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公司调研手记:一个业外人的自白丨燕梳故事
时间:2019-12-19 08:51:31 来源:hexun.com
[导读]故事丨陌陌文|大十年尾已近,述职横行。这晚,华灯初上、夜幕降临,老大望着53楼窗外指着大熊座克帕星,忽然抛给我了一个问题:“大老板,在研究如何买一家保险公司?”看着他穿着朴素、高瘦帅气、眼神坚毅、面容冷峻,充满自信的侧颜,瞬间被打动……我告诉自己:“终于来大活了,必须全力以赴”。我,28岁,某地产公司战略部主管一枚,上可洞悉老大格局,下有一手好PPT托底。Flag是立下了,怎么做呢?
年尾已近,述职横行。
这晚,华灯初上、夜幕降临,老大望着53楼窗外指着大熊座克帕星,忽然抛给我了一个问题:
“大老板,在研究如何买一家保险公司?”
看着他穿着朴素、高瘦帅气、眼神坚毅、面容冷峻,充满自信的侧颜,瞬间被打动……我告诉自己:“终于来大活了,必须全力以赴”。
我,28岁,某地产公司战略部主管一枚,上可洞悉老大格局,下有一手好PPT托底。
Flag是立下了,怎么做呢?我内心暗自推演一番,不禁想起“将大象装进冰箱”的通用方法论:
第一步,买什么?
第二步,多少钱?
第三步,怎么买?
严密的逻辑三连问之后,我顺手祭出了度娘:
好奇的打开答案,不禁感慨中国网友之才。
互联网总是这么神奇又无所不知,“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个我也喜欢。
可惜的是,我的爸爸既不是大连姓王的,也不是杭州姓马的。但我的大老板或许……再次百度之,我确信这应该不是空谈。
为了更好地表现我的战斗力,我仔细翻看了那个世界上买保险公司最成功的老板——沃伦·巴菲特。翻看了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我感觉得到了“上帝的眼睛”。
巴菲特的看法:财险公司一年结账一次,只要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所能运用的资金就是无成本的
翻译一下:保险干得好,相当于不仅免费而且是有利可图地从别人手里把钱拿过来用于投资,天底下上哪儿去找这种好事儿去。
巴菲特的亲密战友芒格也指出保险的本质:保险是先收了钱,然后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赔钱的生意。
真正的大佬,永远都是朴素的,我的大老板也如此,朴素得只做一件事——算账:成本多少,收益多少,其他皆小事。
深得老板精髓如我,立刻奋笔疾书——何以花最少的钱满足老板们的心愿?
现实总是比较残酷,海量的资料搜集以及与《今日保》深聊了一次后,瞬间被泼了冷水。
第一条路,申请难度颇大。
作为高壁垒、严管制的金融领域,近两年保险牌照审批几乎陷入停滞,想要申请一张保险牌照比赚几个小目标都难。
即便可以,估计时间周期也要两三年才可以解决。
怎么办?想起了我正在上的EMBA案例,也是大佬们最擅长的——并购整合。
高强度阅读后,我知道安达、安顾、安联、安盛……外资保险巨头借力外资大放行的春风,已经挥舞着钞票买买买了。
而如今,保险公司股权治理,叠加违规股权清退的大年份中,再加上马太效应越发严峻的现在,对大老板们是个机会。那么,保险并购该注意点啥呢,老板要怎么介入?
1
-Insurance Today-
回顾历史,看控股还是参股的难易程度
无疑,看市净率是惯常操作的铁律。
在决定入手一家保险公司之前,我研读了国内近年来重要保险并购交易:
回顾一下近年来的寿险交易:
再看一下财险交易:
划一下重点:
①2015貌似是个重要年份
2015、2016年当是控股权交易估值的高峰,2017到2019明显的下降。近年难见控股式交易,沸沸扬扬中单一股东持股上限难超三分之一。大量历史遗留之超额持股,伴随公司治理的调整,已经有部分公司开始引战投。
另外,2017年之前的几年间,保险业也批筹了五六十家保险公司。
心里感慨:大老板或许错过了最佳入手保险公司的窗口。
②择机等待增资扩股
从转让方式上看,增资引入新股东的方式一般P/B要低于转让老股。如此看来,我需要把入手标的缩小,应该关注一些保险公司增资扩股的机会。
逢中国保险转型大趋势,及并不理想的中小险企经营写照,多家保险公司嗷嗷待哺增资扩股。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寿险老六家的利润占寿险行业的九成,财险老三家更是占到财险行业的八成,亏损的中小公司60余家。
再看上表的统计:
2014年以来寿险公司控股权发生变化的平均P/B均值为5.39,财险公司P/B均值为2.36,差距非常明显。
寿险公司中,恒大人寿P/B值最高,高达13.15;紧接着是君康人寿,P/B值为6.39。
财险公司中,国任财险P/B值最高,达到3.72。
P/B值越低的公司投资价值越高,依旧成立。反之是否可理解为,P/B值越高,风险系数也大?再看P/B值较高的保险公司交易时间段,多是“投资驱动负债模式”非常时期。意思就是收了钱去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就会被打回原形。
2
-Insurance Today-
左手巴菲特,右手大老板,要财险还是寿险
对大老板来说,财险公司好,还是寿险公司好呢?
巴菲特的看法“我最喜欢的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会给我提供没有成本的浮存金,能够让我获得投资收益,给股东带来高额稳定的回报。”
这里的浮存金是要真正能自由可支配的,而不是受潜在利率风险的巨大影响。这样一看,寿险资金并不具备该特性。
保险作为一种“先收钱后赔付”的经营模式会产生大量的浮存金,这些资金成本很低甚至是0成本,保险可利用浮存金进行投资并获取收益。
反观寿险尤其是传统寿险业务,是长期保单,蕴含着2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长寿风险。
表面看寿险资金是长期资金,但是对于长期赔付和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一般的保险公司很难把控。
这也是巴菲特选择财险,不是寿险的原因。
如斯逻辑中,财险优于寿险。但是,2018年中国财险综合成本率已经超过100%了,加上车险费改,及非车险的高费用之战,财险似乎也不是那么理想。
我又看了眼财险和寿险2万亿总资产VS16万亿总资产的对比,想到了大老板的雄图壮志,和那一片片的产业,可比银行定存期限的产品,寿险或许对他更合适。
3
-Insurance Today-
深扒出售原因:百度学来两个小技巧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是因为他们更懂得交易背后的投资心理学。
接下来,我需要搞清楚出售原因,方能做到知己知彼,你画我猜。从上述几年国内保险并购案例看,发生并购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
①经营不善的退出者,这一点如中国信达连续出售了财险和寿险牌照。
②控股两块牌照,不符合监管一参一控的规定,要卖。如海航放弃了新光海航(鼎城人寿),留下了渤海人寿。
③协同主业,如恒大与恒大人寿、忠旺与君康人寿、福佳与和谐健康,加之相对于一些地产商而言,低成本现金流也是个诱惑。
事实上,经营不善选择退出的股权交易居多,多以国企背景为主,如幸福人寿、海康人寿、中法人寿,信达财险,就是干不好就走呗,同理我们KPI末位淘汰。
那价格几许?
大多数情况下,保险牌照属于金融牌照,本身含金量很高。保险牌照一旦收入囊中,针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将会成倍增长,股东也将从中获得收益,待到保险公司正常运行之后,一些股东便会将股权溢价转让,从而再度获得收益。
但如果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股权被稀释,一旦每股净资产为负,基本上无法交易老股。只能通过发行新股且以最低1元/股的方式来转让控股权。如此看来,就算是增资扩股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如果交易不直接进行保险公司直接股权的交易,而是对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变更,即股东的股东进行的交易,也变相了实现了控股。
看了这么多,仍然心生疑惑,到底如何才能快速拥有控股权呢?大连福佳228亿接盘和谐健康51%股权的消息,游走市场,叫人在风险处置项目上,看到了机会。
这些也是专属于大老板们的机会。
4
-Insurance Today-
后记:还要考虑啥
评估完风险,摸清出售原因,我得给老板圈个重点report,还有哪些是促成成交的注意因素呢?
好学如我,总结了一些特点:
● 分支机构多不多,覆盖面广不广是第一要点,这关系到未来直接能做业务的区域和审批成本的节省。
● 总资产规模够不够大,资产质量够不够硬气!这可能比公司现在挣不挣钱、指标好不好更重要。
● 大老板们买公司的时候思考的维度都不大相同,比如一些地方性国资背景的买家还要看看注册地能不能迁址,互联网公司更倾向于买个“小船”,好驾驭、跑起来快?
拿着手记兴致勃勃去汇报,“老大,你看看我写的还行吗?”
发现老板在看一则新闻推送:外资安达系押注的华泰保险集团,近日又有一家中资股东欲退出。
华泰保险集团是我国12家保险集团/控股企业之一,有鲜明的标签“优等生”,因其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为股东带来稳定的回报受到业内好评。由于股权分散,内蒙首富谋局华泰保险长达五年,半年前刚刚坐稳华泰保险第二大股东,但最终仍选择了清仓离场。外资以百亿资本持股过半。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