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时间 房价从2万元跌至1.5万元 买房人哭了!
时间:2019-12-14 09:31:22 来源:房产楼市解析
[导读]很多人问,当下的房地产市场,炒房者仍然很多吗?各类房地产专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随着房价平稳,炒房者几近消失,市场上只剩下了一群刚需嗷嗷待哺。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按照我国一直以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纵然是房价平稳期,炒房者依然耐不住寂寞、藏身楼市、伺机而动。孰对孰错,我们暂且不讨论,笔者带来一组数据,且看且研究。
很多人问,当下的房地产市场,炒房者仍然很多吗?各类房地产专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随着房价平稳,炒房者几近消失,市场上只剩下了一群刚需嗷嗷待哺。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按照我国一直以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纵然是房价平稳期,炒房者依然耐不住寂寞、藏身楼市、伺机而动。
孰对孰错,我们暂且不讨论,笔者带来一组数据,且看且研究。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居民杠杆率和家庭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个人贷款规模从08年的9万亿上涨到18年的25.8万亿规模,平均每年增长了23.4%。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这些住房贷款当中,首套房贷款的增长速度仅仅为15.8%,而多套房人购房贷款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2%。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从银行获取到的按揭贷款,其实都是买第二套房子使用,购买首套房的贷款增长速度仅仅是购买二套房以上贷款中增速的一半不到。众所周知,什么叫做刚需?根据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说法,首套房应该算作刚需,置换二套房的应该也算作刚需。而前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刚需购房族,是支撑楼市最坚实的群体。广泛的贷款增长用于二套房,说明首套房刚需并不是那么多。
为啥大家这么热衷于买房,宁愿背负巨大的房贷压力也要购置多套房呢?归根结底的原因不在于居住,而在于房子的投资增值属性,我国房地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人们豁然发现,房子这个20年前最不起眼、最瞧不起的东西竟让是最增值、最保值的“理财产品”。所以,当“投资房产”深入人心的时候,刚需宁愿贷款也要多买房。
正是由于这种买房升值心理的存在,在房价平稳期,业内认为是最佳买房上车时机的时候,广大刚需族反而不敢买房、怕买房、观望成为了刚需最大的买房态度。 前不久,楼市指闻一位熟悉的铁杆粉业主哭诉:一个月内,他买的一套房子,同等区位的情况下,房价从2万元跌至1.5万元,问我这可咋办呢!
笔者经过详细了解,才厘清事情原委: 这位购房者从2017年底就开始考虑要不要买房的问题,在业余时间看房之余,还不忘在网上搜索各种房价动态和楼市发展趋势信息。从2017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就传出了看跌、看淡楼市的迹象,所以他迟迟不敢买房,因为担心房价真的像专家说的那样会下跌。试想:买一套200万元的房子,如果房价真的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几个月之后,这套房子的市值只剩下150万元的时候,岂不是相当于自己白白亏掉了50万元?作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承担不起这么大的风险。
房子终究还是要买的,这位购房者向笔者倾诉:自己2018年底结了婚、2019年中有了第一个小孩,在生小孩之前一直是租房度日,有了孩子之后,租房总感觉没有归属感,所以经过东平西凑,付了42万元首付,入手了一套140万元的房子,大约70平米(2室2厅),位于一般二线城市,按理来说也没啥大问题。
不过,这位购房者继续说,在他买房之后的30天里,他发现,相同小区的房子,网上的挂牌房价从2万元下跌至1.5万元了,所以感觉有点想哭了。因为按照这个下跌的幅度,自己买的这套房子就相当于在短短的30天里,亏掉了35万元,对于上班工薪族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据,35万元可能相当于两口子一年的收入了。
但是,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大环境中,这种网上挂牌房价下跌,真的代表着市场上实际房价的下跌吗?楼市指闻向这位购房者纠正:未必。网络上的购房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程度的失真。 之所以看到这套房子的挂牌价格从2万多元下滑至1.5万元,主要有几种可能:
第一、随着房住不炒的深入推行,很多多套房的人想出售房子,但是出售不掉,眼看就到了2020年了,房价平稳的周期越来越长,时间一过就是3-4年,个别房爷、房嫂想要售房套现,未尝不会适当降价出售,但是一下子降价这么多,笔者认为不可能,一个月内,降价100元-1000元/平米尚在合理区间,所以这则信息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虚假房源。
第二:这套房子已经原价出售,之所以突然标价降低,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源。笔者也曾就职于房地产行业,所以对房地产业略有了解,在房源信息上,往往大有可为。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如果当下的某小区房价水平都在2万元左右,突然出现了一套1.3万元单价的房子,势必会引来很多早就盯上这个小区的潜在看房者。这就是“鲶鱼效应”,只要有电话访问者,就可能转化为实际看房者,最终成为自己签约客户。所以说,这套房子的房价显得这么“异类”,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房源。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