亿元,日赚8.9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6%。
在市场人士看来,由于2018年四季度净利基数较低,预计2019年A股上市险企全年增速仍有提升空间,今年也有望迎来近五年来最好的业绩增速。
影响险企净利主要有三差:利差、死差、费差。其中,利差收益是影响国内险企净利权重最大的因素。基于前三季度的漂亮业绩,若12月份下旬A股走势继续上行,料将进一步拉动上市险企投资收益。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9年上市险企均有一项非经常性损益。5月份,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保险企业发生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含本数)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随着该项利好的释放,助推上市险企2019年业绩保持大增。
从最新披露的保费数据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前11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310.59亿元,同比增长8.9%。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413亿元、7226.74亿元、5096.55亿元、3272.45亿元和1301.85亿元。根据往年12月保费数据,今年五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有望维持在8%-9%。
从历史经验来看,股市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年保费(股市影响保险投资收益,进而影响第二年储蓄型理财产品的利益),2018年股市下行导致2019年保费较弱,2019年股市好转有望提升2020年的保费表现。
2019年上市险企交出完美答卷已是大概率事件,明年上市险企业绩有望续写辉煌。
6.对外开放加速度
提速,再提速;开放,更开放。2019年,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前所未有,政策一项接一项。同时,外资保险巨头对我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增资、并购,动作不断。
5月份,银保监会公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12条具体的新措施,取消了外资机构进入我国相关金融领域的总资产规模限制,强调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内外资一致的原则。
7月份,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5条与保险业相关,包括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等。
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12月份,银保监会正式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并为2020年适时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预留制度空间。同时,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不再对“经营年限30年”、“代表机构”等相关事项作出规定。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促进下,外资保险巨头对我国市场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截至目前,年内共有12家外资险企增资64.3亿元。同时,对中资险企的股权,外资保险巨头豪气收购。2019年,安达保险通过一系列股权收购,其持有华泰保险集团的股份将增至46.2%,且下一步计划再次提升至5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外资股东。11月4日,安顾在北京成立中国区管理总部安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导德华安顾集团在华战略规划。近期,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批准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同时,我国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也获批筹建……更多外资险企在中国的布局正在路上。
进一步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保险业对外开放成果初步显现。外资保险巨头深度布局中国,对我国保险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体来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保险主体将在竞争与合作的双向作用下,共同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
7.加强监管
11个月开出700多张罚单,批量下发监管函,2019年,保险监管部门继续扎紧监管“篱笆”,完善监管政策,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相关监管政策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加强保险公司中介渠道业务管理,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以及《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有的制度填补监管空白,有的则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强化力度,根据现实问题,发布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在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银保监会还加强政策落地情况的检查。2019年,银保监会直接向7家保险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处罚事由涉及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编制虚假财务资料、欺骗投保人、未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以及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人员担任公司高管等。
同时,2019年,银保监会已向27家保险公司下发29张监管函。其中,7月份批量向20家险企下发监管函,缘由皆为公司产品存在问题,11月份又向3家人身险公司集中下发监管函,剑指险资配置比例超上限问题。
从全国来看,今年前11个月,各地银保监局共向保险公司开出700多张罚单。针对车险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出狠招,多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被处罚,甚至停止车险新业务长达3个月,还有的被停止使用商业车险原有条款。
严监管,是为了规范市场,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在严监管环境下,2019年,我国保险业利润再创新高,上市险企赢得资本市场认可,服务民生的能力不断增强,行业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人身险转型成效明显,长期险占比提升,财产险中的车险手续费大幅下降,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
8.服务实体
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企业融资、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养老事业的发展……2019年,保险业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有效,参与了众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44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1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4%。在资源配置方面,保险业进一步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8月末,累计为3700多个首台首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000亿元;在服务企业融资方面,前三季度,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通过融资增信,帮助174.2万家企业获得银行融资3719亿元。
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颇见成效。主要银行保险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快速增长,填补空白,除了服务于当地中资机构业务,更与当地的机构和市场开展合作,实现共赢。例如,上半年,中国太保产险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近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覆盖65个国家地区的不同项目。又如,上半年,中国信保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714亿美元,支付赔款超过2亿美元。
保险资金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以广东为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在广东省累计投资余额达9752.3亿元,其中,今年新增1072亿元,包括200亿元的国寿广州城发投资基金、400亿元的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在内的重大项目。
整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29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209只,合计注册规模3817.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21只,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84只,股权投资计划4只。通过股权计划、债权计划等多种形式,保险资金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健康养老产业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累计开发销售养老年金保险产品830款,实现保费收入415亿元。到三季度末,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有效承保人次超过5800万,累计积累了超过51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同时,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一年多来,已有23家公司参与,66款产品上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亿元,参保人数4.52万人。保险业还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设多个养老社区,助力我国养老事业更好发展。
9.并购频频
2019年,保险业的股权变更高位运行,且有多起重大股权并购案例。整体来看,全年共有40多家险企的股权发生大变动,部分涉及到重大股权变动。
中国信达近日发布公告称,12月13日,中国信达作为出让方,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幸福人寿50.995%股权转让的挂牌程序,与独立第三方诚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诚泰保险)和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莞交投)签署产权交易合同,拟向该两方转让股权。中国信达以挂牌底价75亿元出让,诚泰保险和东莞交投各出资44.12亿元和30.87亿元,分别受让30%和20.995%的股权。
12月14日,法国安盛集团(简称安盛集团)宣布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盛天平)50%股权,总对价46亿元。此前,其已经完成了安盛天平50%股权的收购。此次收购后,安盛天平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安盛集团100%控股。
稍早,11月25日,安达保险宣布拟继续收购华泰保险集团15.3068%的股份,交易总价约为74亿元,其继续收购7.05%股份的意向也已经达成,目标持股量将超过50%。
2019年,还有多起尚未尘埃落定的重大股权变更。例如,8月26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这笔股权占比11.55%、交易金额达27.18亿元的交易告吹;7月19日,中国奥园公告称,拟斥资32.62亿元收购百年人寿13.86%股权,目前这笔交易也尚未有正式结果。
此外,华夏人寿股权将何去何从悬而未决。尽管频繁出现意向收购方,但都没有最终结果。中天金融(000540,股吧)近日发布公告提示重大风险,其收购华夏人寿事项存定金损失风险。公告显示,如因该公司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收购无法达成,则70亿元定金将不会退还。
对于一家保险公司而言,频繁的股权变动可能导致经营理念的变化甚至经营的波动,但这并非一定是坏事,有的股权变动能引进资本更雄厚、经营理念更好的股东,也能让险企获得更好的发展。
10.对冲低利率
利差损风险重现。这个话题在2019年被保险业人士广泛提及,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低利率环境将是未来的常态,对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为吸引投保人,2018年部分保险公司仍推出了预定利率达4.025%的产品。考虑到当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仅为4.33%,且当前利率下行,股票市场波动加大,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下滑,需要重点防范利差损风险。
2019年,银保监会已经行动起来防范这一风险。例如,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要求所有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终身年金产品;规范两全保险产品,并允许险企根据要求适度开发设计5年期以下但不短于3年的两全保险产品。
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保险业防范低利率风险主要采取五大措施,即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资产负债匹配,降低利差损风险;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加大另类资产投资;加大境外投资。
对低利率风险及其防范,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表示,保险业应从优化商业模式、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预期管理等方面着手,增强发展韧性。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险企已经意识到低利率风险带来的挑战。在产品设计方面,他们开始调整产品结构,控制利率敏感型产品规模,增加非利率敏感的保险产品,优化利源结构,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在投资方面,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在固收市场加大长久期债券品种配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适当对冲低利率风险。整体来看,防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险企既需要有充分的认识,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从多方面防范化解这一风险。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