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稳”纾解短期下行压力 用改革优化长期经济结构
时间:2019-12-12 08:34:15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改革开放仍是动力,高质量发展仍是目标,“六稳”仍是具体的着力点。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2020年,而是对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作出展望、分析与部署,一条清晰的短期和长期逻辑线贯穿其中,即以“六稳”纾解短期下行压力,用改革优化长期经济结构,最终达成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轨。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改革开放仍是动力,高质量发展仍是目标,“六稳”仍是具体的着力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2020年,而是对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作出展望、分析与部署,一条清晰的短期和长期逻辑线贯穿其中,即以“六稳”纾解短期下行压力,用改革优化长期经济结构,最终达成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轨。
结合今年经济走势和趋势变化看,这种长短期兼顾的决策是合理且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因为,从短期看,我国宏观经济确实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具体表现为,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并难以避免地传导至宏观经济;由于大规模减税以及土地出让面积下降,各地方政府投入基建的项目本金减少,致使基建投资增速趋缓,而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去库存周期,制造业投资增速也进入低位;此外,名义GDP增速降低导致家庭收入增速放缓,加上结构性CPI上涨以及汽车消费的低迷,使2019年的消费增速不及往年。因此,我们不断强调逆周期调节政策应该加力提效,政策具体就落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稳”上。
逆周期调节的延续性很重要,明年我们仍需合理、高效地利用逆周期调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因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由于今年各类逆周期调节政策将逐步释放效力,我们不必过于担心2020年宏观经济会进一步周期性下行。事实上,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得益于中美经贸谈判即将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良好预期、地方专项债发行、制造业回暖等利好因素,明年前两个季度,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会得到显著缓解,内外需将出现回升。我们需要将2019年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延续到2020年,并把控好力度节奏,以“六稳”为抓手纾解短期经济下行压力,这将护航我国经济走出本次周期性低迷,在合理区间内稳定增长。
短期内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追求稳定增长,只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关注的一个方面,其更深远的关注点是长期内经济的“换挡增质”。的确,短期的困难总会过去,较之应对当前的下行压力,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长期的、持续的结构性压力,这考验着政策定力和改革决心,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长期的结构性压力来自哪里?其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GDP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刺激手段已不如从前有效,经济增速下降是必然也是正常的,对此应理性看待。只要不滑出合理增长区间,并且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这种增长就是“好”的增长。其二,我国金融业现阶段处于结构性去杠杆、化解风险的阶段,金融势必不能“大水漫灌”式地刺激经济增长。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速,但却是对经济的“排毒”“挤水”,对于长期结构优化、平稳换挡是有益的。其三,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可能会持续变动,这潜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长期问题还需长期策略解决,结构性问题只能以结构性改革应对,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会议强调,要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正说明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同样正是改革机遇期”的道理。
我们必须珍惜改革机遇期,保持政策定力,合理适度地运用短期政策,不搞强刺激式的“大水漫灌”,这样才能在维持合理增速的同时为结构性改革赢得时间空间。在一个稳定的、仍保有正常政策空间的环境中,我们应腾出手来,坚定调整经济结构,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金融业更多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让市场真正决定资源配置。我们应保持耐心,运用以上长期改革手段应对结构性问题,经济有望在未来平稳换挡,驶入高质量增长的“新赛道”。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